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里学家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与伦敦大学的心里学家克里斯多夫弗兰奇(Christopher French)针对论文中的结果,设置了50个测试人员参与的反驳性的实验。怀斯曼在原始研究记录中提到:“这就如同你研究一个测验,而你却亲身经历了,并且在事后再去研究它,这样你就对这样的测验就有了一个更好的应对措施”,这就是我们对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结果感到惊讶的原因。我们在反驳性实验中并没有发现有说服力的“通灵证据”,但他们的实验结果也可能是统计上的巧合。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篇学术出版论文中提到了“通灵实验”的过程:参与测试的能“预见未来”的通灵者要求现写出一连串的单词,这些关键词将在之后第二个列表中出现,在第二列表公布之前,他们实际上已经知道了将来会发生什么。很显然这样的测试是严格进行的,目的是证明测试人员能否预见未来,用回忆推测单词的方式验证他们对未来的预测能力。这篇论文被刊登在《性格与心理学》期刊上,并引发了许多心里学家的质疑,他们不相信这样的结果。
因此,对于“通灵现象”的解释有时候会得到一些误传,虽然真实情况尚未得知,至少科学上还未找到有力的证据以支持“通灵现象”。在初始的测试研究中,达里尔·贝姆的测试人员看到48个英文单词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接着他们被要求尽可能多地写出所记忆的单词。然后对其中的24个单词进行随机抽样并再次出现,参与测试的人员被要求重复第一个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达里尔·贝姆发现参与测试的人员可预测出即将出现的单词,这暗示了预测未来的能力。
达里尔·贝姆将他的研究和方法公布,并鼓励其他的研究人员重复他的研究结果,实验中所涉及的电脑随机抽样程序也被上传到网上。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达里尔·贝姆认为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虽然基于电脑的随机抽样已经被设计成减竞彩篮球 轻误差或者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但他也建议研究人员要保持怀疑的态度,避免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实验结果。这并不意味着实验结果是通过独立调查进行验证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参与实验的测试者就有一个变量,应该在设计实验时予以考虑。
心里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验证性实验中发现了论文中“通灵实验”的一些问题,相关的期刊也决定刊登出反驳性实验的研究结果,但怀斯曼认为“通灵实验”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面对惊人震惊的结果,对重复性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这场关于“通灵实验”预测未来的实验论战也揭示了科学家平时是如何开展研究的,以及学术期刊在刊登研究结果上的出版过程,即使我们不相信预测未来是真实存在的,但问题本身以及探讨问题的过程却是很值得借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