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861|回复: 0

圳名丨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8 07: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绿美深圳】

地名与地方文化息息相关、水乳交融,承载了一个地方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本期“圳名”系列专栏分享“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一起来寻味深圳、探寻民俗吧~

下沙祭祖习俗与下沙大盆菜

下沙祭祖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沙大盆菜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沙”已列入《深圳市第一批地名保护名录》。

清康熙《新安县志》载有“沙头墟”“沙头村”等地名。该片村庄沿海岸分布,地面皆是沙子,村前有一个沙丘。建村时命名为沙头,后发展出东涌、围仔等村。因地处下端而称下沙头,后简称下沙。上沙村与下沙村皆始建于南宋时期,开基始祖黄氏同宗共脉。

黄氏崇敬祖先的祭祀习俗始于南宋时期,已绵延800 多年历史。改革开放后,旅居海外的下沙黄氏后裔也每年派代表回国参加祭祖。下沙祭祖不是单纯的祭祀活动,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促进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与海外华人、台港澳同胞的紧密联系,也具有重要价值。

圳名丨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1.jpg


黄氏宗祠(图源: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制作大盆菜的主要原料有萝卜、鱿鱼、门蟮干、蚝、鸭肉等15种;辅料有蒜头、生姜、蚝油等。制作工艺为采用煮、煎、炸、炒、烧等方法,将15种主料分别加工好,做成15道不同的主菜。以萝卜作为第一道菜铺底,把加工好的15道菜,按一定顺序,一层层依次盛入大木盆里,大盆菜就制作完成了。明、清两代,当地人称为“新安盆菜”,当时人们用木盆盛菜,一张八仙桌,一桌一个木盆,四条长凳,八人一桌,俗称“吃盆菜”。

圳名丨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2.jpg


吃盆菜(图源: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南澳海胆粽、南澳渔民娶亲礼俗

以南澳命名的非遗项目名称包括南澳海胆粽、南澳渔民娶亲礼俗、(南澳)疍民过年习俗等。根据1997年版《宝安县志》的释义:“因西部海澳海水蓝绿,初称‘蓝澳’,后以地理位置易名。从大鹏分支后, 沿称‘南澳’。”根据《大鹏半岛地名故事》,本土居民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南澳的地名来源于今南澳湾海滨,原是一个自然实体地名。南澳的地形是可以停船的港湾,即“澳”,又位于当时本地人口较多的地域中心大鹏所城和王母墟之南,故名“南澳”。

圳名丨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3.jpg


南澳(图源:越众文化传播)

南澳海胆粽制作技艺是流传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半天云村及其周边地区的一项传统美食技艺,为深圳市级非遗项目。从小在南澳长大的张长妹,是这项非遗的传承人。大鹏半岛南澳海域水质优良,气候适宜,盛产海胆。当地有一句老话“无钱买鸡蛋,餐餐食海胆”。

鲜甜的海胆是古县志中记载的深圳风物。清嘉庆《新安县志》中记录:“海胆,状圆亦扁,围寸许,周身皆刺,破其壳,内皆红膏,烹食,甘香异常,腌之亦佳。”长条形的粽子,紧实软糯的糯米,搭配南澳本地的芒叶、花生和虾米等辅料食材,最后铺上满满一层鲜美的海胆。南澳海胆粽既有海胆的鲜美,又有粽子的软糯、芒叶的清香,还有配料的提味,食材之间相得益彰,香气扑鼻,可做主食也可做饭后的茶点,是疍家饮食文化的代表。

圳名丨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4.jpg

圳名丨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5.jpg

圳名丨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6.jpg

圳名丨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7.jpg


南澳海胆粽的代表性传承人张长妹用工具爆开海胆

南澳渔民娶亲婚俗是南澳渔民长期在海上生活形成的独特风俗,为广东省级非遗项目。首先是订婚。渔民男青年到了结婚年龄经人介绍对象后,便向女方送订金,拿到女方生辰八字后放在船上的神台,烧三炷香三天内没有打烂过碗碟,订婚就算成功。接着是筹办婚礼。先向女家过大礼,一般有猪、鸡、水果、饼等十盘,“说四句(祝愿话)”,唱一首“挂帐歌”,小孩上新床抢果子等。迎亲是礼俗的高潮。接新娘上船后,新郎、新娘焚香点烛拜大海,跪拜父母,新娘唱离家歌,陪嫁船上的姐妹唱送嫁歌。最后在男家船上设宴两天。

圳名丨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8.jpg


南澳渔民娶亲礼俗(图源: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

西乡,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南部。更早的时候,西乡还包括现今的航城街道(2016年前)和新安街道(20世纪60-80年代),是一个“大西乡区域”。这一区域从古至今,是新安县(今深圳市)当时的县城南头周边最出名、最繁华的一个墟市。“西乡”一名最初原点是指“西乡村”,即今河东村、河西村、共乐村、乐群村,是一个大片村。而在西乡村建立的“大庙前市”“和平墟”清末合成了“西乡墟”,因十分繁华,民国以后的各个时期便以西乡墟为行政中心先后成立了“西乡乡”“西乡公社”“西乡区”“西乡镇”“西乡街道”等,“西乡”一名已经扩展为一个大片区的地名。

圳名丨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9.jpg


西乡墟主街——真理街(图源:郑浩胜)

西乡北帝庙三月三庙会为省级非遗项目。每年农历三月三,西乡北帝庙都要举办为北帝贺诞的大型庆典活动。活动的项目主要有庙内外祭祀活动、庙会大巡游、飘色( 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麒麟舞、狮舞、龙凤等于庙会前贺诞和巡游,还有木偶剧和粤剧的九天演出活动,最后是千岁大盆菜宴。

圳名丨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10.jpg


北帝“出位”仪式后,北帝坐像已被请入銮驾(大轿)中。护驾队伍拥卫在銮驾周围,以北帝古庙为轴心,开始在方圆约两公里的范围内巡游。(图源: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圳名丨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11.jpg


西乡的千岁大盆菜(图源: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来源:深圳市地名学会

编辑:张冰新

审校:王芳 李战利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有内容均来自主流媒体及服务方,非商业用途,如有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编辑,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侵权内容。

圳名丨非遗里的地名之民俗与美食篇-12.jpg


本文来自【绿美深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4492756696886809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4-23 00:20 , Processed in 0.06572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