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526|回复: 0

细菌通过什么方式侵入人体?又怎样使人致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文博 中医药科普

细菌通过什么方式侵入人体?又怎样使人致病?-1.jpg


大部分细菌不能自行运动,少部分有鞭毛会运动的细菌也必须在水中活动,任何细菌都不能自行进入人体,而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才能侵入人体。主要的侵入途径如下:
1.呼吸道 细菌存在于病人或带菌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随着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喷出的飞沫,以及痰液污染的粉尘,被健康人吸入就可能感染。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等都能经呼吸道传播。
2.消化道 痢疾、伤寒、霍乱等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菌,可通过粪便排泄物污染手、水、食物、苍蝇,被健康人吃入而致病。
3.皮肤粘膜创伤 皮肤、粘膜的细小裂隙或破损创面或较深的伤口,都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病原菌)等感染。
4.直接接触麻风、布氏杆菌等可通过人与人,或人与动物直接接触而传染。
5. 节肢动物通过媒介昆虫如鼠疫等病原菌,须由鼠蚤叮咬而传入人体。
细菌侵入人体后依靠其毒力因子使人致病。细菌的毒力因子主要包括两种因素,即侵袭力与毒素。
1.侵袭力: 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机能,在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某些细菌产生的胞外酶,细菌的荚膜与其他表面结构物质都是重要的侵袭力因素。
1.1荚膜与表面结构物质:如肺炎双菌产气荚膜杆菌、炭疽杆菌等菌体外面包绕着一层荚膜,有保护细菌、抵抗吞噬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有些细菌虽无荚膜,但其表面结构物质有类似荚膜作用。链球菌菌体表面的“M蛋白质”;沙门氏杆菌表层的 VI 抗原和某些大肠杆菌表层的K抗原,都能保护细菌,阻止吞噬和抵抗抗体、补体的作用。
1.2细菌的酶: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一些与侵袭机体有关的酶类,使细菌易于在体内扩散、繁殖,引起疾病。例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透明质酸酶,能分解结缔组织细胞间的透明质酸,使细胞间隙扩大,结缔组织疏松,通透性增强,细菌易于扩散和蔓延。又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血浆凝固酶,使血浆凝固,沉积在菌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从而抵抗吞噬,引起疾病。
2.毒素: 病原菌产生的一些毒性产物叫毒素,病菌依靠这些毒性成份,使人致病。细菌毒素共有两种。
(1)外毒素: 细菌分泌至菌体外的毒性物质,能与菌体分开,毒性甚强,是一种蛋白质,具有选择性地亲和某些组织的作用,常常引起特殊病变。如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可使全身肌肉强直痉挛。
(2)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的毒性物质,主要存于细胞壁,只有当菌体破裂时才释放出来,其毒性较弱,是一种类脂、多糖、蛋白质的复合物,对机体组织没有特殊的亲合作用。主要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及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吴文博中医药科普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413391258829210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4-2 16:32 , Processed in 0.19656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