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在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几只蜜蜂正在红柳花上忙碌。记者杨伟摄
天山网讯(记者 赵梅、杨伟、袁蕾报道)绿荫幽草,飞鸟啁啾,小花绽放……这一切,居然出现在人称“生命禁区”的罗布泊。
在罗布泊腹地的一家企业厂区内,曾经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漠上,科研人员历时8年建成近2万平方米绿化景观。盛夏时节,沙枣、柽柳、梭梭、枸杞等40余种植物正顽强生长,燕子、伯劳、斑鸠等飞鸟纷纷来此栖息。
受邀而来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接力植绿,为“死亡之海”带来绿色希望。
6月11日,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从娟正在观测罗布麻的开花情况。记者杨伟摄
“这一绿化工程不仅改善了当地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还调节了当地的局部气候,使空气质量得到提升、沙尘逐渐减少。”新疆生地所副研究员李从娟2014年加入这项工程,她说,“这片绿色对极重度盐碱地的生态治理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我国乃至世界在极端环境下绿化建设提供了样本。”
罗布泊位于新疆东南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是中国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盐壳当屏障”是这里极端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极度贫瘠的土壤、厚达60厘米的盐壳,加上当地高温、多风、多盐尘的气候因素,植物在这里成活难上加难。
6月11日,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盐池如一面绿色的天空之境,映衬着天空的云彩。记者杨伟摄
在这片绝地之下,却蕴藏着储量极为丰富的稀缺矿产资源——钾盐。2013年,在此开发钾盐资源的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向新疆生地所科研人员发出邀请,希望能“医治”这片土地长不出绿色的“顽疾”,探索建设绿色厂区。
“这里能种活树,10年前我连想都不敢想。”见证这片绿色生长的国投哈密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罗中物业部主任党延喜说,2005年刚来这里工作时,极目四望,只有白茫茫的结着盐皮的戈壁和荒滩,“那时为了看看绿色,常有人去食堂找黄瓜、青椒和油白菜瞅。”
取土换土、土壤改良、品种选育、植被维护……经过科研人员2年不断试验,约1.46万平方米的植物引种试验基地建成。2015年以后,围绕公司办公楼、宿舍、厂区,新疆生地所又陆续建设了3片数千平方米的绿地。
6月11日,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生活区,结束了一天工作后,两名女工结伴走在小树林下。记者杨伟摄
6月11日清晨,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迎着初升的太阳,上早班的工人从绿地旁边经过。记者杨伟摄
置身其中,连片的沙枣树、柽柳、紫花苜蓿郁郁葱葱,清风吹过顿生凉意,淡淡的沙枣花香扑面而来,鸟儿在天空中飞舞,恍若来到城市公园。
目前,科研人员仍在“罗布泊钾盐矿区植物引种试验示范基地”持续进行极重度盐碱地植绿试验。“我们希望通过试验,继续扩大绿化面积,让这里的人看到更多绿色。”李从娟说。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天山网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74418530196406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