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515|回复: 3

三个文物故事,一个主题,使人感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9 22: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

最近看到头条号平台“文物有话说”征文活动,笔者心动了。自己是文物工作者,对文物有着深深的情感,感觉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宣传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笔者来到展柜,想从中选择几件文物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着展柜中一件件文物,心潮起伏,件件文物勾起了笔者的回忆。

笔者把目光停留在古铜钱币、苏轼“半潭秋月”砚洗和石刻画像。这些文物都是笔者经手见证的,是从名不见经传的人那里征集到的。那感人的场面,至今还在眼前晃动。笔者冲动了!

本来笔者想写一写,介绍一下古铜钱币、苏轼“半潭秋月”砚洗和石刻画像本身的文物价值和意义,可是,征集这三件文物的故事却始终在心中搅动。是啊!讲讲这三件文物是怎么征集到的?这个意义比讲述文物本身的价值,会另有一番新意。因此,笔者决定拿起笔来,讲讲这三件文物是如何征集到的故事。

三个文物故事,一个主题,使人感慨-1.jpg

明代苏轼画像刻石拓片

一、明代苏轼画像刻石。

一九八二年春夏之交,笔者去参加宴会。职业习惯,自己不自觉地聊起了文物。在座的多数人不懂什么是文物。笔者见状,顺手拿起一个瓷碗比划:“假如这个瓷碗是宋元明清的,那就是文物了。文物具有各方面的价值和历史意义。当然不只是瓷碗,还有陶器,青铜器,铁器,瓷器,古铜钱,石刻等等”。

宴会散了。有人在笔者背后喊了一声:“老师!”回头一看,是刚才与笔者一个桌上的老乡。他主动自我介绍:“老师,我叫王立生,咱是一个村的。刚才你说的石头俺家有块,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石刻。”

笔者跟着王立生先生去了他家。他家院子不大。中间有条小沟,东高西低。在这条小沟上面,铺设着一块石头。王立生先生指了指脚底下那块石头:“就是这块石头”。笔者弓腰用手一摸这块石头很光滑,一看就不是块一般的石头。笔者又弯腰用手擦了擦这块石头,也没看出有什么纹饰。笔者问王立生先生要了块粉笔,然后在这块石头表面上涂抹,再用干抹布擦拭。这一擦不要紧,光滑的石面上立马线条清晰地显示出来了。笔者兴奋喊:“这是石刻,你看看这是明朝的!明代苏轼画像刻石!”

这是一件明代人为超然台制作的苏轼画像刻石,是细线阴刻。石刻上的画面:苏轼身着长衣宽袍,头戴竹笠,足登木履,手执竹杖,长髯垂胸,神态怡然。石右上方题刻有“苏学士东坡像”,左下方落款刻有“明密州守卤京秦所式怀玉勒石”。刻石高43厘米,宽28.5厘米,厚13厘米。这件明代苏轼画像刻石的发现,对于研究苏轼和他所建的超然台历史变迁,提供了新的证据,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笔者代表单位向王立生先生表示感谢。同时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却回答:“没要求,只要国家有用就中!再说了这块石头本来也不是我的。”当时笔者被王立生先生这种无私的精神所感动了。回单位立刻向领导汇报,写了一篇表扬稿在县广播站进行了广播。

三个文物故事,一个主题,使人感慨-2.jpg

出土的部分五铢钱

二、一麻袋古铜钱币。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日,我们接到镇政府文化站电话,说是在王家巴山村一个农家大院打井,出土了许多古铜钱币。我们立刻赶去了出土现场。

农家大院户主孟庆荣先生早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了。我们握手,互相问好。然后走向这个农家大院。推开大门,有一面迎壁墙面对着我们。迈进大门往前往左,拐进了大院。

这个院落不算大。北面是红瓦房,是居住用;南面也是一趟红瓦房,但比北屋矮,主要是用于储藏和做饭;东西边是围墙。东边围墙内是压水井,现场比较凌乱,堆着一堆土,看来是挖井挖出来的;墙西边有几间棚子屋,盛些其它杂乱物资和用具,挨着棚子屋南边是个猪圈。院落中间杂乱地摆放着绳子、锨,镢、镐和小推车等工具,一看就是施工现场。

三个文物故事,一个主题,使人感慨-3.jpg

西汉五铢钱


我们在房东引领下,勘察了古铜钱币出土地点。这个出土地点就在压水井那个地方,怪不得那里有一大堆沙土呢!房东介绍说,这是他们在打井时,挖到深1.1米处,发现了一个大陶缸。陶缸破损,铜钱散漏,有的落在地上。我们拾起散落在地的一些古铜钱币,看了看这些钱币,还不是一个时代的,从西汉半两钱和五铢钱,直到南宋的历代钱币。我们和房东一起,把这些古铜钱币装进麻袋里,整整一麻袋。用磅秤称了称总共212.5公斤!我们从来没有一次性,一个地点,发现过这么多的古铜钱币!这些古铜钱币对于我们研究古货币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对孟庆荣先生这种爱护和保护文物的精神所感动。他发现了这批古铜钱币,不但没有自私据为己有,而且还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我们向他表示敬意!为此,我们问他有什么要求?谁知道,他却涨红着脸,憨厚地笑笑:“我是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应该的。”当时我们愣了!原来孟先生还是国家公职人员!

孟庆荣先生是镇政府下属部门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我们不管他是国家公职人员了,仍然对他进行表扬,并借这个机会大力宣传《国家文物保护法》,以增强人们对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我们写了赞扬孟庆荣先生专稿,给县广播站,在全县进行广播,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同时,又以县政府有关部门名义,向孟庆荣先生颁发了爱护和保护文物的荣誉证书。
三、苏轼“半潭秋月”砚洗。

一九八六年二月底,笔者在单位正忙着清点文物,有人推着一辆小推车来了。小推车上有一块麻袋片,麻袋片上有一块石头。近前一看,像个猪食槽子。仔细一看,可不得了了!原来是苏轼题写“半潭秋月”砚洗!背面还刻着苏轼跋文。后来,经研究认为:“半潭秋月”砚洗行书四个大字是苏轼真迹。背面跋文是苏轼写的,很可能是苏轼同僚刘廷式把苏轼写的跋文刻在“半潭秋月”砚洗背面的,也许是刘廷式本人刻的,也许是刘廷式找人刻的。苏轼“半潭秋月”砚洗地发现,为研究苏轼在密州这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这么重要的文物是怎么征集到的呢?据时任镇文化站长于建学先生介绍,这是他到皇华镇下六谷村调研走访时,偶然发现而征集到的。

三个文物故事,一个主题,使人感慨-4.jpg

苏轼“半潭秋月”砚洗


三个文物故事,一个主题,使人感慨-5.jpg

苏轼“半潭秋月”拓片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于建学先生到下六谷村调研,问起村干部有没有发现文物的事。村书记告诉他,有位农户家有块刻着字的猪食槽子,不知是不是文物?出于职业敏锐,于建学先生请书记一起去看看。

他们来到农家大院,户主很热情地欢迎了我们。于建学先生在户主引领下,进了农家大院。刚进农家大院,于建学先生就瞥见一块半截,类似当地人喂猪用的石质食槽。他快步近前看了一眼,果然是村书记说的猪食槽子。他近前用手擦了擦猪食槽子,发现上面刻有“秋月” 两字, 左下方落款,“眉山苏轼”四个字。可是,这不是一个完整的猪食槽子啊!那一半呢?

据这家户主说,三年前,这个猪食槽子原来是完整的。村庄搬迁,弟兄俩分家都想要这个石槽,拿回家当猪食槽子用。因而弟兄俩发生了争执。有个村民扛着一把大锤去山里打石头路过,见弟兄俩为一个猪食槽子争得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让谁,便阻止说:“别吵吵了,我给你们分开!”说完,用大锤一下子劈成两半,一分为二。也真怪了,猪食槽子没粉碎,正好一劈两半。

这只是其中一半,而另一半呢?原来在另一个农户家的场院里。立刻,于建学先生和书记一起,来到了那个村民家的场院里,果真找到另一半。当把这两半石槽拼对在一起时,断茬处衔接得天衣无缝。这个收获太大了!于建学先生真是立了大功!

三个文物故事,一个主题,使人感慨-6.jpg

苏轼“半潭秋月”背面跋文


经过文物工作者的修复,一件完整的苏轼砚洗展现在世人面前。正面镌刻着“半潭秋月 ”、“眉山苏轼”(落款);背面跋文:“熙宁七年,余来守密,见此石于盖公堂故址西偏,埋没尘埃中,已作敝踪弃矣。余喜其质温润,稍为琢磨,改作砚洗,亦可为不次之擢。东坡又题,邑人刘庭式隶并镌。” 通过这“半潭秋月”砚洗跋文获知,这是苏轼题名的一件“半潭秋月”砚洗!经测量,这件“半潭秋月”砚洗:长64cm,宽45cm,高30cm,池深10-14cm,壁厚6cm。

三个文物故事,一个主题,使人感慨-7.jpg

苏轼“半潭秋月”背面跋文拓片


我们面对着苏轼“半潭秋月”砚洗心潮起伏,对文化站长于建学先生这种敬业精神大加赞赏,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赞扬,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却坚定地说:“这是我的职责!”言外之意什么要求也没有,是自己应该干的!
结语:

三个故事讲完了。一个是淳朴无私的老百姓,一个是大公无私的国家公职人员,一个是为公无私的文化工作者,这三个人做了一件事,爱护和保护文物,凸显了一个主题:公而忘私。金钱在这三个人眼里和心中一分不值!而文物却是无价之宝!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

这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朴实无华的一代人!

综上所述,我们社会各界对文物工作始终是支持的,他们主动关心、爱护文物的意识是很强的。今天,文物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参与保护文物是分不开的。我们要永远记住那些曾经为文物工作做出贡献的人!感谢他们!学习他们积极爱护和保护国家文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言者青青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159631656247792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9 22: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都是五铢钱吗西汉时期的,一挖一麻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9 22: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宝在民间是不争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9 22: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祈祷][祈祷][祈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5-21 15:08 , Processed in 0.08825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