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4689|回复: 12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4 11: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

有部盗墓小说便以“鬼吹灯”为名,文学化地讲述了盗墓故事。真有此事么?“鬼吹灯”我没看到,但“人点蜡”确是存在的。

这在现代考古中,不只一次看到过这种现场——盗墓现场出现了点过的蜡烛。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1.jpg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被盗古墓现场,便看到了这现象。

这座墓叫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于2005年被评为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而要对此墓进行发掘,就是盗墓引起的。

墓葬位于山西大同市御河东面、沙岭村东北约1公里的高地上。

沙岭是一方圆约3000平方米的高地,土质细净如沙,所以被称为沙岭。这样的地方在过去是风水宝地,是北魏等朝代贵族死后首选葬地之一。所以,地下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墓、北魏使持节、平北将军元淑墓、北魏幽州刺史、敦煌公宋绍祖墓等有重要考古发现的墓葬,都在沙岭。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2.jpg






正因此,大同文物考古部门一直将沙岭作为重点地区关注。

文物爱好者、盗墓者、寻宝人等群体,对沙岭同样感兴趣。由于这里地势高,当地人和一些单位会在这片区域取土,不少人喜欢在取土附近“闲逛”,希望能捡漏。

2005年7月,盗墓者光顾了这里。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3.jpg






当时,当地一民间文物保护人士来到这里,发现有一处取土处露出了五花土,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里有墓葬,估计已被盗了,他当即将情况报告给了大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部门与派出所干警现场一看,果然有古墓,而且真被盗了。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4.jpg



调察发现,已有6座古墓葬因为取土遭到破坏,其中有3座墓葬被盗,有一盗洞深达7米,直通墓室。

考古人员顺着盗洞往下走,发现盗洞底部在到达与墓室水平位置,又斜挖了2米左右。盗洞内散落着不少碎砖块,还发现了燃烧过的蜡烛和烟头。另一个盗洞内,遗留有4节华太2号电池,还有零散的彩绘泥俑碎块。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5.jpg






这一情况说明,盗墓者得手了,而且被破坏严重。

盗墓者的嗅觉太灵敏了,这一片很可能还有墓葬。接下来,大同文物部门对这周边进行了整体勘探,共发现了12座北魏时期的墓葬。

由于继续原地保护难度大,大同文物部门上报国家文物局后,对已发现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共出土文物200余件,特别是其中的七号墓(编号M7)最令人惊叹,乃精美的壁画墓,还发现了难得的文字题记。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6.jpg

沙岭七号墓,墓顶已毁






据考古简报,此墓为长斜坡墓道砖构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道残长10米,墓道与甬道相接处有砖砌的封门墙。室位于甬道的东端,平面呈弧边长方形,东西最长处3.45米,南北最宽处2.9米,墓室残存高度2.14米。

墓顶上部早已被破坏,根据遗存和现状判断,应为四角攒尖式墓顶。

墓用灰砖砌筑,用黄泥粘接粘缝。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7.jpg

出土釉陶壶




墓室内被盗墓者破坏相当严重,回填土中有许多木质碎渣。当年使用的是木棺,几段棺侧板还能辩论出来——而且应该是漆绘彩棺。

棺底有大量的木炭,这是古代下葬时用来防潮的干燥剂。

在墓室的西北角发现了北魏墓中常见的石灰枕,但未见人骨架,应该是保护不好,早腐烂了。奇怪的是,在墓室的东部发现了两段牛腿骨。这是做什么用的,还是混进墓室的?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8.jpg






墓主出土了存留器物27件,有铜牌饰、帐钩、银圆饰、铜泡钉、铁器、釉陶壶、素陶壶、素陶罐等。另有一件残损的漆耳杯,底部依稀可见“莫人”2个刻划文字。
值得注意的是,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彩绘漆片,色泽鲜艳亮丽,画面清晰——这些应该全是从漆绘彩棺上脱落下来的。
拼对后可以看到,男女主人端坐、庖厨、扬场等生活生产场面。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9.jpg

拼合后的残存漆画






从衣着来看,男主人明显是鲜卑人,怀拥凭几、手持龙扇端坐于围屏内的榻上,面前摆放着曲足案,上有一圆形食盒,案下有外黑内红的漆耳杯。

在一大块的漆片上有墨书文字3行,隶体,约百余字。对可辨识部分的文字释读后知道,这段文字相当于墓志文。墓主为破多罗氏鲜卑人,死于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10.jpg

漆皮上的墨书文字






这种墨书纪年文字,在北魏墓葬考古中还是第一次见到。墨书文字记录的是女墓主,她是一位母亲,儿子做官,与丈夫合葬,这段文字是儿子为她书写的。

虽然随葬品被盗,但最珍贵最有价值的壁画保存了下来,总面积约24平方米。壁画保存基本完整,分布于墓室四壁和甬道的顶、侧部。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11.jpg

北壁壁画上的神兽






壁画绘于砖壁外的白灰层上,先用红线勾画轮廓大体定位,再以黑线定稿,然后着色。设色基本为红、黑、孔雀蓝、绿四种颜色,线条流畅自然,风格雄劲奔放。
这些壁画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北魏人生活场景,给民族学、风俗学研究提供了物证。

壁画既有北方少数民数的风格,又有中原汉魏的特征。这说明什么?墓主虽是鲜卑人,但他们的日常生活已受到中原人的影响,与汉地人差不多——可见,墓主生活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当皇帝时,鲜卑人的汉化程度已非常高了,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文明。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12.jpg

北壁壁画上的神兽






最后再说回前前的盗墓。

盗墓现场发现燃烧过的蜡烛,可能有网友主人会为是照用的。错了,如果在古代会有这种可能,但在现代不会的,现在盗墓者用的照明工具都是矿灯一类的头灯,甚至直接用手机上的手电筒功能来照明。那为什么还要点蜡烛?这就是“专业问题”了。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13.jpg



盗墓者在进入盗洞和墓室后,第一要考虑的,并不是能不能盗出随葬品,而是人生安全。

由于盗洞、墓室都在很深的地下,往往缺氧,这样人很快就会不适,出现头晕、眼花的生理反应。觉得不好,如果不赶紧爬出来,随着缺氧加深,四肢软弱无力严重,就别想出来了,死吧。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14.jpg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意外,先要测试下面是否缺氧——就是点蜡烛。

点着了,还能燃烧不熄,说明下面没多大问题,可继续干。如果点不着,或是很快熄了,就是“鬼吹灯”现象了,要赶紧出来。值得一提的是,点燃蜡烛还有一妙用,可以去除异味,这对盗墓者来说也非常有用。

当然,盗墓者还会考虑下面的空气质量,不能有毒。不过,现在盗墓者下盗洞早都全幅武装了,戴防毒面具是必须的。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15.jpg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梧桐树下戏凤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7739838893093033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4 11: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魏时期的字我居然认得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4 11: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盗墓的都比考古的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4 11: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人员主要的知识和研究点在于对古墓的断代,保护,文物修复等等,甚至于对人骨研究,绘画等等,这些知识就够花心思学了,怎么可能把脑子用到学找墓上面,考古人员挖一个都要一年半载的,现在发现的都已经忙不过来了,怎么可能像盗墓的那样天天去研究哪里有古墓可以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4 11: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大同的电厂那里好像也发现了这种墓,山西发现了很多北魏时期的大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4 11: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盗墓的你就盗墓,别破坏你没有带走的东西啊!哎!都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4 1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重金买来的古董才最知道珍惜,还能永世流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4 11: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样没头绪的这样古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4 11: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都被盗走了,留下的都是人家不稀罕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4 11: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4 13:16 , Processed in 0.09661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