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674|回复: 0

奇人.短句.达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2 02: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奇人. 短句. 达峰

作者:武歆

在天津民间,从来不缺少奇人。清末民初这样,当下也是如此。那天想起达峰,我暗自拍了一下巴掌,他应该算是一个——奇人。

达峰,姓董,名达峰。经常以“峰言疯语”或是“大骏骏姥爷”的面目出现在互联网上。语言俏皮、幽默,针砭时弊,嬉笑怒骂。

几年前,在一次文学沙龙上见过。他头发很短,民间管他那种发型叫“二茬儿”。他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用挑剔、斜睨的目光扫视众人。沙龙结束,在一个无人的角落里,达峰拦住我,自我介绍。我喜欢不爱说话的人,虽然这几年因为工作关系,我已经变成碎嘴子,但内心还是喜欢少语的人。

与达峰相识后,有一天又在一个场合见面。散会后,达峰提着一个小纸箱子来到我面前。我问他是啥?他说,档案。我再追问。达峰说,肯定不是“小八件”(天津糕点俗称),真是档案。我回到家打开一开,惊呆了,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档案(具体内容不说了),翻了翻,有头有尾,内容详实,令我吃惊。我赶忙给达峰打电话,问他哪来的?达峰果真“峰言疯语”,告诉我那天门窗没关好,大风吹进来的。随后达峰又认真解释,对您写作有帮助,您留着吧。我翻看过几本,异常震惊,为此还写过短篇小说《大风吹来的档案》,后来《小说选刊》还转载过。

奇人.短句.达峰-1.jpg








(董达峰先生的书房一角)

达峰本事大,搞收藏,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好像都能搞到。内容之杂,让我都无法举例。想了想,觉得他的收藏,其中有一个方面是“用文字说话”,就是与文字有关,而且这方面收藏很是具有“揭露性质”,比如对久远历史、著名人物、民间奇物、重大历史事件等相关文字,常有对生活、对人生的认知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我看过一些,确实瞠目结舌,过后久久不能平静。历史背面的真实,是我们永远无法想象的。

奇人.短句.达峰-2.jpg








(董达峰参观博物馆)

他经常在微信上晾晒他的收获,最后总是不忘加上一句“在楼下垃圾箱拣的”。有一阶段,达峰问我想要收集啥。我想不好。后来他又告诉我,哪天带我去“捡漏”,您就遛遛,说不定就会突然爱上一件东西,由此爱上收藏,这行当很有意思。我一直想去,只是没有成行。

前几天,总是“峰言疯语”的达峰,突然给我寄来两本书,散文、随笔集,《双吉羊》和《摩喝乐》。看了看,非常不错。封面设计,由他自己操刀。著名漫画家朱森林插图。冯骥才给两本书题词,还给其中一本写了长长的序言。

奇人.短句.达峰-3.jpg









奇人.短句.达峰-4.jpg








达峰以前也写文章,发在《中国文物报》、《中国收藏》、《收藏》等专业报刊,大多与他收藏爱好有关。这一次是散文、随笔。两本书内容比较杂,有他与冯骥才、张仲、杨大辛等津门名人的交往趣事,还有关于《天演论》、《猫城记》等各种版本的阅读笔记,以及小时候在河北乡村的生活回忆。

奇人.短句.达峰-5.jpg








(他把书房搬进了田野)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他对乡村旧事的回忆文章,情真意切,自然流露。文字简练、干净、大气。他还大量使用短句,读来很有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比如:“俺老家河北巨鹿后董营,村子不大,千八百口人。过大年,村村都舞龙灯。”(《玩龙·偷灯》);

比如:“捞桶?啥意思?捞桶,就是从水井里捞水桶。水井里还有水桶?有,水井里有水桶。12岁我开始挑水,常把水桶掉井里。”(《捞桶》);

还比如:“那年头,家里穷,孩子多,有个头疼脑热,不敢去医院,感觉医院住着土匪。”(《被劫还不能哭》);

再比如:“客居天津三十余年,父母在世时,每年回老家过年。现在很少回去了,只是每年清明节,回家给父母上坟。”(《年情·年意·年俗》)。

奇人.短句.达峰-6.jpg








(董达峰与杨大辛先生)

这样的文字,貌似简单,其实不好写。因为全篇都是这样简洁的文字,读来容易显得单调、乏味,假如没有充实丰富的内容蕴含其中,没有意味深长的寓意,很容易露出枯燥的底牌。不要再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样,模仿威廉·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里面没有标点符号的长句子,人家已经使用了,你就别用了,用了也没有新意。还是回归《聊斋志异》、《水浒传》的短句子,看上去更加舒服。董达峰深谙其理。

总是标榜自己农民的董达峰知难而上,回归文言文那样的简洁明快,用真情实感“镇压”所谓单薄的“文字”。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将心中的话讲出来。“短句”不好用,达峰用得不错。

没怎么上过学、在天津五金城做生意的董达峰,却用“文化”这一利器,打通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奇人.短句.达峰-7.jpg








(董达峰与冯骥才先生)

前两年,冯骥才在两会期间答记者会,有记者问:“您如何看待中国农民工没有文化这个问题?”冯骥才答: “谁说中国农民没有文化?我身边就有一位农民工做事很有底线,中国是从农耕文明开始的……”董达峰跟我说起这段故事时,眼睛里噙着泪花。

我听了,也很感动。

不过,感动过后,我还是不解,自由职业者的达峰,他是怎么生活的?况且搞收藏可是需要大笔银子的。我想哪天问问他。

问了也白问,他肯定会这样告诉我——那天忘记关了门窗,大风把钞票刮进来了。

天津卫,永远充满故事,有的是奇人。董达峰就是一个有文化的奇人。

        ~完~

        作者介绍:武歆,天津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以小说创作为主,另外还有文学批评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董达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8317997658527503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2-22 09:10 , Processed in 0.07882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