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669|回复: 0

品读北宋文化《太平寰宇记》 一部承前启后的地理巨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5 22: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乐史著的《太平寰宇记》是北宋初期一部著名的全国性地理总志,是考察北宋初期政区建置变迁的主要资料,成书后便成为重要的工具书,屡被引用,在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现今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开创了我国写地方志的先河。

开封城市变迁的记录

6月9日,记者站在大梁门的城楼上,顺着车水马龙的大梁路往东俯瞰开封城的繁华胜景,仿佛看到多前,一位身穿宋朝服饰的男子,一只手上捧着一本书,另一只手上拿着一支毛笔,站在大梁门城楼上,记录着东京(今开封)的变迁。

那本书名叫《太平寰宇记》,那名男子叫乐史。他在书中记录着从春秋时期到北宋初期开封城的发展与变迁的历史,他写道:“在春秋时为郑地,战国时为魏都。《史记》云:‘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即今西面浚仪县故城是也。后秦始皇二十二年,攻魏。因引河水灌城而拔之,即以为三川郡地。汉祖起沛,郦生说曰:‘陈留为天下冲,四通五达之郊,无名山大川之阻。’即此谓也。后定天下,为陈留郡之浚仪县。至文帝,封皇子武为梁王,都大梁。后以其地卑湿,东徙睢阳,即今宋州也。晋武改为陈留国。东魏,孝静帝废国为梁州,分为陈留、开封二郡。北齐,废开封,并入陈留郡。”

关于开封如何从唐代的汴州城演变为东京城的历史,他写道,至后周,改梁州为汴州。以城临汴水,因以为名。隋初,州如故。大业初,州废,又为郡。二年,废郡,以其地并入荥阳、颍川、济阴、东莱等四郡。有通济渠,炀帝所开,以通江淮漕运,经中而过。唐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汴州总管府,管汴、洧、杞、陈四州。汴州领浚仪、新里、小黄、开封、封丘等五县。七年,改为都督府。废开封、小黄、新里三县,入浚仪县。复以废杞州之雍丘、陈留、营州之中牟、洧州之尉氏来属。龙朔二年,以中牟隶郑州。延和元年,复置开封县。天宝元年,改汴州为陈留郡。乾元元年,复为汴州,建中时,筑罗城。梁开平元年,升为东京,置开封府。后唐同光元年,复为汴州,以宣武军为额。晋天福三年,又升为东京,置开封府。汉、周至皇朝并因之。

宋朝时开封有多大?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北宋初期的开封府下辖16个县,即开封、浚仪、封丘、陈留、尉氏、雍丘、襄邑、考城、阳武、中牟、太康、长垣、酸枣、扶沟、鄢陵、东明,面积为东西三百里、南北三百五十里,有户口“主九万一千二百三十二、客八万八千三百九十九”。

乐史将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倾注在笔端,变成了《太平寰宇记》里的一段段文字。现代人透过这些文字,感受到在历史的长河中开封城市发展的“脉搏”。

一人之力成就的经典

乐史,字子正,为抚州宜黄(今江西省宜黄县)人,出生于五代后唐时期(公元930年),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地理学家、方志学家、文学家,曾任南唐秘书郎。北宋统一南方后,他出仕任县主簿。乾德五年(公元967年)举进士,再擢升为著作郎、三馆编修,曾任太常博士、职方员外郎以及陵州、舒州、黄州、商州等地知州。晚年定居洛阳,以著述为志,死时78岁,死后被追封为兵部侍郎。

据《太平寰宇记·序》中记载,乐史自幼勤奋好学,天资聪颖,尤其“志在坤舆”,有经世之志,虽生于乱世,仍不改其初愿。因长期担任三馆编修,得到阅读皇家藏书及各州地图和书籍的便利,又因任职地方具有实际考察的机会,这些都为他写《太平寰宇记》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乐史学识渊博,从政之余,勤于著述,前后著书20余种,共1018卷,其中卷数最多、又最具学术价值的就是历史地理著作。《太平寰宇记》是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地理著作,全书200卷,约130余万字, 是继唐代《元和郡县志》后的又一部采摭繁富的地理总志,开创了我国写地方志的先河,被收入《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公元983年),前171卷依宋初所置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等十三道,分述各州府之沿革、领县、州府境、四至八到、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当时,幽云十六州虽未入宋版图,但是乐史也写进了书中,表明希望收复故土的心愿。十三道之外,又写了“四夷”29卷,记述周边各族发展状况。

《太平寰宇记》卷帙浩繁,体例完备,乐史以一人之力完成,主要是感于国家平定荆南、闽、越,降服北汉后,天下出现兴盛局面。乐史编修《太平寰宇记》这部全国性地理志书的目的首先在于颂扬帝王文治武功,巩固国家统一政权,维护统治秩序。当时的北宋朝廷刚统一南方后不久,需要一部能综合反映全国概况的地理总志。乐史在《进书表》中说得很清楚。他认为,太祖、太宗“开辟之功大”,但当时“图籍之府未修,郡县之书罔备”,他“职居馆殿,志在坤舆”,有义务编一部完整的地理总志,供施政者参考。他认为唐代贾耽的《十道志》和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不独编修太简,抑且朝代不同”,有的已不适用;而且自唐末以来,“从梁至周,郡国割据,更名易地,暮四朝三”,行政区域变化很大,需要编一部地理书,补上这段历史空白。因此,他“沿波讨源,穷本知末,不量浅学,撰成《太平寰宇记》二百卷,并目录二卷,起自河南,周于海外。至若贾耽之漏落,吉甫之阙遗,此尽收焉”。皇帝阅览此书,“万里山河,四方险阻,攻守利害,沿袭根源,伸纸未穷,森然在目”,可以收到“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户而观万邦”的效果。

《太平寰宇记》冠以“太平”二字,一则说明该书始作年代,二则表明当时是太平盛世,“寰宇”表明作者的志向。

一部划时代巨著的价值

《太平寰宇记》是一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划时代巨著,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成为现今研究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

“《太平寰宇记》在地方志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确实是不为过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陈凯指出,《太平寰宇记》在唐宋时期地理总志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太平寰宇记》在吸取前代地理总志编纂体例、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志书的结构、内容、体裁等方面发展完善,使得我国古代地理总志的编纂体例和编纂方法基本成型。这不仅对宋代地理总志的编纂奠定了基础,而且对明、清两代编修“一统志”“通志”等具有深远的影响。后世的综合性地方志书,依照政区为纲目,以地理沿革、山川人物、土产贡赋、风俗掌故等部类相从,这种稳定成熟的编纂体例,在《太平寰宇记》中已经有了最初的萌芽,尽管那时还不是最成熟的样式,但在经过宋代另外几部地理总志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已经逐渐形成地理总志编纂的定则和传统,即以疆域政区为纲,注重沿革地理的记载,同时配以多种人文地理要素的组合,这些方面对明清时期总志和通志的编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此外,地理总志的编纂对各种地方志的资料性要求,使得各地编修地方志书兴盛起来,渐渐成为一种制度,这也成为明清时期地方志发展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一切的渊源都肇始于《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基本上沿袭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例,分道、州郡、县三级、以州郡为单位进行叙述。叙述的内容有:(1)州郡沿革:比《元和志》详细,有些州县的沿革尤其详尽。(2)领县多少:不仅书其领县数字,且书各县名称。(3)州境:书东西、南北里距,以明州的境界。(4)四至八到:书到东京、西京、长安及四周八方州郡的里距,并说明交通情况。(5)户:记唐开元户数及北宋主户、客户数,以便对比。(6)风俗。(7)姓氏。(8)人物:明其籍贯爵秩事迹。(9)土产:记各地土特产,主要是农产品,但也包括矿藏及其产品,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济资料。(10)所领诸县沿革、山川河流、古迹要塞。这些对后世方志和舆地著作影响很大。

《太平寰宇记》虽然卷帙浩繁,但编纂颇为得体。它以唐朝划分的道为单位,自北宋京城东京(今开封)写起,依次编排,至于海外。既叙述宋朝管辖的州、县,也叙述汉、唐盛时所治理过的全部地区;对于后晋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仍概列其名,加以叙述,以表达时人恢复燕云的愿望,还介绍了四夷部族和周围各国的概况。它以州为纲,以县为目,分别叙述其历代建置沿革、城池、 古迹、风俗、姓氏、人物、艺文、土产等,内容十分丰富,对历朝人物一一记载,对于题咏古迹也都记录下来。这就奠定了后世方志体例的基础。

汉唐方志绝大多数是某一方面的专记,梁启超曾归纳为图经(专记地理)、政记(专记社会政治)、人物、风土记、古迹、谱牒、文征(专记乡邦文献)等七类,但很少有包罗万象的“博物之书”,自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问世后,才逐渐扭转这一偏向,并逐渐使方志定型的。《太平寰宇记》在继承前代地理志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记述各道、府、州、县时,创造性地增加了各地的风俗、姓氏、人物、艺文、土产等人文和经济内容,从而使单纯的地理志书扩充为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志。这种体例很受学者们的重视与欢迎,因而郡邑志书纷纷效仿。清朝时期,《太平寰宇记》受到高度评价,称其在中国方志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它:“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始于史。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而大变。史书虽卷帙浩博,而考据特为精核。”

《太平寰宇记》记述了宋初十三道范围的全国政区建置,所载政区取制于太平兴国后期,可补《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所不载,是考察北宋初期政区建置变迁的主要资料,其所载府州县沿革,多上溯周、秦、汉,迄五代、宋初,尤其是对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政区建置,较其他志书详尽,可补史籍之缺。府州下备载领县、距两京里程、至邻州的四至八到、土产,县下记录距府州方位里数、管乡及境内山川、湖泽、城邑、乡聚、关塞、亭障、名胜古迹、祠庙、陵墓等,篇帙浩繁,内容详细,是研究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

该书广泛引用了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计约200种,且多注明出处,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该书对后世地志影响巨大,在体例上仿唐代总志,又有所创新,增风俗、姓氏、人物等门类,虽然遭后人诟病“人物琐事登载不遗”,但这种以人文结合地理的方式实被后世地志奉为典范。由于所引诸书今多已散佚,所以《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对于研究自汉迄宋,特别是唐与五代十国史,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该书还首次记录了宋朝绝大多数州郡的主户与客户户口统计,这对于研究宋朝的人口、户籍、阶级状况,也极为珍贵。该书还记载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户口,有的还区分汉人与番人,甚至主户、客户数,对研究宋初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边远地区的经济面貌,也有参考价值。此外,该书对全国各州县的山川形胜、历史沿革、风俗、物产、人物和艺术文化等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对当时的土产和唐宋两代人口发展作了详细的记述,为后世研究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分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太平寰宇记》编修体裁,为后世编纂地理总志所遵循,影响所及直至近代地理学兴起之前,不仅承前而且启后,故能成为一代名著。乐史以他一人之力完成这部巨著,实在是做出了一项卓越的贡献。

一门学科兴盛的缘由

北宋时期中国地志学空前繁荣,出现了《太平寰宇记》等5部著名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在中国方志学史与地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对于以《太平寰宇记》为代表的宋代方志空前繁荣的原因,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刘纬毅在《宋代方志述略》中指出,首先是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动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赵宋王朝统一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社会生产走向一个新的更高阶段,使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就为地方志的繁荣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社会条件。其次,赵宋王朝为了维护一统、巩固基业,特别重视对方志和舆图的编纂、收集。宋朝除了沿用唐代编造图经的规定外,多次颁发过关于编纂或征集方志、舆图的诏书谕旨,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再次,宋代的史学异常发达,也是宋代方志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宋代学者多精史学,史学著作极为丰富。作为历史学一个分支的地方志,当然不能不受其直接的影响。

四川大学古籍所马强认为,宋代地方志学的兴盛首先是国家内忧外患的时代政治、军事形势的产物,其次是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内抚诸州、外控四夷的需要,同时还是古代地理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繁荣。此外,宋代学者乡邦意识的增强以及追求博物洽闻、格物穷理的抱负也是地方志学兴盛的重要原因。

历史的车轮缓缓辗过,回首过望,留下的是一串串深浅不齐的印迹。乐史虽然已经远去,但已经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他所深爱的这座城市——开封,正如他希望的那样,正谱写着属于它的“太平寰宇记”。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开封网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45179069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15 15:45 , Processed in 0.06668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