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357|回复: 0

历代“祥瑞”国史记录实为认知局限,最后成了当代民俗的宝贵遗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5 03: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中华民族历来都不拒绝各类祥瑞征兆,这就好比人人都不会排斥恭维话语。当人们向长辈恭祝他“寿比南山”、当大臣们向皇上恭贺“岁岁祥瑞”,尽管大家都心知“寿比南山、岁岁祥瑞”是不可能的,不过几千年来,我们对此一直都是笑脸相迎,因为这里面有着国史和民俗的因素!
历代“祥瑞”国史记录实为认知局限,最后成了当代民俗的宝贵遗产-1.jpg

历代《会要》记录:国史中的“祥瑞民俗”大全

民俗多来自国俗、国俗又被记录于国史当中,因此民间的祥瑞文化一直与历代“祥瑞”国史息息相关;今日看来,各种祥瑞记录中的龙呀凤呀还有麒麟等都是不存在的,那么这些祥瑞在以往的国史中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真相就让人大跌眼镜了,因为历代国史中不但多以“会要”的方式详细记录了各种祥瑞现象和事物,其中的所有描述还都显得“煞有其事”、颇为严肃。

以西汉为例,《高祖本纪》中就详细描述了刘邦“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的故事,将“赤帝子”的祥瑞传闻变成了“真实历史”。

不仅如此,《西汉会要》中还多次记录了和各帝王有关的祥瑞现象,比如“文帝十五年,黄龙见于成纪”、“武帝元狩元年获白麟(白色的麒麟),作白麟之歌“……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无非都出于对帝王歌功颂德的用途。
历代“祥瑞”国史记录实为认知局限,最后成了当代民俗的宝贵遗产-2.jpg

我们都知道,世上哪来的龙与麒麟?不过,既然国史都这么写了,那就暂且当它“实有其事”吧,毕竟《会要》里记录的都是国家制度、历史地理和风俗民情,起码的严肃性还是有吧?

古代天子都自尊为龙,有龙嘛,当然还得有凤。于是又有记录说“(太始)四年,凤凰集北海安邱淳于”、“凤凰集鲁郡,群鸟从之”。

在这些国史记录当中,龙与凤凰显然都成了“事实的存在”,古代没有照片和视频,在信与不信之间,大家觉得皇帝们会如何选择呢?正如人们的恭维话一般,即便皇帝们不相信,但也不会刻意去驳斥真伪了。
历代“祥瑞”国史记录实为认知局限,最后成了当代民俗的宝贵遗产-3.jpg

除《西汉会要》之外,《唐会要》、《新唐书》等也记录着大量类似汉朝的各种祥瑞——前朝都有的祥瑞,本朝岂能没有?于是,“(贞观)二十年十一月,汾州上言:青龙白龙见,白龙吐物。初在空中,有光如火”,“(龙朔)三年,含元殿前麟趾见......改元麟德”、“上元三年,宛邱县凤凰集。众鸟数万。前后翔从......遂改元仪凤“。

从龙朔到麟德到仪凤,唐高宗的频频改元其实都是对当时各种政治事件的一种掩饰,意思大约就相当于“从今天起,我要开始如何如何”之类。

汉唐的国史中都如此重视龙与凤,“龙凤呈祥”自然就成了民间喜闻乐见的祥瑞,虽然大家都没见过真正的龙与凤,不过这并不妨碍此民俗一直延续至今。

由于认知局限,“祥瑞”始终因循礼制而经久不衰

皇帝们虽都不拒绝这些“祥瑞”,不过象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皇帝心里就很清楚这是咋回事。
历代“祥瑞”国史记录实为认知局限,最后成了当代民俗的宝贵遗产-4.jpg

依照唐初时的律例,“大瑞者,即随表奏,其表惟言瑞物色目,及出处,不得苟陈虚饰”。贞观二年时,唐太宗面对大堆祥瑞奏表厌倦不堪,于是对大臣们说:“大家都如此积极去准备奏报符瑞的方表,朕也确实看不过来,安危在于人事、吉凶系于政术,如果主上不明,百姓致恶,再多的符瑞又有何意义?所以呢,今后的麟凤龟龙之类大瑞可照旧上奏,其他的不得苟陈虚词、直接送去备案就是!”

唐太宗的意思其实是说,大家既然如此热衷祥瑞奏表,尽管奏就是,反正看不看在我(但也不能拒绝,毕竟人家是在为大唐说恭维话,而且大瑞对一个王朝也很重要)!

如此一来,各地纷纷涌进朝廷的祥瑞奏表自然就无法一一查验真伪,多数都直接送去备案了;备案后呢,自然就是写入国史,所以后人在《会要》中看到各类匪夷所思的记录也就不足为奇。
历代“祥瑞”国史记录实为认知局限,最后成了当代民俗的宝贵遗产-5.jpg

相关记录有多匪夷所思呢?就今人看来,这完全就是吹牛不打草稿,不过在古代,它们可都是正正经经地的国史内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唐太宗等皇帝曾对它们一一过目过。

比如唐元和年间就有奏表说,“陇上自去岁已来,出异兽如猴,见蕃人即捕而食之,遇汉人则否”。这异兽专吃吐蕃人而不吃唐朝人,马屁拍得实在是高,连野兽都能懂得辨别族裔,唐人自是高人一等!

“龙州界嘉禾生,有麟食之”,还说麒麟是由一头鹿引领着,“光华不可正视”,简直就是在讲述神话故事呀。

元和二年时,唐宪宗担心老不看祥瑞奏表“恐阙于盛礼”,宣布说:“以后有大瑞就奏一下吧,中瑞下瑞直接进有司备案即可”。为了能让皇帝看到“大瑞”,于是各地的“吹牛技能”也与时俱增,一点小事也能被说成是大瑞。
历代“祥瑞”国史记录实为认知局限,最后成了当代民俗的宝贵遗产-6.jpg

比如在报道“有白虎入灵峰观”时,当地官员就特意说“白虎,义兽也;王者德至鸟兽,泽洞幽冥则见”。一切都因王者有德呀,皇帝看了能生气起来么?

因造假泛滥,“祥瑞”在国史中的地位演变

汉唐期间“祥瑞“造假和吹牛行为的泛滥,最后连一向鼓吹“祥瑞来自天意”的儒家人都觉得过分了,因而宋明之后的国史会要里就不再将“符瑞”列为专门的记录条目,而是与“本纪”和“志”等混合了起来,内容言辞上也较有筛选和节制、不再显得过于天马行空。不过,儒家人始终是不会反对“祥瑞是天意”的,仅是其后的相关记录有所收敛了而已。

比如描述赵匡胤的“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就仅见于《宋史·太祖本纪》里,记录中只描述了“赤光和异香”,没有了刘邦那样的直接斩蛇之举、也没有了龙与凤的直接记录。

《明史·太祖本纪》也效仿宋太祖记录说:“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只有光没了异香。皇帝嘛,有点异象记录很正常,过于夸张的话,怕是连他们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历代“祥瑞”国史记录实为认知局限,最后成了当代民俗的宝贵遗产-7.jpg

关于各类祥瑞的事情,明君者都会心知肚明,因此他们也时会拿这种事对官员们进行考核、“祥瑞”在某些帝王眼中开始成为一种工具。

贞观二年时,有白鹊构巢于寝殿上,众大臣纷纷奏表祝贺说“这是莫大的祥瑞”。唐太宗不屑一顾说:“我曾笑炀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于是让人毁掉了鹊巢。这之后,唐太宗就开始留心借此考核大臣了,他可不希望自己的重臣都沦为阿谀奉承之辈。

贞观十七年,皇太子初立,有雄雉飞到了东宫殿前。唐太宗就故意问褚遂良:“你觉得这又是什么祥瑞?”褚遂良答道:“当初有仙童化为雌雄二雉,言称得雄者王、得雌者霸。昔日光武帝在南阳得雄雉,所以后来有了天下,陛下曾是秦王,现在秦地(长安)见到雄雉也没啥好奇怪的、彰表明德罢(意指唐太宗掌天下乃天命所归)。”
历代“祥瑞”国史记录实为认知局限,最后成了当代民俗的宝贵遗产-8.jpg

褚遂良没有借祥瑞信口雌黄,在巧妙借用典故回应了雄雉出现的同时,又小小“巴结”了唐太宗一下,唐太宗觉得这才是为人臣应有的学问和立身之道,因此对褚遂良大为赞赏。

从天马行空到渐趋真实,“祥瑞”逐渐走进了民间

由于古人的认知局限,无论是大臣们的阿谀奉承还是褚遂良的巧妙挪揄,其本质上还是无法脱离对“祥瑞”现象的附会认识。唐太宗这样的明君嘛,不认识不理解就干脆不看、不倡导,但历史上就一位唐太宗,因此儒家文化主导下的“天降降瑞”始终占据着主流。

麟凤龟龙之类的“大瑞”毕竟不多见,中瑞下瑞也是祥瑞呀!因而唐宋之后,民间里更为常见的“白虎、白狼、白鹿,苍鸟、赤雁,祥云,嘉禾、连理木,芝草“等就成了比例较高的祥瑞记录。
历代“祥瑞”国史记录实为认知局限,最后成了当代民俗的宝贵遗产-9.jpg

老百姓们一看,原来自己的身边也常有祥瑞,于是开始留意相关祥瑞事物并记录传承。古时候,寻常人家若有白虎皮或千年灵芝等物,那绝对是至吉祥至贵重的传家宝来的!在传承过程中,这些祥瑞元素就逐渐演化为各种吉祥民俗,由于各地的祥瑞产物不一,相关的民俗可能也会大相径庭。

统治者都闹不清的祥瑞产物和现象,老百姓搞不清怎么办?比如“舞醒狮”这样的吉祥民俗活动,百姓们见了几辈子醒狮、都知道狮子是一种瑞兽,但却没几人曾见过真正的狮子、对于世界上是否存在这样的动物也不敢肯定(龙也是大抵如此)。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大家都觉得吉祥、大家都愿意接受这样的喜庆,这就够了!从这角度上说,民间里的祥瑞概念已从国史内容转变为一种信仰;既是信仰,那就跟“认知局限”彻底无关了......我信仰佛祖,不代表我要见过佛祖、也不需要通过科学概念去证明佛祖的存在呀!
历代“祥瑞”国史记录实为认知局限,最后成了当代民俗的宝贵遗产-10.jpg

今天的恋人们喜欢在双生连理树前拍照、家庭团聚时喜欢贴上祥云窗花.....其实这些都来源自古代朝廷里的会要记录。

祥瑞符号和物件的传播,也寄托着百姓们避凶趋吉、祈福禳祸的美好祝愿,因而最终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吉祥文化和民俗遗产。

大家不妨讨论一下,你家乡里有哪些祥瑞文化是从前国史会要里的“常客”呢?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坊间五千年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98785932555719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2-23 07:50 , Processed in 0.06510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