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156|回复: 0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3 15: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1.jpg

今天(7月30日)上午

2019年7月“四川好人榜”

在雅安市汉源县揭晓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2.jpg

咱们巴中1人入选

被评为“助人为乐”类好人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3.jpg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4.jpg

彭洪喜的事迹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5.jpg

01

用拐杖书写多彩人生

彭洪喜,男,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1月生,巴中市巴州区梓橦庙镇柳岗社区居民。

81年来他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身体力行,鞠躬尽瘁。他不是文化工作者,却干了一辈子与文化相关的事业;他拿出所有积蓄在老家创办了“农家爱心书屋”和“民俗博物馆”,为乡亲们建起一个精神文化乐园。曾先后获得“巴中市首届残疾人自强模范”“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书香人家”“巴中好人”等荣誉称号。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6.jpg

△彭洪喜接受采访

02

一场灾难 让他心如死灰

1955年,彭洪喜高中毕业后进入供销社工作。1976年,彭洪喜因工作出色,当选为县劳模,而且被提升为原石门乡供销社主任,直接承担该乡棉花亩产超100斤试验任务。

然而,世事难料,一场灾难悄悄降临到他的身上。1976年7月26日,巴中县棉花施药现场会在石门召开。为保证施药杀虫效果,彭洪喜一心扑在工作上。中午时分,骄阳似火,他戴着口罩,身背喷雾器,在齐腰的棉苗丛中喷农药……突然彭洪喜一头栽进了棉花地里,不省人事。

经医院诊断,由于农药毒性太大,加之中午气温高,彭洪喜中毒很深,四肢不能弯曲,肌肉也逐渐萎缩。经先后辗转重庆、广州等地医院接受医治。两年后,医院给他下了最后结论:“类风湿中毒后遗症,终生不能行走!”

1979年,彭洪喜提前退休回家,这一年他才42岁。回到家中,彭洪喜不能用手吃饭,甚至头皮痒时手也摸不到头,妻子终日忙里忙外伺候他。他也曾用头碰床想一死了之,不给家里添累赘。因病致残的儿子看到父亲额头碰得鲜血直流,撑着双拐挪到床前哭着说;“爸! 你不是要我坚强吗?如果你死了,我们怎么生活下去啊?”看着泪流满面的儿子,彭洪喜深深白责“这个家不能垮。为了家人,我就是爬也必须撑起这个家。”

在妻子的帮助下,他试着活动四肢。用儿子的双拐试着下床走路,不知摔了多少跟头,不知流过多少次血。一步、两步、十步、百步……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彭洪喜终于能拄着双拐走路。内心充满了无限喜悦的他,暗暗发誓,要用自己的“新生”,再创出一片新天地。

03

一次重生 办起农家爱心书屋

1982年,能拄拐走路的彭洪喜再次振作起来。他把退休带回家的几包书报和科技资料整理出来,在老家的一间空屋里归类摆放,邀请周围的乡亲们来免费读书看报,学习知识,用知识来指导致富。再用退休的工资办起家庭养鸡场,搞起沼气池,目的是推广科学技术,带动乡亲们致富创收。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7.jpg

为了让更多老百姓受益,他说服家人把“读书屋”搬到了柳岗街上,全家人也跟着搬到了街上。颇有经营头脑的他买下了乡政府拍卖的小礼堂,同残疾的儿子开办了乡场第一家茶馆和旅馆。接着又办起“老干部活动室”“残疾人之家”,恢复乡文化站。

为使“读书屋”扩大规模,彭洪喜积极寻找社会帮助,获赠了大批图书。随后,他将“读书屋”更名为“农家爱心书屋”。让退休老人、残疾人、村民到他开的茶馆喝茶、下棋、说评书,唱川剧、看书……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8.jpg

△彭洪喜在查阅资料

04

一次偶然 他走上收藏路

198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全县文物普查。在普查文物时,最让他痛心疾首的是,村民们因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大量民俗文物被破坏。

同年9月,他听说碧凤村村民陈加义开挖环山堰时挖到了一副“石斧”,至今还放在家中。来到陈加义家,他看到陈家的小孩正使劲用一把“石斧” 砸核桃。他既心痛又激动,拿起“石斧”如获至宝,紧紧抱在胸前。陈加义告诉他,另一块“石斧”已被孩子玩断,几年前就被丢弃在了竹林乱石中。他听后甩掉拐杖就爬向竹林,硬是在两天的时间里,用手把竹林翻了个底朝天,当他用双手扒出残缺不全的石斧”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最后经权威人士鉴定,此“石斧”是新石器时代类人猿所用,属于国家三级保护文物。

就在这一年中,他跛着脚搜集流落在民间的文物100余件,全部交给了县文管所,哪怕一枚麻钱,他也没有留下。

从此他便迷上了收藏。1989年他把家里的事情交给妻儿打理,自己专门搞民俗文物收藏。也从此便迷上了收藏。自己专心收藏。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9.jpg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拄着拐杖踏遍了巴中、广元、达州等地。经过30多年的搜集,他共收藏新石期石斧、陶瓷器、远古生物化石、纪念章、粮票、织布机、纺线机、山歌、红军遗物等民俗藏品4000多件,收藏各类古今书籍5000多本。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10.jpg

05

一根拐杖 撑起乡村民俗博物馆

“通过展览、办理民俗博物馆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我当时搜集文物的初衷。”他如是说。

2003年彭洪喜在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彭家大院办起了全市第一家私人“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内陈列的藏品种类多样,有明清时期的陶瓷器皿,清代织布机、床上用品,民间石匠、篾匠、木匠所使用的工具,明清时期古建筑物构件,不同时期的纸币、钱币、纪念章、书画……

一件藏品是一段历史,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通过观看各类藏品和遗物,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民俗、文化的繁衍与变迁。这些藏品为了解和研究巴中红军文化、民俗文化、巴人文化、农耕文化更是难得的史料和佐证。

“在这里参观,相当于在阅读历史,寻找历史的记忆!”村民说。

彭洪喜历尽艰辛搞收藏不仅保留了珍贵的文物,还传承了传统优秀文化。

06

一种精神 让他坚持了81年

1933年,红军在柳岗建立了乡苏维埃政府,彭洪喜的父亲就是乡苏维埃政府的宣传委员。父亲临危时告诉他“你是红军的后代,要不忘共产党的恩。”也就是这句话,让彭洪喜始终心向红军,心向共产党。

据彭洪喜收藏的一张某农民给列宁小学捐赠黄谷的草纸收条考证,1933年期间,红军在柳岗田湾的李氏祠堂办过“列宁小学”。

而在1989年,彭洪喜个人出资3000元修缮“李氏祠堂”房屋,把红军时期的标语、牌匾、钱币等物件收集陈列,创办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随后,李氏祠堂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被列为重点文物单位。

耄耋之年的彭洪喜最忧心的事是集一生心血的民俗馆将何去何从?年事渐高,精力不济,馆藏的一万多件文物的管理后继乏人。儿孙对此兴趣不高,卖给商人又觉得可惜,如果将文物留在巴中,让子孙后代传承红军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他愿意无偿捐献。2016年10月,彭洪喜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他把历经30年坎坷收藏的近万件文物移交给了巴中市政府。2018年,三儿河村建设村史馆,他再次毫不吝啬地将部分民俗藏品无尝地奉献出来。

彭洪喜的一生,除了文物收藏外,余下的时间都用在了申报三儿河村传统文化村落,建设文化孝道园和红军烈士陵园、农家爱心书屋和民俗博物馆等方面。他以他的行为在昭示世人传承革命传统和精神,做忠孝奉献的人,干有益于人民的事。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11.jpg

好人寄语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12.jpg

我是贫农的儿子,红军烈士的后代,我要听党的话,干有益于人民的事。

道德点评

81年来他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身体力行,鞠躬尽瘁;他不是文化工作者,却干了一辈子与文化相关的事业;他用实际行动发挥着他的余热,他用言行感染着后代子孙。

综合/四川文明网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13.jpg

兴办民俗博物馆、爱心书屋,文物收藏保护!巴中一残疾老人被省上表扬-14.jpg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巴中日报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97405623935308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2-23 12:59 , Processed in 0.06414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