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430|回复: 0

【方志四川?民族风情】纯善的彝家待客风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2 12: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面蓝字“方志四川”添加关注!

【方志四川?民族风情】纯善的彝家待客风俗-1.jpg

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先民们自古以来就居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黄天厚土、青山绿水造就了彝族人独有的个性。这里的彝族同胞热情,大方,好客。彝家自古以来形成的一套待客礼仪,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以凉山州越西县下普雄地区为例,与凉山州众多的汉彝混居地相比,这里多为纯彝族乡镇,但凡家里来了客人,好客的彝家人就要以最好的饭菜和本地的特产窖藏包谷酒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席间更是必须以古老的歌谣助兴,让大家兴尽而归、不醉不归。

【方志四川?民族风情】纯善的彝家待客风俗-2.jpg

彝族美女喝泡水酒(图片来自网络)

彝族人用餐时讲究客为主,主人作陪,客人坐餐食上方,主人围坐左右,凸显客人的尊贵和彝家诚挚的待人礼节。在彝族地区未进行移风易俗改革前,彝家吃饭不设桌席,而是大家蹲在地上围成一圈,中间摆放一盆坨坨肉、一盆米饭或玉米粗粮饭,以及一木盆酸菜汤。主宾用右手持马什子(一种彝家特制木漆勺子),左手拿肉。食肉的同时,也可就着酸汤用马什子舀饭送入口。吃饭间隙,大家拉着家常,理着亲戚,好不热闹。在彝家做客时,进餐一定以就近原则为礼,忌讳长长地伸出手越过自己的方位远远地去拿肉、舀饭和舀汤。食肉时,所丢弃的骨头务必放于自己的面前,不可随意抛洒,饭、菜、汤亦不可乱撒于地,这些都是主人或用餐者特别忌讳的。长者或主客未放下马勺子或未离席前,晚辈需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需向主客告知并饮完杯中酒。饭毕,主客还需摆一阵话。

【方志四川?民族风情】纯善的彝家待客风俗-3.jpg

美丽的彝族姑娘(图片来自网络)

彝族人招待客人有“先宾后主再邻居”的风俗,所以,到彝家作客则应等主人吃完饭后方能离开。在凉山州越西县下普雄的一些高山村至今仍然保存着这样一些习俗,即妇女和孩子不随客人一起吃饭。淳朴善良的彝家人一定是把宰杀牲口最细嫩、最美味的部分留给客人和长辈,等客人和长辈就餐过后,妇女、孩子以及家里帮忙宴客的亲属才继续围坐在客人和长辈吃过的饭菜边就餐。现今社会里宴席中有一些“怪现象”:客人没上桌时,家里的“宝贝金疙瘩”早已跃上了餐桌,甚至还坐在主位上;宴席还没开始时,餐桌上最美味、最细嫩的餐食往往已被家长夹给了孩子,孩子们边吃边闹,甚至把餐巾、残余食物抛洒得满桌都是;当客人列席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早已丢失了厨师精致的摆盘。这时,再来反观彝家的待客风俗,尽管保留有一些男尊女卑的历史影子,但是尊重上宾长辈这难能可贵的习俗却是现今仍然值得传承的。

【方志四川?民族风情】纯善的彝家待客风俗-4.jpg

彝族火把节(图片来自网络)

彝家招待贵客时,一般杀猪或羊,有时多路贵客一起来到时,为了表示尊重,猪和羊成双杀,并把待客的肉都烹制成坨坨肉或连锅汤。以前,非常尊敬的客人来了,要杀牛来招待,随着脱贫攻坚移风易俗政策在彝族落后地区的推行,为响应国家“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号召,现在待客,尽量不宰杀牛。但彝族人一直不曾改变的便是大方热情,在招待客人时,若杀的是小猪,饭后要将半边小猪头连同一些坨坨肉、荞饼一并赠送给客人带走;若杀的是羊,饭后则要将羊扇骨肉赠送客人;若杀的是牛,则要在饭后将牛后腿上的重约5-15斤的肉送给客人带走。而按照当地风俗,客人则会奉上一份“卡巴”(金额不定的人民币)以示谢意。

大小凉山的彝族,在社交活动中很注重酒,若客人来到家中,先斟上一杯酒给客人喝,事后就算是来不及煮饭给客人吃,客人也不会见怪的。在盛产包谷酒的越西县下普雄地区,酒在宴席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止是普雄,但凡凉山州这边的彝族人家,招待客人如果没有酒,隆重热闹的宴席就少了几分色彩。同样,酒在彝族家庭中也有着极重要的地位。走访亲友要带酒,参加婚礼要送酒和牲畜,参加丧葬活动也要送酒送牛羊,参加宗教活动更是离不开酒和牲畜。

【方志四川?民族风情】纯善的彝家待客风俗-5.jpg

彝族火把节(图片来自网络)

彝族人喜欢饮酒,“有酒便是宴”已成习惯。在彝家,每当客人来到,无沏茶敬客之礼,却有倒酒敬客之俗。吃饭的席间,宾主围成一个圆圈,传递酒杯,依次饮用,称作“转转酒”。彝家历来好客,劝酒一片真诚,对于敬酒歌,不同县域有不同的曲调,广为流传的便有“嘎哟啦”和“敬酒歌”,气氛高涨的宴席间,主人家唱着敬酒歌敬酒,宾客则要将主人斟满的美酒一饮而尽,若是不会喝酒之人,主人也不会强劝,客人仅需要轻轻抿一口来表示自己的心意即可。

在宴席快结束的时候,主人家能歌之人往往献上一曲留客歌,表示对客人的不舍,客人兴头上也往往会回上一曲歌谣来答谢主人的隆重款待。彝家设宴,评价宾客是否开心,不在于“饭饱”而在于宾客有没有“喝高兴”,这也体现出彝族同胞热情、豪爽、耿直的个性。餐毕,客人回家了,要一一拜别长辈再和主人道谢后,方可离开。而主人家则要安排一名男性领路,将客人带路送到安全的地方道别。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凉山州史志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

投稿邮箱:地情文章:565066304@qq.com;工作信息:scsdfz@qq.com;《巴蜀史志》杂志:bsszbjb@163.com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方志四川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350984905057946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1-23 04:56 , Processed in 0.06559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