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青楼大茶壶(匠心原创,侵权必纠)
1、 探索传奇起始
在古代的混沌世界,探索是一种极特殊的事业,在得不到太多倚靠的境遇下,探索远离家乡故土的未知异域,在信息的黑障中点亮地图与古代的记忆。今天,每当我们追溯探索、科考与发现的历史,就不得不一次次陷入对伊本·白图泰、徐霞客等不朽开拓者的崇敬当中;而瑞典人斯文·赫定,可以说,是古典探索者的最后一位,也是现代考古探险的众多先声者中极闪耀的一员。
左一:斯文·安德斯·赫定
斯文·安德斯·赫定(Sven Anders Hedin),1865年2月19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个中产家庭。良好的教育配合上一个探索风潮即将席卷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时代,斯文·赫定在目睹北冰洋探险的凯旋之后,便大受鼓舞,向东方的神秘亚欧腹地进发。在交通通讯仍然落后的中亚,年仅20岁的斯文·赫定用年轻热血支撑,走完了从高加索到两河再到波斯的漫长旅程。遥远的路途中既有伊朗沙阿的豪华款待、阿拉伯富商的热情好客,也有穿越库尔德人控制区的凶险、卡兹别克山的巍峨…当一个本身就对探索与远征极富兴趣与向往的青年经历如此刺激环生的长途旅行,一个向往未知的灵魂必然会永远地燃烧起来,去神秘蛮荒的西域开启属于他的发现传奇。
2、 中亚探秘
李希霍芬
从初次远征归来之后,斯文·赫定师从德意志著名地理学家与汉学家李希霍芬("丝绸之路"的提出者,祁连山脉与高岭土的命名者)。李氏对中国前后七次考察,对中亚的神秘之地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又极其地了解中国文化;来自老师的熏陶注入斯文·赫定追求探险的灵魂。,推动斯文·赫定前往高山纵横,黄山遍布的中亚腹地,探寻世界开拓发现史上最后的迷雾。
1890年4月,斯文·赫定跟随瑞典使团从斯德哥尔摩出发,途径古老灿烂的君士坦丁堡(斯文如此称呼,但其已是为奥斯曼人所据的伊斯坦布尔)抵达德黑兰。在享受国宾的豪华待遇之后,斯文·赫定没有与使团一同回国,而是向东方进发,在途径失落的波斯波利斯遗址、登上达马万德山山巅、拜谒帖木儿的陵寝等一系列充满新奇的经历之后,斯文·赫定经帕米尔高原抵达了据西欧万里之遥,在各种研究中大片空白的中国新疆,找到了日后使他青史留名的应许之地。
在西亚的一系列探险与跋涉中,斯文·赫定充分展示了一个探索者的形象;既有对中亚风物人情的描绘与陶醉,也有对其独有的古代中东前伊斯兰时代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少许西欧文明融汇的文化历史的追溯与探寻。在斯文·赫定的眼中,一切事物是如此有趣而新鲜;就连当地特色的低矮房屋,都为其所感到欣喜;伊斯兰文明风尚下的奇异世界,譬如沙阿的红帐,相貌迥异于欧洲人的土库曼人、吉尔吉斯人,乃至新鲜廉价的本地水果小吃,都逃不过斯文·赫定细腻的笔触和速写本。但是,西亚的探险固然不是开拓性的、史诗性的,斯文·赫定不可能被束缚在前人走过的地图之内;只有翻越恶劣苦寒的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循着他老师的目光,前往两个文明圈的失落的衔接处,才是斯文·赫定辉煌事迹的正式开始。远方黄沙掩埋中的未知,将不久震惊人世。
3、 失落的西域
天山与昆仑山包围的平旷莽原,作为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汇点,在史册中留下了显赫的记载。古代西欧、阿拉伯、中国的文化交流融汇了一千余年的土地,却是地理大发现的孑遗,直到工业文明行将占领世界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重新进入学界的视野。倘若翻阅中国典籍,这里也有另一个失落的古称:西域。
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县
1895年2月,在翻越高寒的帕米尔高原之后,斯文·赫定进入中国新疆,首先抵达了喀什噶尔。斯文先后两次尝试攀登"雪山之父"慕士塔格山,并萌生出一个更大胆的计划:穿越令人生畏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即从叶尔羌河出发,穿越沙漠抵达和阗河。茫茫沙海中的旅途自然充满了艰险与困难;在经历了恐怖的沙尘暴袭击之后,探险队水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斯文·赫定拖着濒死的身躯跋涉到了和阗河河畔并为本地牧人所营救,幸免于难。当后来德国的斯坦因循着斯文·赫定绘制的地图探索新疆,并尝试探索此处时,他说"这是至此我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遇到的最险恶的地面"。
大难不死,必有其理。在冒死穿越南疆沙漠之后,斯文赫定来到了一个必然让他留下不朽足迹,比之前在西亚的所有探险都要大放异彩并让它们显得微不足道的地域。
1896年1月5日,斯文·赫定抵达和阗(Kustana);循着公元632年流传至今的传说与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类似记载,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1896年1月23日,斯文·赫定发现了被黄沙埋没近千年的丹丹乌里克(Dandan-uilik,"象牙房")古城;又紧接着在西北方向找到了同样被掩没的喀拉墩(Kara-dung,"黑山")古城。
丹丹乌里克,唐代以前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贸中转站和佛教中心。斯文·赫定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房屋遗址和一座佛寺遗迹。早已凋败的房屋都被掩埋在黄沙之下,但大量的木桩仍然朝天裸露着。泥土与沙尘下掩藏着古老的人像壁画,既有跪姿的女性,也有身着绣着动物、船舶和海浪图案的波斯服装的男性。一堵仅剩三英尺木墙上残存着几个石膏佛像…….斯文·赫定发现全面发掘此地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工作——任何发掘都可以被随时刮来的黄沙重新掩埋。尽管无法恢复城市的总体规划,斯文·赫定还是发现了花园的痕迹:一排排的杨树残迹,以及古老的杏树和梅树的残迹。斯文记述到:"这是一座被上帝诅咒的城市的城墙,沙漠中的第二个索多玛,它在古代曾被强大的克里雅河冲刷过。"
而对于喀拉墩遗址,斯文·赫定断定它是一座废弃的佛教中心,古城内有中国最早的佛寺遗迹,佛寺呈"回"字形,佛像在回形的中央,回形的墙壁上绘满了壁画。赫定也发掘了它残存的城墙;但赫定并不打算大规模发掘此地,而是记下了它的准确方位,方便以后的考古人员发现这里(比如德国的斯坦因即循赫定地图到达此处)。
在南疆经历九死一生的探险和两次勘察发掘之后,赫定初次尝试进入西藏没有成功,只得结束探险前往北京。在北京,赫定还与李鸿章进行了一番交谈,折服于其智慧与民族自尊,。不久,赫定取道俄国返回瑞典,结束了第二次探险。
斯文赫定考察新疆和西藏的路线
在第二次探险之后,赫定迷上了比中东地区更为野性与神秘的中国西部,西藏和新疆;1899年。赫定再次组织探险队,希望考察罗布泊地区和西藏地区。而这一次的成果,奠定了斯文·赫定的历史地位。
1900年3月初,在泛舟塔里木河、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后;斯文·赫定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了铁铲,更在一处古代废墟处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稍后发掘这片废墟。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了对这座巨大废墟的挖掘,这座遗址的房屋大多为木结构,在干燥的沙漠中保存甚多。他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佉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这座一直延伸到罗布泊西岸的被风沙掩埋的古城,就是历史记载中声名显赫,却为人所遗忘千余年的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残存遗址-三间房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枝毛笔。斯文?赫定称之为"沙漠中的庞贝"。这一次巨大的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在清理出土文物的过程中,斯文·赫定发现了大批古代文书,包括纸质的晋代手抄《战国策》片段、对楼兰地区历史的记载、古人来往的书信等等无数珍贵资料。对楼兰古城的发现与发掘,成为了斯文·赫定人生的巅峰:是他,将西域这片失落的黄沙之地的珍宝重新找回。
4、 探索不懈
布达拉宫
在发现楼兰之后,斯文·赫定又于1907年进行了第四次考察。经英属克什米尔进入西藏,抵达拉萨,还会见了达赖喇嘛。
而1926年赫定再次来到中国准备赴西北探险时遭到了中国学术界的抵制(主要是由于斯坦因等外国学者对中国西部文物的大规模掠夺引起了强烈不满),因而他与中国学术界达成协议,组成了著名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并规定考察团采集和挖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文物矿物质样品等,都是中国的财产。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对西域地区的历史地理气象进行了长时间考察,赫定提出了著名的罗布泊"游移湖"理论;考察团还发现了有着极大考古学意义的"居延汉简"。中瑞考察团对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成熟起到了很大作用。赫定也在中国收到相当的声誉。
5、 尾声与序曲(独评)
斯文·赫定
正如斯文·赫定自己所认为的那样,他是一个探险家,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考古学家。但正是他在中国西北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刺激了后来的斯坦因、波希和与大谷光瑞等一大批考古学家对西域的不断考察,他的路线与测绘地图至今仍为西域考古发挥着作用,他的地理与考古发现仍为今日学术界所研究。当斯文赫定以一个探险家身份走过未知的茫茫西域沙海,点亮珍宝的坐标,他指引了身后无数考古学者、历史学者和探险家追溯他的足迹,将失落的珍宝发掘研究。斯文·赫定,他是吹响了大航海以来探险事业尾声的最后的探险家;也是奏响了现代考古学序曲的乐手之一。他,亲手拉下旧的帷幕,又亲手拉起了新的另一面帷幕。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12379736789488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