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3122|回复: 19

“潘杨不通婚”习俗是历史误会?事实上,潘美就是害死杨业凶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4 00: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潘杨不通婚”习俗是历史误会?事实上,潘美就是害死杨业凶手-1.jpg



拜小说《杨家将演义》所赐,杨家将成了中国百姓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杨家将第一代领军人物杨业杨无敌更是万众心目中完美而又充满悲情色彩的大英雄。

这位大英雄,一生征战无数,浴血疆场,战功赫赫,晚年却遭遇奸人潘仁美陷害,最终兵败身亡,让人唏嘘落泪。

虽然小说多有虚构夸张;但杨业却是史有其人,奸人潘仁美也有历史原型,并且,真实杨业的被害经过也大略与演义史相接近。

杨业,本名崇贵,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人,从小就擅长骑射,臂力过人,年纪轻轻便入仕太原的北汉政权,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宋太祖建宋代周后,采取了先南后北策略,平定了湖南、荆南、后蜀等割据政权。杨业看到大势所趋,曾向北汉皇帝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而在遭到反对后,再无异念,一心保卫北汉政权。

宋太祖暴毙,继位的宋太宗将平灭北汉定为头等大事,大举北征。

在北汉全面溃败的情况下,杨业仍坚守在太原城南与宋军苦战不已,誓死不降。

宋太宗爱惜杨业是员勇将,让北汉亡国皇帝的亲信前去劝降。

“潘杨不通婚”习俗是历史误会?事实上,潘美就是害死杨业凶手-2.jpg



既是故国皇帝派来的使者劝降,杨业痛哭了一场,举旗投降。

宋太宗平灭了北汉,便挟得胜余威,继续攻打辽国,拟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由于杨继业长期为北汉守边,是辽军忌惮的对手,宋太宗任命他做大将。

一开始,宋军进展很顺利,一路打到了幽州(今北京市)。

可是,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城西)大战中,宋军被辽国名将耶律休哥打败,溃不成军。

宋太宗中箭负伤,躺在一辆驴车上,狼狈不堪地逃回了汴梁。

经过高梁河一战,宋军元气大伤,在宋辽对峙中处于劣势,只得收缩防守。

面对辽军连续不断的袭击,宋太宗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任命杨业为左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驻守于代州,归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云应路行营都部署潘美节制。

潘美就是奸人潘仁美的历史原型,很有些来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老人,参加过平定李重进叛乱,镇守扬州、潭州,累迁防御使;并于开宝三年(970年)担任主师率军攻灭南汉。在平南唐、灭北汉的过程中,也多有战功,称得上是北宋开国名将。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辽国十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猛扑雁门关。

尽管杨业手下只有几千人马,但他毫不犯怵,把大部分人马留在代州,自己带领几百名骑兵抄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敌人后方,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

该战,杨业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史称“雁门关大捷”。

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威名远扬。

辽兵从此只要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

人们因此给杨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

“潘杨不通婚”习俗是历史误会?事实上,潘美就是害死杨业凶手-3.jpg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由于辽景宗耶律贤死去,即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年少,执政的是他的母亲萧太后。宋太宗认为寡母孤儿好欺负,由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其中,杨业做潘美的副将。

杨业一路旗开得胜,连接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注意,在《宋太宗实录》、《长编》等书中并未明确指出收复四州的是杨业,但《辽史》中的《耶律斜轸传》、《耶律奚底传》、《萧挞凛传》均详细记述了四城均为杨业所陷)。

不过,曹彬率领的东路军因粮草不济逐渐落后,中路军田重进随后也被打败。宋太宗只好命令各路人马班师。

杨业一路既然一度收复了寰、朔、云、应四州,则在撤退时就多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掩护四个州的百姓撤退。

这么一来,行军速度大为迟缓。

当他们撤退到狼牙村时,辽军已经追至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兵势很猛。

若要全身而退,杨业认为,可以发兵佯攻,以吸引住辽军主力,另外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护军民后撤。

监军蔚州刺史王侁却说:“我们领数万精兵,用不着如此畏懦,只管沿着雁门大路走,遇上了敌人就和他们干一场,有什么可怕的?”

杨业摇头说:“敌人势大,这样做必败无疑。”

王侁不无嘲弄地说:“将军号称无敌,现在遇敌却逗挠不战,是不是另有打算?”

杨业身为降将,最忌讳别人说自己另有二心,只好叹息说:“杨某并非怕死,只是现在时机不利,强行出战,枉送兵士性命罢了。罢罢罢,你既然这样说,就由我打头阵好了。”

潘美作为全军主将,支持了王侁的主张。

“潘杨不通婚”习俗是历史误会?事实上,潘美就是害死杨业凶手-4.jpg



杨业只好带领手下人马出发。

临走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此行必不利。”因指着前面的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说:“希望你们在这个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强弩,分左右翼为援。待我转战至此,你们带兵接应,两面夹击,或许有转败为胜的希望。”

史籍虽未具体记载潘美当时反应,但从杨业返回到陈家谷失望至极的表现看,潘美是答应了杨业的请求的。

杨业虽然号称无敌,但向来都是在庙算已定的情况下出战的,这次不同,明知必败,还是慨然前往,可谓悲壮。

他和辽军苦战了一天,兵员越来越少,只好且走且战,把辽军引向陈家谷。

到了陈家谷,并无接应的一人一马、一弓一矢。

杨业大为悲愤,再率领部下力战。

该日,杨业身受几十处伤,筋疲力尽,终为辽军生擒。

杨业的之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

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在杨业走了以后,潘美和王侁也曾把人马带到陈家谷。但等了半天,没有收到杨业的消息。对战斗前景充满信心的王侁认为一定是辽兵败退了,生怕被杨业抢了头功,催促潘美撤掉伏兵,杀出陈家谷。可没多久,他们就探知杨业兵败,赶紧麾兵从另外一条小道逃跑了。

原本,辽军势大,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但在潘美和监军王侁的坚持下,杨业只能冒险出击,以身殉国。

这,本应是一场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出现了这样的悲剧,到底谁是主要负责任人呢?

向来的观点是:王侁。

理由有三:

一、王侁反对杨业计划,并语激杨业出战;

二、王侁指使潘美撤离陈家谷口大军,导致杨业战败被俘。

三、赵宋疑忌武将,监军权重,军队的话事权掌握在王侁手中,潘美和杨业不得不听令于王侁。

上面所列理由中,第一、二条都是事实;但第三条才是关键,如若第三条不成立,则害死杨业的元凶就不是王侁而是潘美!

诚然,宋代重文轻武是不假,但军队作战的指挥权主要还是掌握在主将手里的。毕竟,不能由外行指挥内行,尤其在宋初。

且看这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乾德元年(963)正月,宋太祖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兼侍中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将十州兵讨伐湖南张文表。进军过程中,主将慕容延钊与监军李处耘意见相左、关系恶化,朝廷最后的处理结果是留用慕容延钊,谪李处耘为淄州刺史。

所以,杨业之死,负主要责任的是应该是统帅潘美!

另外,王侁在军事上是个门外汉,他对战斗态势的分析和战斗部署即使有什么错误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潘美作为名宿老将,他在杨业和王侁在战斗部署发生分歧时,是清楚谁对谁错的,他却站在王侁一边,分明是要让杨业去战死。而且,他又在杨业苦战时不援、战败后不救,更加证实了其要置杨业于死地的险恶用心。

当然,有人会说,潘美在接应杨业和保护四州百姓后撤的两个选项中只能选择后者。不过,从事件全过程来看,辽军根本就没在意那四州百姓,主要目标就是要歼灭宋军主力。而且,潘美撤军也没有安排主力和百姓同路。再退一步说,即使潘美不愿留全部主力在陈家谷口设伏,仅留一支偏师,也可以将杨业从战败中捞出。

所以,潘美要除掉杨业之心,昭然若揭。

苏辙因此在《栾城集》卷十六《过杨无敌庙》诗中说:“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苏辙把杨业比喻成西晋周处,而把潘美比喻成陷害周处的梁王司马彤,大呼不杀潘美不足以慰藉杨业的忠魂。

话说回来,潘美为什么要害死杨业呢?

“潘杨不通婚”习俗是历史误会?事实上,潘美就是害死杨业凶手-5.jpg



《长编》卷二一已经给出了答案:“业自雁门之捷,契丹畏之,每望见业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嫉之,或潜上谤书,斥言其短。”

杨业取得“雁门关大捷”时的主将就是潘美。“主将戍边者多嫉之”就是说潘美嫉妒杨业的战功。

杨业取得“雁门关大捷”的战功已让潘美恨之入骨,而在这次北伐中,杨业收复了寰、朔、云、应四州之功更让潘美坐立不安,必欲除之而后快。

杨业被擒后,他本人也清楚地看出了潘美的恶毒用心。据《辽史》中的《耶律斜轸传》所载:耶律斜轸曾呵斥被俘的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杨业归宋不过才七八年,与辽国角胜达三十余年,即是在北汉时代就抗击了二十八九年)杨业答:“上遇我厚,期捍边破贼以报,而反为奸臣所嫉,逼令赴死,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于虏中!”在这儿,杨业直斥潘美为奸臣。

毫无疑问,潘美就是迫害杨业致死的罪魁祸首。

窃以为,《杨家将演义》在讲述这个故事经过时,不必把罪魁祸首委婉说成是“潘仁美”,而应该直书“潘美”!

即“潘杨不通婚”习俗并非历史误会,而是有直接原因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20465961811317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4 00: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过于主观了吧,
第一,北宋参军是个很特殊的职业,代表皇帝,曾经发生过参军逼死主帅的事情,潘美说到底还是太祖的人,尽管是太宗儿女亲家,但赵二的心胸和手段,潘美恐怕有不得不顾及几分。
第二,边将对杨业不满,在暗地里向赵二告状,结果赵二把这些奏章封在一个箱子里,原封不动的给了杨业,如果是潘美陷害,杨业怎么可能不知道是潘美的所作所为。
第三,王姓参军得知前方杨业打了败仗,立刻逃跑,宋史记载潘美不能“制”,借问“制”是什么意思……
潘美的地位在宋朝很高,开国元勋,杨业再怎样也是降将,如果说和他平级或稍高一些的人妒忌有可能,但潘美这个级别,根本不可能,而且潘美人心还算仁厚,收养柴世宗侄子的事情,比赵普强多了。
顺便说一句,王姓参军本来就不干不净,是有前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4 00: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潘美是柴蓉的爱将地位比肩赵匡胤,杨业只是北汉降将,两人根本没有矛盾不仅没有而且是潘美多次救援杨业,在如何对待柴宗训的问题上没有敢说话,是潘美第一个站出来收养了柴荣的另一个儿子!别的白眼狼都是不恋柴荣的赏识往后退!可见潘美的人品。后世潘美奸臣的形象都是赵匡义和赵普这两个恶人泼脏水!实在是冤枉潘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4 00: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监军乃钦差大臣,他的话谁敢不听。潘美闻君所言不知是否会仰天长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4 00: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潘美根本没必要嫉妒杨业,杨业在宋军中地位与潘美相差过分巨大犹如梅西没必要嫉妒武磊. 宋朝历代只有四位名将被位列皇室宗庙供奉首席名将就是潘美,楼主编造出一大段梅西嫉妒武磊类似的文章相反说明了楼主牵强附会. 楼主记住,杨家将传说毕竟是小说演绎,杨业和潘美差距不是一两个档次的问题,北宋这么多名将位列宗庙的只有潘美曹彬曹玮李继隆四大名将,杨业狄青这些虽然名气很大但和上列四将有档次上的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4 00: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责任应该是王参军,潘美只不过不敢反对王,怕得罪太宗,是第二责任人。另外根据以往性格,潘美并非奸诈之人,嫉妒也不可能,本来他功劳比杨业高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4 00: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编此论不足服人。历来都认为监军应负主责,何故冤枉潘美?监军即钦差大臣,敢不从命?从皇帝败后治罪也是王参军重罪,只降了潘职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4 00: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潘杨不通婚可能是后来说书人说的,慢慢就有人信了,”水浒传”中杨雄妻子是潘巧云,如果有潘杨不通婚的说法,那时的作者应该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何况水浒的故事就在北宋时期,杨雄娶潘姓为妻不会被同族人挑理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4 00: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老令公之死,潘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确有记载,尔等安敢翻案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4 00: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业 (约926--986年)北宋名将,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父亲叫做杨弘信,为麟州土豪(今陕西麟州)人。本名重贵,原为北汉军官,北汉主刘崇赐其姓刘,名继业。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官至建雄军(今山西代县)节度使。北宋灭北汉后,杨业随其主刘继元降宋,宋太宗命他复姓杨名业。因他熟悉边事,仍任他为代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长驻代州(今山西代县)抵抗辽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2-24 11:17 , Processed in 0.10294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