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3642|回复: 10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0 14: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1.jpg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郭林林

一、奇迹背后的“大招”

战国时代秦国的崛起,常被归功于商鞅变法。

但即使如此,对照秦国的崛起速度,这事儿,依然常叫后人连呼不可思议: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国力远远落后中原列强。商鞅变法起,秦国虽说突飞猛进,但一度也是与齐楚同等水平但几乎又是短短数年时间,秦国竟然又迅速实现了反超,其综合国力远远凌驾在中原列国之上,成了战国列强里“独大”的一家。这才“倒逼”着中原列国不停“合纵”,合力阻挡强秦的东进。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2.jpg



而且在整个战国后半段,最让中原列国恐惧的,不仅是秦国军队的凶悍战斗力,还有秦国恐怖的战争动员能力。诸如秦赵大战和秦楚大战等决定性战役上,秦国都与对手历经了炼狱般的消耗者,在对手已经精疲力尽,国家储备已然弹尽粮绝时,秦国却依然有雄厚的实力,向对手发起致命一击。强秦“奋六世之余烈”的统一进程里,这“拖得起”的本事,多次起了关键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秦国,为何会崛起得这么快?又为什么会有如此雄厚的战争底气?

因为,就在战国中后期,秦国“连横”“远交近攻”的风光里,金戈铁马的杀伐背后,有一块特殊的地区,为强秦战车的隆隆开进,默默提供着助力:巴蜀大地。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秦国扩张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就是秦惠王时代占领巴蜀地图。看看地图就知道,得到了巴蜀,不但意味着获得了一个坚实的大后方,更拿到了东进的跳板。秦国更可以凭借巴蜀的水路,水陆并进对强敌楚国发起打击,将这个国土庞大的老对手一口气打废。仅以军事角度看,这就是个满盘皆活的妙笔。为秦国拿下巴蜀的司马错,也就此一战成名,成为公认的战国名将。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3.jpg



但很多人忽略的事实是,仅仅占领巴蜀,并不足以支撑秦国的这一系列行动。

虽然后人说起巴蜀,常冠以“天府之国”的美誉。但放在当时,巴蜀大地还远远没有被开发。不但经济十分落后,动乱也此起彼伏。以《华阳国志》等史料记载,虽然秦国在公元前314年,就在巴蜀地区设立郡县,但当地的战乱,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85年。这个未来的“天府之国”,却是当时强秦的不安定因素。

甚至,以当时巴蜀地区的穷困条件来说,如果秦国忽略对这个地区的治理,它非但不会成为跳板,甚至很有可能成为秦国几代人的困扰。但在这件事上,秦国的历代统治者,都是很有眼光。

于是,也就是从平定巴蜀开始,秦国用了近百年的时间,做了一件低调且不惜血本的大事,亦是助秦国缔造强国奇迹的重要“大招”:经营巴蜀。

二、历时百年的“投资”

经营一块新获得的土地,看似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显然是个需要下决心的事情。

因为当时的秦国,正是连年用兵的时候。与魏楚等“邻居”的战争,几乎隔几年就来一场。钱粮的花费十分频繁,同时又要担起经营巴蜀的花费?秦国真这么做了。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4.jpg



首先一个秦国从此坚持几代人的举措,就是移民。

当秦国刚刚平定巴蜀的几年里,巴蜀地区的秦民还十分稀少,主要都是各处的部落。虽说农业和纺织业都有发展,但水平却也十分有限。于是,在稳定了当地统治后,秦国随即开始移民。

从公元前314年起,秦国大规模的移民就展开了,在这一年,秦国向巴蜀地区迁移了五万秦民,四年后又“移秦民万家”。从此以后,这种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持续了秦国六代人。巴蜀地区的人口结构渐渐改名,秦民,成为了当地的主要住民。

这种迁移,绝不仅是史料上的数字那样简单。迁移每一个人,都意味着要安置住宿点,要划拨土地和住处。无论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成本。甚至稍有不慎,迁民就会变成动乱。而在两千多年前,凭着高效的管理与坚决的手段,秦国完成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作。

移民的成果,也是立竿见影。大批的移民,带去了秦地先进的生产技术,依托巴蜀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当地经济开始飞速发展。成都江州(重庆)等城池拔地而起,成为西南著名的大城市。盐铁等城市手工业,也成了巴蜀的支柱产业。随着秦国大军的东征西讨,大批的六国俘虏,也源源不断进入巴蜀地区。每一批的移民,都成了巴蜀经济的助力。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5.jpg



几百年后奋笔疾书《史记》的司马迁,也因此写下一句著名感慨:蜀即属秦,秦以益强——巴蜀,就是强秦的“发动机”。

与其说,是巴蜀助推了秦国的强大,不如说,是秦国领先于列国的眼光和资源整合能力,为自己打造了“增长点”。

但对于秦国隆隆东进的大业来说,一个仅仅经济繁荣的巴蜀,显然还不够。

三、超越历史的遗产

巴蜀的经济条件,公认得天独厚。但在战国年间,拥有肥沃良田的巴蜀,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也要直面水灾的困扰。

巴蜀的水患,在战国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巴蜀本身就是山川包围的地形,偏偏又降雨量极大,汹涌的洪水,也就成了当地百姓的灾难。所以,当秦国名臣李冰担任蜀郡守后,一个空前的工程也应运而生:都江堰。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6.jpg



都江堰的独家设计思路和重大意义,很多历史文章都已有清晰描述。但放在当时,都江堰不但意味着要攻克技术难题,更意味着巨大的建设成本:它需要在玉垒山下开凿离堆,然后作分水堤,继而灌溉良田。每一步简单几个字,都是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其整个工程量,远远超过之前战国各大水利工程。如此高风险高难度的项目,强秦,毅然扛起来了。

这正是这个拔地而起的工程,彻底解决了困扰巴蜀千百年的水患问题,更成了强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脉:蜀地的农业产量不但飙升,水运业也火热发展起来。整个巴蜀大地的水路航运,就此全线贯通。对于此时正东进的强秦来说,这才是强心针。

而在秦国东进的战场上,诸如长平之战等惨烈鏖战里,正是巴蜀大地在关键时刻,以其强大运输与充足物力,把大量物资送上前线,才让煎熬里的秦军获得大补血,一次次打出关键一击。雄厚的巴蜀,就是强秦的底气。

到秦王嬴政时期,巴蜀经过近百年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更加的繁荣稳定,已经当之无愧成为秦国的战略大后方,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资源,大量的人力资源,有力地支持秦王朝的统一大业。当其他国家在连年征战中苦不堪言疲不应战时,秦国在巴蜀的滋润下得以生息维存。巴蜀的粮食、蜀锦、井盐、兵器等等物资源源不断地为秦军征战输送供给,秦王扫六合的铁骑也因巴蜀做后盾才安心大步前进。纵观历史,巴蜀之地,为后面秦王统一天下做出的贡献,真是不可磨灭!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7.jpg



在看待王朝争霸的历史时,许多后人津津乐道的,都是战略要地的获得和地理条件的优劣。但秦国经营巴蜀的近百年,却留给后世另一个硬道理:先天的条件或许有优劣,卓越的发展眼光与坚持到底的执行,永远是决胜的王道。

参考资料:《华阳国志》、《史记》、《成都府志》、 张军《试论战国后期秦对巴蜀的统一及社会经济改革》

本可以与秦国争高下的齐国,是怎样自作死落到被群殴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武器,揭开了秦国统一天下的终极秘密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67918371488404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0 14: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国用战争消灭战争,一统天下!(没有秦始皇,中国可能是第二个欧洲)初心是好的,但是如何稳定和建设庞大的国家,比打江山还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0 14: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打的就是综合国力!治政能力才是国力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0 14: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都江堰人。欢迎大家来玩来看看都江堰 ,你会知道两千多年前,我们就已经是基建狂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0 14: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卓越的发展眼光与锲而不舍的执行就是决胜的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0 14: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占据部分楚地,与部分楚人联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0 14: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图中要把无锡单列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0 14: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0 14: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0 14: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4-21 18:01 , Processed in 0.07433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