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500|回复: 3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9 14: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布泊是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一片湖泊,因卫星图片显示酷似人耳,从而被誉为“地球之耳”,也被叫做“死亡之海”。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楼兰古城也随之消失,它成为一块绝地,是一切生命的禁区!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1.jpg



死亡之海,生命的禁区

死亡之海是罗布泊的别称,在这片死亡之海中,寸草不生,高温不断,每年都会有旅行者在这里失踪,更不用说各种动物离奇死亡。就连唐代高僧玄奘都觉得死亡之海罗布泊的环境十分恶劣:以死人骨头为路标。

最早来到罗布泊的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他在游记中写道:“此漠甚长,需时一月,方能度过,沿途尽是沙山沙谷,无食可觅”。

唐代高僧玄奘描述罗布泊“风助流沙,无水草,多热毒鬼魅之患,无经路,行人往返, 识耳。”

罗布泊因为其地处偏远而又人迹罕至, 人们对罗布泊的认识很匮乏,它在近代突然声名鹊起还是因为楼兰古城等遗址的发掘,另外罗布泊环境恶劣,传闻经常发生一些科学难以解释的超自然事件,因此,它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历史上罗布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的神秘事件。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2.jpg



在过去的100多年间,罗布泊一直被视为一片神秘的土地。从19世纪末开始,这里就曾吸引一批又一批中外探险家千山万水地来到此地,探究这片沙漠深处的秘密。不断有人失踪,但是死亡的威胁,也不曾挡住人们走近它的脚步。

这片极具危险的“死亡之海”,为何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

神秘的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是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汇集之地,曾经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那时的罗布泊水草茂盛,牛羊成群,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名副其实的西域江南,但是自从湖水逐渐开始干涸,罗布泊开始莫名的发生一些诡异的事件,许多的人和动物都在罗布泊神秘失踪,慢慢的罗布泊变得尸骨遍野,再加上环境恶劣,之后再也没人敢去,里面四处布满了各种人和动物的骨骼残骸以及荒丘孤坟,向世人渲染着一种阴森吓人的死亡气息。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3.jpg



而近代以来,罗布泊盛传较广的神秘事件之一就是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失踪事件。

一、彭加木失踪事件

彭加木(彭家睦,192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原新疆科学院副院长。他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3次进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进行探险,1980年6月17日不幸在罗布泊失踪。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4.jpg



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的消息震惊了1980年的中国,国家曾组织了前后4次大规模的寻找,却始终没发现他的任何踪影。在此后的若干年里,许多敬仰彭加木的民间人士自发组织探险队,到罗布泊寻找彭加木,也都以无果告终。

彭加木的失踪成为20世纪世界科学界之谜,三十多年间,许多当年的亲历者都曾回忆过他失踪前后的事情,坊间也传出许多关于他失踪经过的版本。然而时至今日,彭加木的遗体没有找到,他的失踪之谜也没有解开。

二、彭加木失踪事件始末

1、物资耗尽,遭遇困境

1980年5月2日至6月5日,经过断断续续、曲曲折折的路程,历时一个多月,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彭加木,率领9名科考队员,冲破重重艰难险阻,第一次由北向南成功纵穿罗布泊,胜利到达罗布泊南岸米兰农场,打破了“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5.jpg



在米兰农场,科考队仅休整了短短的5天,又于6月11日驱车匆匆东进继续考察,途中他们曾遭遇了骇人听闻的沙尘暴和无数次沼泽陷车,还有可怕的迷路。实际上,在途中负责后勤补给的队员已经发现科考队的水、食物和汽油等物资存在不足的情况,情况汇报上去后,并未得到彭加木的重视。

6月16日傍晚,他们终于艰难地来到罗布泊东岸库木库都克。此时,科考队从米兰农场补充的汽油已因一路行程多舛而消耗无几,带的水也只剩下可怜的十几公斤,而且装在高温下的铁桶里,一周过去,颜色和酱油一般,散发着难闻的铁锈味,根本不能饮用。严重缺油、缺水、缺食物,已经打乱了原定的考察计划,队员们都疲惫不堪,面临着弹尽粮绝、危及生命的险境。

2、马兰基地“720指挥部”,请求支援

在这生死关头,彭加木在全体队员的一致要求下,于当晚9时半亲自起草,向马兰基地前沿指挥部“720“发出了求救的告急电报:“我们今天20点到达库鲁库多克以西大约十公里,我们缺油和水,请求紧急支援油三百公斤,水五百公斤,现有的水只能维持至十八日。请转告乌市扑获一头小骆驼。”

库鲁库多克?这是什么地方?部队首长一看地图,罗布泊以东根本没有叫“库鲁库多克”的,而是标有“库木库都克”,部队首长断定,彭加木他们遇险就在此处。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6.jpg



“720”指挥部收到电报,翌日晨9时回电:“同意送物资,就地待命。”并要求报告大本营坐标和地形特征。科考队立即回电,报告他们所处的地方为:东经91°50′;北纬40°17′。标志是:地面上插有一杆红旗。部队知道坐标后,马上再次确定,就是库木库都克,决定派直升飞机紧急救援,先送去500公斤水。

收到回复电报后,彭加木心里却是十分难受的:直升飞机送水,代价太高了。一斤水要十几块钱,500公斤水得7000块啊!那个时候的7000块钱等于现在是多少呢?有人曾经换算过,值现在的两百万!代价太大了,本来就是出来考察的,尚未有重大发现,却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这令彭加木难以接受。他思之再三,决定亲自出去找水,他自信一定能找到水,这样部队就不用专程来送水了,有了水也可以继续前进。

彭加木处变不惊,依旧在冷静分析:从库木库都克这译成汉语为“沙井”的名字看,从在“720”听到军人说库木库都克以东不远的“八一泉”有水的信息看,他想,这个地方一定能找到水源。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7.jpg



彭加木打开自带的军用地图,更让他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惊喜:地图上离库木库都克不远标有“红八井”、“红十井”,库木库都克又是“沙井”,稍远一点还有“八一泉”,不远处又是疏勒河古河道,因此,他充满信心地断定:附近肯定有水!

6月16日下午,他曾派专搞水文地质的副队长汪文先等出去找水,可汪文先找了几个地方,挖下一米多深,不见丝毫水气。

彭加木不甘心,又带领陈百录等出去找“沙井”,结果,找到的“沙井”只是半间房大小的沙坑而已,滴水皆无。

3、是否继续找水,发生激烈的争执

6月17日队员们正吃早饭时,彭加木又提出,开车往东沿疏勒河谷地去再远一点的地方找水。他的指导思想是:飞机运水,价格昂贵,能给国家节约就节约;另外,不要轻易麻烦部队,这次考察已经给他们增添了不少负担,能自己解决的就尽量自己解决。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发现了宝贵的水源地,就为今后的罗布泊考察提供极大的方便。同时,他从春天拍摄大型记录片《丝绸之路》的影片那里了解到,附近的红十井一带也有水。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8.jpg



彭加木的意见是,不要坐等,应该开车到羊达克、红十井一带去找。为此,他与大家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队员们说,马兰基地部队前线“720”已经回电同意送水,科考队困境已得缓解;另外,开车走那么远,单程就有120多公里,汽油本来已十分紧张,要慎重为好。再说,单车出去也有危险……

彭加木则认为,咱们如果找到水源,部队就没必要用直升飞机花那么大代价送水!

在沉闷的气氛中,彭加木走出帐篷,到越野车里看地图,他还是坚持去找水。心情同样沉重的队员们有的打扑克,有的在帐篷里睡觉。

接近中午,科考队又收到部队电报,说,飞机将于18日往库木库都克送水500公斤,请科考队原地等候。副队长汪文先高兴地拿着电文去报告彭加木,一看队长不在,以为到附近沙包后面去方便,没有在意,便回到了帐篷。

又过去半小时,司机王万轩去车里拿衣服,首先看见了那张摊开的军用地图,但却没有看见彭加木。

4、彭加木独自外出找水,其后失踪

王万轩有些疑惑:这张地图彭队长一直随身保管着,是从来不乱放的,今天是怎么啦?他想收起地图,又看见旁边有半张16开带红格的信纸,上面用铅笔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彭17/6.10:30”……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9.jpg



彭加木留下的字条——6月17日的“7”字,还是由“6”字改过来的。显然,这是彭加木的字迹,是他悄悄留下的,然后只身离开了大本营。彭加木冒着50℃多的高温单人找水,这在沙漠里是极其危险的。

王万轩急忙把纸条交给汪文先,大家看过后都大吃一惊。现在的气温已近摄氏50度,单枪匹马地去闯戈壁荒漠是十分危险的!大家不敢怠慢,赶紧四处寻找,但均未找到。不能再耽误了,汪文先急忙带几个人开车向东去寻找,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行走向东面的脚印,下车查看果然是彭加木所穿42号翻毛皮鞋的印痕。大家焦急的心情稍感宽慰:只要沿着脚印开车追去,用不了多久一定会追上彭加木。谁知脚印越来越浅,终于消失在一片较硬的盐碱地上。

既然彭加木留的纸条写明去东找水,那就继续开车向东寻找。找了很长时间,天都黑了,可既不见脚印,更不见人影。他们只好停下来,拿出步枪,向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鸣枪召唤,但四周一片寂静,毫无回应。

回到营地,仍未见彭加木自行返回。他们立即在高处点起了火堆,同时将几台车朝向不同的方向打开大灯,并且每隔一小时向空中发射红、绿、白三颗信号弹。在无风的寂静夜晚,这些灯火的光亮和枪声,能够在空旷的戈壁滩上传到几十公里之外,他们希望以此能给彭加木指引返回营地的方向,传递队友们的期盼。

然而,彭加木自此再也没有回来,就是那一句“我往东去找水井”,成了世人永远难解的7字之谜!

三、重要情况,搜寻行动开始

1、惊动当地军队

1980年6月16日晚上10点钟, 由彭加木率领的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科学考察队给基地司令部发来电报称,他们到达罗布泊北岸的库木库都克,缺水缺油,陷入困境。

电报引起了基地领导高度重视,司令部作战试验处立即向乌鲁木齐军区报告这一情况,并申请调派救援直升飞机。同时发报要求考察队原地待命,等候救援。乌鲁木齐军区17日答复,将于18日上午派出一架直升飞机给考察队送水。接到军区的答复,作试处周夫有处长不由地松了一口气,有了空军的支援,彭加木和他的考察队就可以安全地返回了。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10.jpg



但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17日晚10时考察队又发来电报说“将有重要情况报告”。究竟是仕么“重要情况”呢?作试处周夫有处长和王方欣参谋一直守候在司令部作战室,忐忑不安地等待着“重要情况”的报告。

午夜过后,凌晨2时考察队的电报如约而至,内容是:“彭副院长17日10时一人外出,至今未回,请求基地帮助寻找”。就是这封电报,拉开了寻找彭加木行动的序幕!

接到彭加木失踪的消息,基地孙洪文副司令员、朱平参谋长以及王元才副参谋长先后赶到作战室,经过短暂商议后,命王方欣通知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立即前来参加紧急会议。虽然马兰到红山有几十公里的山路,又是夜间行车,但有关各部队、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仅用了40多分钟就及时赶到了。

2、成立寻找彭加木指挥部

周处长通报了彭加木失踪的有关信息,朱参谋长宣布了基地的决定:成立寻找彭加木指挥部,朱参谋长任指挥,王副参谋长和周处长任副指挥,指挥部成员有工程处张占民参谋和作试处王方欣参谋。指挥部设在720地区一分站。主要任务就是指挥、协调、配合空军直升飞机空中寻找彭加木。接着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下达了保障任务,要求各保障部队务必于18日10时前到位并开展工作。

孙副司令员强调:彭加木是依靠我们部队,在我们的辖区开展科学考察的,他失踪了,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寻找,要全力地配合空军,尽早尽快地找到他。时间就是生命。所有参与任务的单位和人员都要积极行动,决不允许懈怠!

会后,各部队立即回去布置落实任务。周处长又命王方欣向乌鲁木齐军区和新疆科学分院通报彭加木失踪的情况,请求军区空军增派直升飞机,执行寻找彭加木的任务。

随后,王副参谋长率领周处长和王参谋、张参谋乘车风驰电掣般地向720地区驶去,紧张得甚至都没来得及与处里的其他同志打个招呼。上午9时多,他们到达了720一分站。过了一会儿,空军马兰场站乔如鹤调度带着一台导航指挥车和一辆航空加油车,也赶到了720指挥部。不到10时,天上传来了轰鸣声,承担救援和寻找双重任务的直升飞机飞来了,降落在了一分站南边平坦的空地上。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11.jpg



指挥部和乔调度以及机组人员开了个小会,决定派张参谋和王参谋随直升飞机给考察队送水,代表基地领导向考察队人员表示慰问,了解彭加木失踪前后的情况,并进行第一次空中寻找。随后他们就登机往罗布泊地区飞去。

3、第一次搜寻行动

12时左右,直升飞机飞抵库木库都克上空,盘旋了一圈,发现了考察队的营地。直升飞机降落后,考察队的成员们奔跑过来,激动地握住张参谋和王参谋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考察队临时领导汪文先和陈百录详细地讲述了彭加木失踪前后发生的事情,并谈了彭加木的一些性格特征。两位参谋也介绍基地的救援措施。随后,考察队提出,分两路继续寻找彭加木:一路由汪文先带领乘车在地面寻找;另一路随直升机在空中寻找。

机组同意后,陈百录就和张参谋、王参谋一起乘直升飞机往东大约十几公里范围内飞行了40分钟。直升飞机距离地面30米作超低空低速飞行,没有发现彭加木的身影。因直升飞机油料所限,飞回到考察队营地,把陈百录放下后,两位参谋和机组遗憾地返航了。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12.jpg



然而,汪文先带领在地面寻找的一路,却有了新的发现。他们首先赶到彭加木脚印消失处,没有继续往东,而是改向东北方搜寻,果然发现地面上又出现了脚印,大家又高兴起来。脚印向前方延伸,但在一处平坦地面上脚印却徘徊折返。从这踟蹰的脚印看,他像是犹豫不决,又像是观察四周。在附近的一个长着芦苇的小沙丘上,发现有人坐过的痕迹,在旁边还找到一张椰子糖的糖纸。这正是彭加木在米兰休整时买的那种青岛产的椰子糖。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13.jpg



大家分析,彭加木走到这里可能体力不支,在此休息并盘算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他们按照彭加木的坐姿坐下,发现他望过去的方向是疏勒河谷的对岸。对啊!这一带最可能有水的地方,除了山脚下就是河谷里。沿着脚印继续寻找,可是前边的脚印很快又消失了,这一天又是无功而返。

从6月18日至23日,王方欣和张占民两位参谋又先后七次登上直升飞机,在库木库都克附近低空搜寻。乌鲁木齐军区空军还派出三个架次的“运-5”型飞机,在疏勒河故道方圆几百公里上空展开了拉网式的搜寻。“运-5”型飞机具有搜寻地面物体的独特优势:这种螺旋桨双翼飞机能以非常低的速度稳定飞行,机舱罩两侧凸出于机身,向下视野良好,便于观察地面。除了反复搜寻库木库都克以东地区之外,其他方向也曾一一飞过,但是都毫无收获。

4、中央指示,全力寻找

从6月17日彭加木失踪至今,已经七天没有音讯了。

在此期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一道道指令接踵而来,要求基地全力组织寻找,争取挽救彭加木的生命。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14.jpg



鉴于空中搜寻的局限性,指挥部请示了基地领导,决定派出地面部队参加搜寻。

6月24日,第一支地面搜寻部队,是司令部原作试处副处长现任司令部办公室主任金允超率领的,由20余人、8台吉普车组成的小部队。他们于新华社发布彭加木失踪消息的第二天从马兰出发,前往库木库都克一线搜寻。为了加强力量,指挥部派张占民参谋随队行动。由于受所携带油和水以及人员的限制,这支搜寻队没能展开队形进行徒步寻找,只是按照考察队提供的线索,开车出4号场区,沿库鲁克塔格山脉的山脚下,到地图上标有水源的几个地点 ,如甜水井、八一泉、红八井、红十井等,一路向东寻去。这一带,地形非常复杂,车辆经常陷入沙坑。他们不得不把皮大衣、棉被等物品垫入车轮下,然后把车推出来。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一个星期后,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驶出无人区,到达了敦煌。沿途的搜寻,仍没有发现彭加木的任何踪迹。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15.jpg



鉴于前面的搜寻均无结果,事情紧急,必须争分夺秒,因此临时成立的搜寻大队以最快的速度组建起来。其任务是对重点地区进行徒步搜寻,规模要比第一支以车辆搜索为主的地面部队大得多。

搜寻人员的主力是从基地警卫团抽调的干部战士。电台通讯人员和医疗卫生人员分别由通信团和基地后勤部卫生所抽调。水车、油车及运送物资的越野卡车均出自汽车36团15连。吉普车主要来自基地司令部车队。一应所需物资皆由基地后勤部配齐。基地要求:人员,必须是身体强壮,业务精湛,责任心强;装备,必须是性能先进,状态良好。基地组建的这支寻搜部队,共有基地人员126名(未含随队的记者和警犬分队),大小车辆40余台。这样配置,是我们根据任务、距离、车况、每日消耗、突发应急等诸元,经过科学计算确定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仍以直升飞机空中搜寻为主,在不同的地域进行拉网式的寻找。同时,为了不使地面寻找间断,指挥部要求直升飞机在采取严密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突破障碍,于7月19日给考察队送来了汽油。指示考察队白天继续在一定的范围开车寻找,并不时鸣枪;晚上则用火堆、车灯以及发射信号弹等方法指示方向。但空中和地面的努力,依然一无所获。

第四次搜寻行动,仍然杳无音讯

前三次搜救行动均无结果,1980年11月初,根据中国科学院党组的指示,为了平息社会上的谣言风波,要再一次寻找彭加木同志。第四次进入罗布泊的队伍,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军区独立5团、通讯兵部队、汽车56团和兰州407部队等八个单位共69人组成,配备大小越野汽车18辆。新疆分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王熙茂同志任现场总指挥。彭加木的夫人夏叔芳随队住在敦煌指挥部。彭加木的儿子彭海以及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朱相清随队前往现场帮助寻找。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16.jpg



为了保障寻找队伍绝对安全,第四次寻找队在敦煌建立指挥所,敦煌指挥所与寻找分队保持无线电联系;发生紧急情况时的救援,由军区空指临时派出飞机担任;有关空地联络信号等也作了明确规定。寻找队伍由14名科技人员、15名解放军战士、7名通讯报务人员、20名司机、4名测工、9名后勤联络人员共69人组成。军区和分院抽调水罐车、油罐车、电台车、物资装备车、吉普车共18辆,携带电台3部、帐篷6顶、行军锅2口、信号枪2支、信号弹4个基数和大量生活用品。

队伍从11月10日由敦煌进入罗布泊地区到12月20日撤出,前后共计41天。寻找地区以彭加木同志失踪前的宿营地——库木库都克和脚印消失处为中心,沿疏勒河故道,西起吐牙以西6公里,东到科什库都克,南北宽10~20公里,总共寻找面积为1011平方公里,直接参加这次寻找的有1029人次,平均每人每天寻找近1平方公里。

第四次寻找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彭加木脚印消失处的东北面开始到“八一井”以西地区,寻找3天;第二阶段是脚印消失处的北面和西北面,即从“红八井”到“红十井”地区,寻找7天;第三阶段是脚印消失处的南面和西南面,即从库木库都克到吐牙以西6公里和以东10公里的地方,寻找9天;第四阶段是脚印消失处的东面和东南面,即从羊塔克库都克到科什库都克,寻找12天。

历时四十多天的第四次搜寻行动,最后在大家的失望中宣告结束,彭加木依旧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社会谣言,众说纷纭

由于彭加木失踪的过于蹊跷,再加上搜寻行动出动了大规模的部队,最后却是杳无音讯,由此,社会上流传起各种说法,千奇百怪。

1、双鱼玉佩

其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是说彭加木和“双鱼玉佩”有关,说彭加木并没有死,而是遇到神奇的双鱼玉佩后被复制了,新疆罗布泊深处甚至产生了大量的复制人,最后事态控制不住,部队不得不向罗布泊投掷了一颗原子弹,解决了全部的复制人。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17.jpg



不过众多知情人士纷纷辟谣,认为这不过是网友的臆想和猜测罢了,认为这个也有点扯。

2、罗布泊病毒

据说,60年代的时候,当时新疆军区接到一名中毒军人的案例,最初一名军人最先进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的实验区,几个小时后身上起水泡并开始昏厥、神志不清、浑身颤抖,三天后双脚溃烂,然后伤口感染死亡,起初军方并未引起重视,直到多名军人出现中毒症状,一开始军队进行了管制,病毒并未进行扩散,20年都未有发生,一直到80年再度在民间发生此例,军区才重视,同时汇报党中央,军队开始封锁消息。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18.jpg



彭加木在那个时候正巧在罗布泊考察,他意外的发现60年代的核爆炸后产生的病毒竟然寄生在罗布泊植物上,同时,他获取了植物标本,因为上面有病毒,所以可以说是病毒标本。他当年确实把标本带在身上,然后出去找水失踪了。

3、最大的可能性

排除掉那些不切实际的说法,根据猜测,最大的可能性是,彭加木独自一人外出找水,因为体力不支,晕倒在沙漠里,被风沙掩埋,毕竟彭加木当年已经是55岁的人了,体质条件有限,或者他不小心中暑,晕厥在沙漠里,照样被埋住,从而最终导致了彭加木失踪的结果。

后记

本人曾经在炎炎夏日驱车去过西北大戈壁滩,并且下车步行过一段距离,虽然西北的炎热不能与罗布泊的高温环境相提并论,但在约50℃的高温下我很快就汗流浃背,不得不停下来大口大口的喝水,然后精疲力尽的驱车返回。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19.jpg



在路上,就突然看到车的右前方,一股烟尘旋转而起,越旋越高,越旋越大。这种现象,对戈壁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其实小的时候在墙角处,院落里,也能见到小小的旋风,把地上的纸叶尘灰卷得旋转起来。我们几个孩童好奇地站到旋涡中间去。老人们便来制止,说不要去,那里面有亡故人的魂魄。

此时看那车外的烟尘,已旋转得直上苍穹,屹立在大漠之上,天地之间。这使我想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仔细琢磨,似有所悟。过去学唐诗,每每读到“大漠孤烟直”一句,总有疑惑。翻遍了几本诗词注解,要么解释为大漠里的炊烟;要么解释为大漠里的狼烟。可这大漠之上,炊烟如何得“直”,狼烟怎能是“孤”?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20.jpg



今天终于有了答案:诗人指的就是眼前这种景象--------戈壁滩上的龙卷风,又称旱龙卷。气象学的解释是: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后,出现的气流旋转上升现象。旱龙卷能把地面的沙尘卷起几十米到上百米的空中,形成一个旋转的巨大沙柱。

1980年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科考队专家失踪,至今未见遗体-21.jpg



但此刻,我宁愿相信老人们的说法。这旱龙卷一定是科考队彭加木的魂魄所在,任凭物换星移,时光流逝,他都将永远为祖国守望着罗布泊无尽的宝藏,守望着无垠的戈壁。如果有一天,你到新疆来,领略大戈壁的风情,追寻彭加木的精神,我相信,一定会在你不经意间,发现不远处矗立起这伟岸挺拔,特立独行的“大漠孤烟”,那就是彭加木在欢迎你。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29837956051113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9 14: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此文向为祖国探索罗布泊而失踪的科学家彭加木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9 14: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叙述的事情,时而被人淡忘,时而又被突然提起。被淡忘的日子,它本该被记忆,而被突然提起,却每每在不堪回首之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9 14: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致敬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16 10:14 , Processed in 0.11551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