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896|回复: 0

唐代“慑神安灵”的镇墓石,究竟是道教产物,还是深受佛家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7 05: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代"镇墓石"

今唐代墓葬所见"镇墓石"可以甄辨出来的至少有三类:

其一,"灵宝五方镇墓石",是六朝道教对汉魏传统继承和发展的产物,这种道教背景下的镇墓石和国家礼仪中所讲的五方镇墓,乃是同源而异流的关系。此类镇墓石在唐代最为常见,其形制与墓志相似,一般有东南中西北五组,一组完整的镇墓石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上部分为石盖,盖上多刻写“某方真文"的秘篆文或楷书文字,也就是六朝道教所谓的"天文";

下部分为镇墓石的主体,一般包含秘篆文和敕告文两种,有时这两种文字平行排列,不过多数情况下是志石中央区位为秘文,外围四周环刻着敕告文,另外还有只刻写秘篆文或只刻写敕告文的情况。镇墓石各自环刻的敕告文,除了五方、五帝、五色和五岳因方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外,其他内容基本相同。

其二,五方五石(五精)镇墓石。如大唐西市博物馆藏王公素镇墓石,该石长、宽均约30厘米,志石上面没有文字,在志石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有一个方形石槽,从残留痕迹来看,石槽里面当时应该放置有五种颜色的矿石,上面也没有任何道教的因素。西安、洛阳的东汉墓葬便流行以镇墓瓶随葬,瓶中放置五石ー一曾青、矶石、丹砂、磁石以及雄黄,并顺次对应东、西、南、北以及中央的方位在墓室中放置。

唐代五方五石(五精)镇墓石,主要起着"压镇"和"解适"的作用,此与汉魏传统者同。

唐代“慑神安灵”的镇墓石,究竟是道教产物,还是深受佛家影响?-1.jpg



其三,四相镇墓石。1964年,河南扶沟县发掘了一座约在开元、天宝以前的唐代赵洪达墓,见一敕告石。石长36厘米、宽38厘米、厚8-10厘米,制作很不平整。其上刻文字九行,每行十二字。围绕中间九行敕告文四周的"青龙秉气,上玄辟非,玄武延躯,虎啸八垂"十六字系用双钩楷书刻写。四方十六字与中间敕告文之间无框栏相隔,另在每方四大字之外靠石边外分别刻出与铭文内容相应之青龙、虎、朱雀、玄武四神图像,这是川西两宋墓出土材料所没有的。这方墓志虽然没有铭刻绝对年代,但从出土陶俑等形制来看,其年代应为唐代开元、天宝以前。该石应为南朝上清派太阴炼形四相镇墓法的延续和转化。
唐代"灵宝五方镇墓石"的尺寸是有等级差别的,唐睿宗镇墓石边长73厘米,窦皇后镇墓石边长73厘米左右,唐中宗镇墓石边长64厘米,武三思镇墓石边长56厘米,鄂王妃崔氏镇墓石边长54厘米,阿史那怀道镇墓石边长39厘米,李义珪镇墓石边长35厘米,彭尊师(太和)镇墓石边长3厘米左右,李通灵镇墓石边长33厘米,这可能代表了唐代皇帝、后妃、公主、品官和一般道土在镇墓石具体使用上的不同。

镇墓石盖的文字纹样处理方式、镇墓石的外观,都与同期的墓志极其相似;镇墓石的放置方式具有多样性;而五方的顺序应该以其对应的数字为序,即以东九、西七、南五、北三、中一为序。中古道教的"炼度",其核心目的是为了让死者脱离幽魂地狱,升天成仙,特别强调是以其故有的身形在天上重生。
1963年,徐苹芳老师指出其上的文字是敦煌所见《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经》中安灵镇神的天文。1991年,王育成结合《太上洞玄灵宝度人无量妙经》等道教经典,再次确认镇墓石上的秘篆文都是以道教经典为依据的"。但是,使用灵宝五方镇墓石"并不就意味着他们受到灵宝派的影响而具有灵宝派信仰。

唐代“慑神安灵”的镇墓石,究竟是道教产物,还是深受佛家影响?-2.jpg



《五炼经》所载的"五炼生厂法"的实际运用情况,最早的材料见于570年北周甄弯《笑道论》的记载:

《五炼经》云:灭度者用色缯,天子一匹,公王一丈,庶民五尺。上金五两,而作龙;庶民用铁。五色石五枚,以书玉文。通夜露埋,深三尺。《女青文》曰:九祖幽魂,即出长夜,入光明天。供其厨饭,三十二年。还其故形,而更生矣。

臣(甄鸾)笑曰:《三元品》中:天、地、大水,三宫九府,九宫一百二十曹,罪福功行,考官书之,无有差错。善者益寿,恶者夺算。岂有不因业行,直用五尺缯,而令九祖幽魂,入光明天,三十二年,还故形耶?不然之谈,于斯可见。计五炼之文,出天地未分之前,至今亦应用者,则三十二年后,穿家而出也。

耳目所知,何为義皇已来,不闻道士死尸、九祖从地出者耶?不然之状,又可笑也。今郊野古家,亦有穴开焉。非道士祖父更生之处乎?亦右启齿。

北周甄鸾《笑道论?五炼生尸》不仅记载了女青文的内容,而且还表明《五炼经》影响墓葬习俗至迟在北周时期便已出现,其中的五枚五色石应该便是五方镇墓石的前身。通夜露埋,深三尺"的埋葬仪式,表明五色石的埋藏地点应该不在墓室之中,很可能是在被考古发掘所忽视的莹域四维一一这正是目前鲜有发现的原因。从茔域四维到墓室四方,可以发现北周以来该葬仪的变化。

成书于北宋仁宗时期的《地理新书》卷一四《镇墓法》对镇墓亦有专门之叙述:

镇墓古法,有以竹为六尺弓度之者,亦有用尺量者。今但以五色石镇之,于家堂内东北角安青石,东南角安赤石,西南角安白石,西北角安黑石,中央安黄石,皆须完净,大小等,不限轻重。置讫,当中央黄石南祝之,曰:"五星入北,神精保佑。岁星居左,太白居右。荧惑在前,长星立后。镇星守中,辟除殃咎。妖异灾变,五星摄授。亡人安宁,生者福寿。急急如律令!"

〔僧〕泓师云:"凡葬,墓中用豆黄完净者一斗,及钱纸五百张安于墓内,吉。更多此数,尤佳。"

唐墓中随葬的塔式罐,在墓葬中同样起着镇墓的作用,亦即其功能眼镇墓石别无二致,唯一不同的是它源自佛教因素。在唐墓中,塔式鑵的随葬显然较镇墓石更为普遍。两种不同来源的随葬品却承担着相同的镇墓功能。

唐代“慑神安灵”的镇墓石,究竟是道教产物,还是深受佛家影响?-3.jpg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04045087587865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2-25 21:26 , Processed in 0.07438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