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454|回复: 1

「原创」湖北这个山区县竟然是《诗经》发源地 相传有野人出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6 13: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 邓龙

水,永远是第一张诗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相传了两千多年的这首《诗经》开篇之作,竟然始于千里房县古老的一带河洲。

初识房县

初识房县,便是从这一带河洲开始的。

那时的我与房县相距遥遥,我们之间无利无害,既无由认识房县籍的朋友,也无缘结实房县的女子,偶尔从媒体上获知有关房县的一二信息,譬如,房县是木耳之乡,房县是黄酒之乡,房县发现野人踪迹等。

这些肤浅的认知已过去了好些年。近两年因涉足文旅,来往于房县,逐渐触摸到越来越多关乎房县的前世今生,诸如房县历史上的流放史,房县的诗经文化,房县的野人文化,等等,范围之广,内容之多,底蕴之深,令我愕然,令我向往,令我不敢冒然下笔。我无意去揭开房县前世今生的盖头,只想写写感性的、目所能及的房县。

房县,古称房陵,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而得名,对于这种说法,亦有反驳的言论,且论据充分。有文字可考的当数清朝同治四年的《房县志》的记载。房县自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一直被称为“防渚(音竹)”,渚者,水中小洲也,也就是水中的小块陆地。防渚,也就是防治水灾的重要关隘。原来房县是防治水灾的一线阵地。此称呼一直持续到了秦朝,这个“防渚”的“防”才改为现在房县的“房”,不过音同字不同,仍称为“房渚”。

遥想当年,房县境内水灾频发,洪水不断。横穿境内的彭水,四季肆虐,祸害百姓。官府在关隘处皆设有观测汛期的守卒,每旬一报。遇有水讯,当日即有塘报。观测县内讯期的戍卒,几乎遍布于境内各个要点。后来,这类戍卒不仅送达水灾情况,还兼报匪情及各类重大社会信息,这项河塘守卒制度一直维持到清朝末年。

联想到《诗经?关雎》出自房陵古老的一带河洲,我比较推崇“防渚”一说,这也是一种定位房县的说法。关乎房县地名的前世今生的变更还有其他的来源之说,那就留给历史学家和地域学专家去深究吧。

「原创」湖北这个山区县竟然是《诗经》发源地 相传有野人出没-1.jpg


房陵的夜雨

房县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从一场不期而遇的夜雨开始的。

初到房县,正值盛夏。放眼望去,暑气蒸腾的盆地里密匝匝立着高高低低的楼房建筑,而老城在新城的包围中逐渐萎缩消失,剩下的一段老城墙上爬满了野榛。

酷暑难耐的白昼终于消退,夜风的清凉让睡意伸展开了拳脚。一阵“叮叮当当”沉闷的击打声,扯碎了子夜的阒寂,这时,我索性起床寻找制造噪音的祸首,竟然发觉窗外下起了雨。

雨,下的没有章法。窗外的视野里影影绰绰,远处山岚背后亮着一角,那应该是城市繁华的投影。脚下的西河水汩汩流淌,更映衬出夜的静谧。

那年房县城区的雨水尤其稀少,而周边的乡镇却不乏充沛的降水,尤以上龛六月的洪水导致山体滑坡,酿成的灾害为甚。

西河对面的山坡上,点点灯光闪烁,那是看瓜人在寻找避雨的场所。记得白天站在窗前望见过,暑气蒸腾下的漫坡地的西瓜,白白的拳头大小模样。也曾见过有人拉着满载西瓜的板车,吆喝着经过楼下,白的底色,翠绿的迷彩环绕,那是拳头无法比拟的。

夜雨还在不停的下,却逐渐有了节奏,有了章法。雨点打着才装修的吊厨顶上的劣质铁皮,“咕咚咕咚”似夜神敲击的更鼓。河水汩汩的流声也湮没在夜雨的呜咽声里。

「原创」湖北这个山区县竟然是《诗经》发源地 相传有野人出没-2.jpg



夜雨阑珊,本是睡意蒙蒙的美好意境,但是对于客居异乡的旅人,却有另一番苦楚。

眼前瓜地里那闪烁不定的灯火,勾起我思乡的浓情:记得幼时,家乡的西瓜地头也有看瓜人,一座草棚,一张竹床,一盏马灯,一杆旱烟袋。看瓜人都是上了岁数的老汉,瞌睡少,不迷糊,时常一阵咳嗽声,偷瓜的獾或人都得提心吊胆,不敢造次。倘若遇到这样的雨夜,一定不会忙不择路,落荒而去,而是点上旱烟,轻咳一声,悠然自得。

由此我想到自己,想到寄居异乡的旅人,联想到脚下的房县曽经是古代流放徙居之地,不由得一阵寒噤。

房陵的历史应该是一部流放徙居史。史载尧帝之子丹朱避舜于房陵,今房县城东北有尧子垭,城西南二郎岗有丹朱墓遗址。

据史料考证,房陵,是中国古代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久的流放地之一。房陵远离封建王国的政治中心,加上其高湿、高温的气候导致境内居民易感冒好生病,故有“瘴痍之地”的称谓。从春秋战国到北宋,流放到房陵的王侯将相就有数十位之多,在此品级以下的显赫官员更是数以千计。

房县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流放活动始于秦代。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十七年,嫪毐叛秦,被秦始皇所杀,余党4000余家以及后来吕不韦门下万余家皆徒迁于此。

第二次是西汉时期,刘邦的女婿张敖、济川王刘明与济东王刘彭离两兄弟、清河王刘年和河间王刘元等被流放到房县。第三次是唐朝,有梁王李忠、广武王李承宏,还有广为人知的庐陵王李显等都被贬谪到房县。第四次是五代两宋时期,后梁刺史惠王朱友能、南宋周恭帝等帝王被贬谪房县。

千百年来,房陵乃是作为蛮夷之地,接纳着一批又一批从中央集权中心贬谪出来的精英,被流放到房陵的这些知识分子,使房陵的文化更具有贵族气质。也正是流放带来的中原文化和先进的耕作经验,使房陵的农业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房陵的土著还比不上一次流放的人口规模,房陵的人口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不敢想象,那些曽经高高在上,宝马香车,前仆后拥的王侯将相,一路号哭,劈荆斩棘,一路逶迤,翻山越岭,终于来到这蛮夷之地,在遭遇凄风冷雨的夜晚的落魄场景。居无定所,食不果腹,既要适应房陵的“瘴痍之气”,又要提防来自山野的豺狼虎豹的侵袭,还要应对来自当地土著的劫掠和虐杀。生命于此时何其脆弱!

难怪吕不韦在看到秦嬴政写给他的书信“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蜀。”后,顿感五雷轰顶,虽说让他和家属一起流放到房陵,已经算是给了他一条活路,但六十好几岁的人从洛阳千里迢迢到房陵,就算一路顺利到达,其后也会葬身荒野,不得而终。感到万念俱灰的吕不韦,饮下鸩酒,少顷即逝。

一部《吕氏春秋》,光耀史册,一代名相吕览,誓死不到房陵,房陵也少了一处供后人凭吊的场所。

一场夜雨,扯出了一部流放徙居史,似乎扯远了。夜雨中,人生和历史都在阑珊。

夜雨渐渐停歇,晨曦来临。雨后的清晨,奔流着一种兴奋,让人几乎把昨夜忘却,又不能完全丢弃,留下一点影子,阴阴凉凉的,添上一份惆怅,淡淡的。

「原创」湖北这个山区县竟然是《诗经》发源地 相传有野人出没-3.jpg


消逝的桃花鱼

安顿好食宿,闲暇之余,我随旅行社的戢导来到县城老街转转,感受一下房陵的古朴风情。

“双野”是近年来房县地方业已开发成熟的景区,何谓“双野”?即野人洞、野人谷景区,这是当地人对景区的简称。

前些年,有关野人的探索与发现的话题尘嚣甚上。更多有关野人的传闻多与神农架有千丝万缕,而与神农架林区接壤的房县桥上乡(现野人谷镇),也打起了野人牌,且不打则已,一出手就是两张大牌,真可谓近水楼台先“抢”月。

野人洞实为喀斯特地质结构的溶洞,洞内结构繁杂,大洞套小洞,环环相扣,有鬼斧神工的天然钟乳石,有人为雕琢的大小野人,配以变幻莫测的灯光效果,确能给人以新鲜神秘的视觉感官。从烈日炎炎中走入洞中,浑身顿感凉梭梭,仿佛一下子跌入暮秋的月色里。愈深入进去,愈发难行。路的尽头是一架架焊制的铁梯,美其名曰:通天梯。坡度几乎九十度,直上直下。在这里,恍然与世隔绝,手机只能作手表用了。

在导游的带领下,经过约四十分钟时间,我们跑马观花般走完全程,从洪荒的远古类人猿时代又重回滚滚热浪的红尘中。仿佛一觉扬州梦,梦醒时分,留下的只有些许支离破碎的记忆。

看过野人洞,再去穿越野人谷。走栈道,过索桥,颤颤巍巍,晃晃悠悠,已是汗流浃背;一脚踩上石径,只见眼前,古木参天,曲径通幽;一路逶迤,溪桥忽现,飞流瀑布,响彻翠谷。这一路,溪流相随,林木相伴,悬崖峭壁,鸟飞兽走,恍入无人之境。忽闻丛林,窸窸窣窣,见“野人”纵身落于眼前,吓煞了胆小的游客。

「原创」湖北这个山区县竟然是《诗经》发源地 相传有野人出没-4.jpg



真是难为了景区,在游客惊叫之余,能留下一丝笑意,确实让他们煞费了苦心。

其实,我与一些景区开发者的心态不敢苟同,不喜欢去那些开发成熟的景区,反倒想寻些人迹罕至的去处,没有人为堆砌的痕迹。因此我更想去探寻没有大规模开发之前的双野,但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幸好我在房县结识了两位当年曾参与双野景区开发的朋友,闲聊时候,从他们那里搜集到一些有关双野过去的记忆碎片,我倍感珍惜,努力去拼接、复原双野的过去,虽然只是一些片段,但已算是弥足珍贵了。

野人洞原名蝙蝠洞,顾名思义,过去一直就是蝙蝠的乐园,蝙蝠的粪便堆积如山,曾经为当地的庄稼人省下了一笔不菲的肥料开支。倘若开发商不用炸药去开发蝙蝠洞,留给后人的将是一座更臻美的天然溶洞。

洞内原有一条暗河,当地人叫潜鱼河,暗河与外界的溪流相接,生长着多种稀有鱼类,有鲥鱼、鳜鱼、黄颡鱼、娃娃鱼。其中的桃花鱼为当地的特产,现在已经极少见到了。据说每年的三月,春雷乍响,洞里的各种鱼类就会唧唧咋咋游出暗河,顺水游到溪流里产卵繁殖。那时候的鱼稀烂便宜,人们却对鱼类不感兴趣,因此也相应的保护了鱼类的种群,不像今天的人们对鱼儿那么稀罕。

桃花鱼浑体通红,游弋水中,咋看就像一朵朵随水漂零的桃花,打暗河里游进溪流,从溪流中潜入暗河。这样的奇观,只有那个时代的山民见过,且习以为常,不足为奇。而今的房县人只能靠前辈的回忆,去品味桃花鱼的凄美了。

「原创」湖北这个山区县竟然是《诗经》发源地 相传有野人出没-5.jpg


梭子河谷的枪声

梭子河静静的流淌了无数年,河谷经年水雾弥漫,谷深涧幽,古木参天,近乎原始。樵夫采药人常常三五结伴同行,恐遭不测。河水源于躲军洞,洞内幽暗宽敞,暗河纵横,汇聚成流,自悬崖峭壁间冲刷出豁口,喷涌而出,形成天河瀑布,经年不歇。

这便是野人谷的前身。

沿新修的石阶拾级而上,过一座仿古的拱桥,再向上努力攀爬十多级台阶,就来到了躲军洞的大门口,洞口边缘有明显人工开凿的痕迹,上方有石刻野人府的字样。当年的躲军洞曽是当地人躲避战乱的场所,而今却成了“野人”的府邸,岂不是搞笑?

「原创」湖北这个山区县竟然是《诗经》发源地 相传有野人出没-6.jpg



梭子河谷曾经是动物的乐园,珍稀植物的栖息地。这里常年云雾袅绕,河谷里茂林修竹、遮天蔽日,湿润的气候,闭塞的交通,最主要的还是没有人类活动的侵扰,梭子河谷经过漫长岁月的自我修行,形成了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这种融洽的气氛,在一朝隆隆的开山炮声中被惊碎,猕猴群惊吓四散,大鲵惊惶失措,鼯鼠落荒而逃,黄麂子、麻羊子、果子狸、山狸猫……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

诶!不忍继续写下去,梭子河谷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与和谐,即便改称野人谷,这谷里终究也没出现过野人。

野人之谜,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严肃的科考命题,关注人类的前世今生,无可厚非。现在有没有野人已经无关痛痒,但是作为商人赚取钱财的一个重要噱头,野人谷仍将继续存在下去,不知会延续到哪一天。

我想去追寻那样的去处,一个能脱去身上沾染的浮躁、功利和欲望的世外净地。

我做不到,除非我遁入空门,但那样的空门又能关住一颗俗世的心吗?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16573265094906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6 13: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以诗和古代流放地房县一点一点把人引入仙境,此山此水太美太,真想去此地一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8 10:50 , Processed in 0.07313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