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4446|回复: 17

为什么印度盛产心灵导师?我阴差阳错走进一家道场,目睹了一个“新宗教”的诞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6 09: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13期,原文标题《拥抱的力量》

文/袁越

印度盛产心灵导师,他们在印度开了很多家道场,广收天下门徒,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精神服务产业链。我阴差阳错地走进了一家这样的道场,在里面住了两天,目睹了一个“新宗教”的诞生。

为什么印度盛产心灵导师?我阴差阳错走进一家道场,目睹了一个“新宗教”的诞生-1.jpg

乘坐火车的印度女子。火车是普通印度人长途旅行的首选(视觉中国供图)


印度式旅行

当我知道可以坐船去科钦的时候,立即掏钱买了张船票,心想自己终于可以换一种相对轻松的旅行方式了。
我的预算有限,坐不起飞机,只剩下火车和长途汽车这两个选项。火车的问题是票非常难买,因为想坐火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网上订票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去窗口排队。印度人脑子里没有排队的概念,每个窗口都挤满了想要加塞的人。好不容易挤到窗口,售票员扔出一张小纸片,填表!这份购票申请表字体很小,栏目很多,恨不得连你祖宗八代的信息都要填上。等我终于填完表,再次挤到窗前,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没票了!作为一个外国人,此时却又显出优势了。售票员往往会指给我另一处隐秘的所在,可以花多出票价2~3倍的钱买到内部火车票。好在印度火车票很便宜,即使加倍也比国内的高铁便宜很多,问题倒也不大。
相比之下,印度的长途汽车就方便多了。只要找到正确的汽车站,几乎立即就能登上一辆去往任何城市的长途车。这趟印度之行我至少坐过10次长途汽车,没有一次等待时间超过半小时,这就是人口多的福利。在任何一座印度中等城市里,只要有1%的人那天想出远门,其中又有1%的人和我的目的地一样,那么长途车公司就能保证每隔半小时发一趟车,每辆车都挤满了人。
而这,就是问题所在。
因为车厢里人太多,印度巴士的座位又很窄,每次我都不得不怀抱相机包正襟危坐好几个小时,连伸腿的地方都没有。印度司机都特喜欢超车,车厢经常晃来晃去,坐得挤一点倒是省了安全带。不过坐长途车必须做好几个小时不能上厕所的准备,好在印度南方天气炎热,车里也没空调,只要我能坚持几个小时不吃饭不喝水,倒也没有上厕所的欲望。

为什么印度盛产心灵导师?我阴差阳错走进一家道场,目睹了一个“新宗教”的诞生-2.jpg

印度火车站的售票窗口往往拥挤不堪(视觉中国供图)


印度的火车虽然也很挤,但毕竟比汽车舒服多了,所以火车是普通印度人长途旅行的首选。对我来说,火车的好处是大家面对面坐着,容易和乘客搭上话,借机了解民情。印度人非常喜欢和外国人说话,经常是还没等我开腔,对方就先跟我打招呼了。我曾经在火车上遇到过一对印度夫妇,有个儿子在中国做生意,那个骄傲的老父亲居然拿出手机当场拨通了儿子的电话,逼着我和他儿子用中文聊了会儿天!
因为火车空间大,乘客可以到处活动,正好给了我一个观察普通印度老百姓的绝佳机会。这次印度之旅我坐过两次火车,只看到了一起因为占座而引发的吵架事件,但只吵了几句就被劝住了,总体感觉印度人还算平和。不过我这两次火车之旅,座位对面都有一位先天残疾的乘客,看来印度人的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确实偏高。
长途车又挤又晃,很少有乘客愿意说话,大家都死气沉沉的,要不是印度司机喜欢按喇叭,喇叭声又震天响,车内真是个睡觉的好地方。不过,坐车旅行也让我观察到不少有趣的细节,比如印度长途汽车都是2~3布局,一边两人挨着坐,另一边三人挨着坐。印度人不愿意和异性肩并肩坐在一起,如果一位男性乘客上车后找不到空座位,车里又有两个女性各自单独坐一排,他肯定会要求其中一位女乘客起身坐到另一位女乘客旁边去,给他腾出位子。一开始我还以为印度男人挺懂礼貌的,可我后来发现,如果是一位女性乘客上车找不到座位,她绝对不敢要求男性换座位,而是宁愿自己站着。从这个小细节就可以知道,印度的男尊女卑现象仍然很严重,印度女性的地位确实有待提高。
无论是火车还是长途车,平均时速都在60公里左右,所以我经常需要坐一整天的车,下车后又累又渴,很想立即喝上一大口冰镇啤酒。这个愿望在绝大多数国家都很容易实现,但在印度却是个天大的难题,因为普通印度饭馆不卖酒,要想喝酒必须去专门的酒吧。据说这个政策是为了防止酗酒,但实际上这一招根本拦不住当地人去酒吧买醉,结果反而导致印度的酗酒问题愈演愈烈,这项政策变成了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摆设,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我这样的外国游客因为找不到酒吧而垂头丧气。
我就这样在印度旅行了10天,身心俱疲。恰在此时,一艘客运轮船适时地出现在我面前,我毫不犹豫地买票上船,挑了一张靠窗的座位,跷起二郎腿,一边喝着冰水一边欣赏两岸风光。
可惜船开得太慢,一上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我有点厌倦了。中午大家上岸吃饭,我和两位来自欧洲的女游客聊了起来。她俩都已在喀拉拉邦待了很久,对这一带相当熟悉。其中一位无意间提到,前方不远处有个名叫阿姆里塔浦里(Amritapuri)的小镇,镇上有个道场(Ashram),心灵导师(Guru)是一名女性,这在印度相当罕见。我正觉无聊,心想反正时间充裕,应该去参观一下。
“那地方有宿舍,你甚至可以在那里住几天。”那位女游客说,“不过我不敢保证你一定会喜欢那种地方,反正我觉得很无聊。”
她这么一说,我反而来了兴趣,便在阿姆里塔浦里下了船,跟在两名身穿白袍的白人妇女身后走进了那座道场。
初识阿玛

这座道场建在海边的一片密林之中,周围被铁栏杆围了起来,门口有一名手持乌兹冲锋枪的军人把守,给人一种很严肃的印象。走进大门,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幻觉,仿佛自己突然穿越到了某个西方国家,几天来已经见怪不怪的满地垃圾不见了,满耳噪声没有了,鼻子里闻到的是花香而不是汽车尾气,眼前不再是满大街乌泱乌泱的闲人和乞讨者,而是一群群身穿白袍的欧洲人在用英语轻声交谈。
我跟在一群身背双肩包的驴友身后来到了新人登记处,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白人中年男子,操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态度极为友好,和印度火车站那些态度傲慢的售票员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填完一张并不复杂的登记表之后,这位来自美国中西部的接待员给了我一把钥匙和一套简单的床上用品,我按照指示找到了分配给我的宿舍,居然是一间海景房。打开窗户,眼前是波光粼粼的印度洋,迎面吹来清凉的海风,把我这几天积攒下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宿舍里有4张单人床,自带卫生间,每人每天只收250卢比(约合25元人民币),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难怪那么多来自欧美的背包客愿意住在这里,哪怕多走一段路都值得。
放下行李,我回到登记处,参加了一个专门为新人组织的迎新会,一位来自瑞典的中年妇女负责为大家讲解:“我十几年前知道了阿玛(Amma),被她的神性所感动,便加入了她的道场。算下来我已经在这里住了10年了,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希望你们也一样。”
她说的这位阿玛就是这座道场的心灵导师玛塔·阿姆里塔南达马伊(Mata Amritanandamayi),阿玛是大家对她的尊称。
迎新会的第一个活动是看录像,这是一部20多分钟的纪录片,简要介绍了阿玛的生平。她于1953年9月27日出生在一个靠海的小渔村,这座道场就是在渔村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她家属于低种姓的渔民,父母都没受过什么教育。因为她长得黑,父母从小就不喜欢她,一直让她住在牛棚里。但她从小就特别善良,经常主动帮助村里的穷人。长大后她数次拒绝了父母的逼婚,决定终生侍奉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她的事迹传开后,引来了一批追随者,大家把她视为克里希那的化身,相信她是个有魔力的圣人。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她成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把她从世界各地收到的捐款拿出来办学校,救济印度的穷人。她还为东南亚海啸和日本地震捐过款,并曾受邀在联合国发表演讲,呼吁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团体联合起来,摒弃前嫌,共同为消除人类贫困做出贡献。
这部纪录片拍得很专业,甚至用上了动画这种时髦的表现形式,内容重点也放在了慈善事业上,编导所要传达的信息非常符合西方观众的世界观和审美趣味。接下来,这位瑞典妇女带着我们四处参观,边走边介绍各项服务设施的使用规则。这里有十几幢西式的宿舍楼,里面常年居住着1000多名修行者,其中约有一半人来自国外。这里还有一座印度教寺庙、一个专门举办大型活动的礼堂、一家专卖纪念品的商店、一家专卖日用品的小卖部,以及两个不同口味的收费餐厅,一个是印式的,另一个是西式的。两家餐厅都不供应肉菜,但西餐厅里卖鸡蛋,可以满足那些对营养要求比较高的人的特殊需求。
这家道场一看就是西方人在运营,管理方式很像欧美的那些夏季音乐节,对细节的重视程度令人惊叹。比如,这里只有少量的全职管理人员,其余工作全部由志愿者负责,就连打扫卫生、做饭洗碗和清理垃圾等工作也都是西方人在做。这样一来可以节约成本,二来也可以让住在这里的500多名外国信徒不至于闲极无聊。为了让大家保持热情,管理方制定了一整套轮转程序,保证志愿者不会因为重复做同一件事而厌倦。再比如,西餐厅门口居然张贴着一份题为“我很好”的表格,每一位住单人间的客人每天都要在上面签个字,证明自己还活着,因为来此修行的中老年人居多,管理方用这个办法来防止出现意外。

为什么印度盛产心灵导师?我阴差阳错走进一家道场,目睹了一个“新宗教”的诞生-3.jpg

心灵导师阿玛虔诚的西方追随者(视觉中国供图)


一圈走下来,我发现有一个部门雇用了很多印度妇女,这就是外宣部。这家道场有自己的编辑部和印刷车间,妇女们用手工把那些打印出来的宣传材料装订成册,然后装入信封,贴上邮票,寄往世界各地。
道场的管理方显然非常重视海外市场,对西方信徒做出了很多妥协。比如这里除了少数地方之外都不必脱鞋,对于那些不习惯打赤脚的外国人来说绝对是件好事。再比如,礼堂里摆放了很多椅子,信徒们可以坐在椅子上打坐冥想,因为印度教的那种莲花坐姿不是谁都可以掌握的。
迎新会的最后一站就是礼堂,这地方足有4个篮球场那么大,至少可以坐上千人。舞台上有一群人似乎在进行某种仪式,因为隔得太远,看得不是太清楚。舞台正前方有个乐池,一支乐队持续不断地演奏印度宗教音乐,气氛庄严而又迷幻。
“你们运气真好,今天是近期内阿玛的最后一次公开达善(Dashan)。她马上要开始新的一轮印度巡讲,恐怕会有几个月都不在道场里了。”瑞典妇女对我们说,“你们现在就可以去领票,然后去排队。”
我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这个发音近似于“搭讪”的词究竟是什么意思,经人提醒我才意识到,这就是刚才那部纪录片里提到的阿玛赖以成名的绝技——拥抱。

为什么印度盛产心灵导师?我阴差阳错走进一家道场,目睹了一个“新宗教”的诞生-4.jpg

需要排队很久才能得到阿玛几秒钟的拥抱(视觉中国供图)


拥抱的力量

根据那部纪录片,阿玛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喜欢和陌生人拥抱,据说和她拥抱过的人就像是获得了新生,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会烟消云散。所以当她成为圣人之后,所有的信徒见到她都会“求抱抱”,顺便向她咨询人生道理。这件事后来越弄越大,逐渐变成了这个叫作“达善”的仪式。
我没什么事情要向她请教,只是想体验一下拥抱的力量,便去领了张票,然后按照指示去队尾排队。因为队伍实在太长,似乎要等很久,大家都坐在椅子里,一点一点往前挪。坐在我前边的是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中学老师,看上去40多岁,据说已经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了,还想继续住下去。
“我是个喜欢旅行的人,去过很多国家,但直到我来到印度,知道了阿玛,这才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这位名叫肖恩的历史老师对我说,“阿玛是个神人,她能让那么多人心甘情愿地跟着她,一起去改变世界,这样的事情只能在印度发生。”
肖恩是个健谈的人,知道很多关于阿玛的八卦故事。据他说,阿玛和印度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关系非常好,所以道场门口会有荷枪实弹的政府军士兵负责把守,防止有人进来搞破坏,类似事件以前发生过好几次了。他还告诉我,正在乐池里领唱的那个身穿黄袍的男人是阿玛的哥哥,他小时候经常欺负阿玛,甚至想杀了她。但阿玛成名后,他改过自新,成了阿玛身边的最重要亲信之一。
我注意到肖恩手里攥着一张小纸条,几乎都要捏出汗来了。肖恩解释说,他前几天出去转悠,发现旁边村子里有一头大象受到了虐待,他打算向阿玛举报,又担心她记不住,就把这事写在了纸上,准备待会儿当面交给她。
“通常一场达善要进行一整天,阿玛就这样坐在舞台上和每一个人拥抱,并回答他们的问题。”肖恩对我说,“昨天她一直抱到凌晨一点才结束,毅力实在是太强了。”
坐在我后边的那位中年人连声附和。他叫安东尼,是个开餐馆的意大利人,也已经在这里住了好多天了,可惜他签证到期,明天必须离境,今晚过来和阿玛道个别。
“我以前有个心灵导师,他是意大利人,可惜几年前去世了,于是我有好几年都没有心灵导师了,心里特别空虚,幸亏遇到了阿玛。”安东尼这样解释他和阿玛的相遇,“我觉得阿玛特别有智慧,好多事情她一解释就特别清楚,我非常喜欢听她讲道。”
我们就这样一边聊天一边往前挪。我发现肖恩是个非常激进的人,一方面狂热地喜欢第三世界文化,另一方面却又是个反犹主义者,相信这个世界就是被犹太人毁掉的。安东尼则是个非常传统的人,坚信这个世界上有神灵,但不一定是上帝,所以他一直在寻找心灵导师,希望能从导师那里获得力量。
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却在一位没什么文化的印度妇女身上找到了共鸣,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大约排了3个小时的队之后,我们终于进入了舞台侧方的安检区。所有来“求抱抱”的人都要先通过安检,还要把手机交出去才能抱得上。又等了10分钟后,我终于登上了舞台,距离阿玛只有不到10米远了。她坐在舞台中间的一个蒲团上,身材胖得有些走样了,肤色确实很黑,脸很圆,眉心点了个巨大的朱砂红点,左边鼻孔上挂着一只大号的鼻环,这些都是印度心灵导师的标配。她身边围着一大堆服务人员,左边那人是个翻译,因为阿玛不会说英语。右边那人则是个“抱抱教练”,专门负责指导信徒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姿势去抱阿玛。外侧还站着两个人,应该是她的保镖,身后还有一名白人按摩师,一直在不停地为阿玛按摩后背和后腰。她今年已经65岁了,即使啥事不干就这么坐一天,肯定也会很累的。
信徒们依次在阿玛面前跪下,然后和她拥抱。有的人刚一跪下就开始痛哭,阿玛便用手拍拍他们的后背以示安慰。还有的人则借此机会向阿玛提问,她就在他们耳边低语几句,像是在开导他们。经常有人赖着不走,抱个没完,毕竟等了3个小时才等到这个机会,哪能轻易放过,此时保镖们就会强行将他们拉走,后面还有好几百号人在等着呢。
终于轮到肖恩了,他走到阿玛面前,熟练地双膝跪地,然后拿出那张纸条递了过去,还没等他张嘴解释,保镖已经将纸条收走了,随手扔在了身后的一个筐里。他愣了一秒钟,然后转头冲着翻译说了几句话,大概是在解释自己的动机,翻译凑到阿玛耳边一阵耳语,阿玛冲肖恩点了几下头,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后两人就抱在了一起。
几秒钟后,一位保镖冲我招手,终于轮到我了。我走到阿玛面前蹲了下来,盯着她的眼睛看,但她却没有看我,而是上身微晃,双眼迷离,感觉已经累得处于半晕眩的状态了。“抱抱教练”用双手压住我的肩膀,强迫我跪下,然后抓住我的左手,放到阿玛的右腰眼处,又抓住我的右手,放到阿玛的左腰眼处,再用手按住我的后脑勺,使劲儿往阿玛的右肩头按去。那天她穿了件白色的沙丽,右肩位置已经被信徒们的头油弄黄了。可我没有选择,只能把脸贴了上去,好在并没有闻到什么异味,因为她身上洒了很多香水。阿玛附身抱住了我,开始在我的耳边念经,可惜我一句也没听懂,想来大概就是唵嘛呢叭咪吽之类的咒语吧。几秒钟之后,保镖拍拍我肩头让我起身,整个仪式就结束了。
事后回想起来,这次拥抱并没有给我的心灵带来任何改变,也许是因为我心不诚吧。不过我在排队的过程中结交了两个新朋友,听了不少八卦,倒也物有所值。后来我听肖恩说,阿玛已经在全世界抱过好几千万人了,其中大概有很多像我这样来凑热闹的人吧。不过,起码这座道场里的人都把阿玛当成了自己的心灵导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印度盛产心灵导师?我阴差阳错走进一家道场,目睹了一个“新宗教”的诞生-5.jpg

拥挤的火车车厢内坐满了乘客(视觉中国供图)


如何成为一名心灵导师

第二天早上6点,我强迫自己起床,去厨房当志愿者。这家道场保持了热带渔民的生活习惯,起得早睡得晚,最热的中午时段则用来补觉。
我的任务是帮厨,也就是帮忙切菜。这里免费提供的一日三餐都是素食,就是米饭加咖喱的那种印度饭。咖喱是用切成小块的廉价蔬菜熬制而成的,包括土豆、南瓜和胡萝卜等等,志愿者的工作就是把当天的份额切出来。
那天来帮厨的一大半是来自欧美国家的中老年人,大家默默地干着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一句话也不说。我注意到其中有好几个老年人身体很弱,看上去像是病人,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里会要求大家每天在“我很好”表格上点卯的原因吧。
还有一小半人是像我这样临时起意来体验生活的背包客,不同的是他们几乎个个都是朋克打扮,耳环、鼻环、文身、脏辫等等新潮青年的标配一应俱全。这些人一边干活一边说笑,和周围的气氛格格不入。
今天道场里没有安排“达善”,整个白天都没事可做,于是我一头钻进了图书馆,试图搞清这家道场的来历。图书馆不大,里面全是关于宗教和心灵解放的书。我找到一本阿玛传记,原书是用印度本地语言写给印度本地人看的,被翻译成了英文。书不厚,我花了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内容和那部专门拍给外国人看的纪录片很不一样。纪录片强调的是阿玛的爱心和基金会的慈善项目,这本书则把重点放在了阿玛的神迹上,暗示她有超能力,是神仙转世。
根据这本书的描述,阿玛从小就喜欢读《薄伽梵歌》这类印度教经典,尤其喜欢克里希那,觉得自己和这位黑皮肤的大神心灵相通。后来她开始幻想自己就是克里希那转世,经常让村里的小孩穿上戏服演绎克里希那的故事,她边看边流泪。演完后她就会抱着小演员不放,以为自己抱住的就是克里希那本人。家里人以为她疯了,这才把她关进了牛棚。
1975年9月的某一天,22岁的阿玛突然宣布自己成神了。村民们不信,让她施个魔法给大家看看。她一开始不愿意,说自己不靠这个就能成为圣人。后来她被逼不过,就施了一次,把水变成了奶。从此她一发不可收拾,又对村民们施了很多次魔法,包括求雨来雨,求鱼来鱼等等,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把毒蛇的尸体烧成灰给她吃,但居然毒不死她。还有一群渔民公开嘲笑她是个骗子,结果这群人出海打鱼时遇到风暴,船翻人亡。随着类似的案例越积越多,村民们终于相信了她,她也正式成为印度众多心灵导师中的一个,尤其在印度妇女当中很受欢迎。
也许是因为阿玛所在的渔村位于喀拉拉邦这个旅游热点地区的缘故,阿玛很早就结识了很多欧美人,这些人帮助她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并接管了大部分募捐、组织和宣传事项,名声传播得很快。阿玛与其他印度心灵导师还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她发明了“拥抱”这个既简单又有很高辨识度的宗教仪式。她小时候就喜欢和陌生人拥抱,成圣之后更是如此,传说她的拥抱有某种魔力,和她抱过之后就会获得神秘的力量。于是阿玛把拥抱变成了自己的专属符号,在印度各地举办了多场以“达善”为卖点的大规模宗教仪式,成千上万的信徒排着队和她拥抱,场面极其震撼。当这样的场景通过图片和录像传到西方后,激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西方人哪见过这个啊?!于是阿玛趁热打铁,于1987年开始在印度之外的地方举办“达善”仪式,果然一炮打响,从此邀约不断,阿玛也借此机会当上了很多欧美信徒的心灵导师。
就这样,一个来自神秘东方的文化IP和一个来自现代西方的高效管理团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印度人为什么如此“好为人师”呢?我从英国利兹大学宗教研究所的金·诺特(Kim Knott)教授撰写的一本《印度教简史》中找到了答案。根据她的研究,早期印度教就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向智者寻求答案的过程,但当时的雅利安人没有文字,于是智者的回答都是用嘴说出来的,不在场的人没办法自学,所以印度教特别强调师徒关系,印度人喜欢找心灵导师的传统就是这么来的。
梵文被发明出来后,印度教经典都被写进了书里,教徒们可以不用找心灵导师了。但不认字的普通民众还是没有办法,于是印度教渐渐分化成两派,少数学者们继续朝着追求真理的方向前进,多数老百姓则不再指望从印度教教义中寻找人生答案,而是将其世俗化,变成了一种实用主义的宗教。事实上,印度教之所以在印度老百姓中如此流行,正是因为它教人去追求一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比如发家致富、受人尊敬、被人喜爱,以及死后获得解脱等等。印度教徒们去庙里拜神,只是为了从神灵那里获得力量,帮助他们实现这些世俗目标而已。
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印度人喜欢拜心灵导师的传统并没有丢失,只不过此时的心灵导师已不再专指那些有学问的智者,而是特指那些有个人魅力的,甚至有时疯疯癫癫的神秘人物,他们似乎有某种魔力,能够帮助信徒们和神灵对话,更好地从主那里获得力量。一个人只要能满足上述这几个条件,即使他是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低种姓贱民,抑或是一个不熟悉印度教经典的普通妇女,都可以成为印度人的心灵导师,阿玛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西方民众知道这里面的区别,恐怕就不会那么容易地被阿玛在印度一呼百应的场景所迷惑了。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种场面确实非常震撼,会让你误以为她真的有某种魔力。
诺特教授认为,早期西方宗教研究者们把关注重点放到了印度教的典籍上,忽略了印度教的各种复杂仪式和宗教活动,以及这背后所代表的世俗意义,这就导致西方人误以为哲学思辨就是印度教的核心内容。再加上最早传入西方的是印度教六大哲学门派中最正统的吠檀多(Vedanta)派,尤其是其中的一个名为“不二论”的分支学派在西方最为流行。这一派认为宇宙的终极真理“梵”和个体的“我”是一回事,每个人都可以是上帝。这种思想和上世纪60年代流行起来的嬉皮士风潮不谋而合,立刻得到了叛逆青年们的热烈响应。以“披头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摇滚歌星纷纷跟着自己的心灵导师去印度修行,并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把印度宗教扩散至主流社会,这就是为什么基于印度教的心灵导师在欧美国家如此流行的原因。
但是,这些心灵导师可不会仅仅满足于为信徒答疑解惑,他们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宗教。在如今这个反智主义盛行的时代,宗教的土壤已经准备好了,种子们只要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就可以开始生根发芽了,阿玛就是众多种子当中的一颗。

为什么印度盛产心灵导师?我阴差阳错走进一家道场,目睹了一个“新宗教”的诞生-6.jpg

在道场厨房帮厨的志愿者(视觉中国供图)


“新宗教”的诞生

从图书馆出来,向左转进一条小巷,眼前出现了一幢孤零零的小平房,门前有一堆人正在打坐,原来这就是阿玛小时候住过的那间牛棚,基金会将其改建成一座纪念馆,里面放着几张阿玛小时候的照片。信徒们相信这地方有某种魔力,在此打坐冥想一定会有奇效,所以都跑这里来了。
任何一种新宗教的诞生,都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入个人崇拜的元素。释迦牟尼活着的时候禁止偶像崇拜,不允许佛教寺庙里出现他的头像,但后来大家还是把祖师爷定下的规矩给破掉了,因为没有头像就没有亲和力,没法进行偶像崇拜,太影响传播了。
当然了,阿玛还活着,牛棚再好也不如阿玛本人亲自登场。那天下午道场里流传着一条小道消息,说阿玛有可能在下午5点左右亲自组织一场公开的打坐冥想仪式,地点未知。于是大家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生怕错过了开头。不少人相信阿玛会去海滩上打坐,因为那里凉快,还能看日落,所以下午4点时海滩上就挤满了人,生怕来晚了没地方了。但最终阿玛还是选择了礼堂,那里毕竟地方大,音响系统又是现成的,而且有电风扇帮忙,并不会太热。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集体打坐冥想活动,心里还是很好奇的。到了之后才发现,男女居然是分开坐的,原来阿玛一生未婚,对于男女之事一直很有戒心。比如道场里不允许男女公开表达爱意,夫妻也不行。
现场来了很多印度本地人,尤以妇女和老年人居多,我还看到了很多坐轮椅的残疾人,看来阿玛确实很受当地弱势群体的欢迎。这一点倒也很容易理解,比起外面闹哄哄的街道、拥挤不堪的人流和横冲直撞的汽车摩托车,这里简直是老弱病残者的天堂。
所谓打坐冥想,真的就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阿玛坐在舞台的正中央,两边各有一架电风扇对着她吹,面前还有一台摄像机正对着她的脸,把她的一举一动都放大到礼堂两侧的大屏幕上,很像是在看一场独奏音乐会。阿玛先是简单地交代了几句冥想的要领,翻译将其翻译成英文,然后她便一动不动地进入了冥想状态,大家也学着她的样子闭上了眼睛。礼堂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只能听到电风扇在嗡嗡地响,以及一群乌鸦在叽叽喳喳地叫。
舞台正前方有一小块地方是没有椅子的,在那里打坐的是最虔诚的信徒,采取的是标准的莲花坐姿。但大多数人都坐在椅子里,不用担心腿麻。虽然如此,我只坐了一会儿就有点受不了了,倒不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是因为太无聊了。一个人啥也不做,闭着眼睛瞎想,能想出什么伟大的真理呢?
为了打发时间,我开始观察周围的人,很快就发现有好几个人都在打瞌睡,头一垂一垂的。还有个小男孩一直在不解地望着自己的妈妈,大概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妈妈明明没有睡着,却突然就闭上眼睛不说话了。
我本以为这场冥想最多坚持半小时就该结束了,没想到竟然一直延续了一个半小时。我不好意思走,人也观察腻了,到后来自己也开始胡思乱想起来。事后想来,这个经历还挺新鲜的,因为我从来没有像这样大白天啥事不做地发呆过这么长的时间。问题在于,今天的我死活也想不起来当时的我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这种冥想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唯一能想到的理由就是先把大家的脑子放空,便于洗脑。
冥想活动结束后是唱歌环节,阿玛带领那支道场御用乐队为大家唱歌,虽然歌词都是当地语言,我一句也听不懂,但不得不承认音乐还是很好听的,尤其当大家一起合唱时,声音在地板和天花板之间来回传递,引发了强烈的共振效应,很容易激发起信徒们强烈的集体归属感。阿玛自始至终都高举着双手,脸上保持着一种极度疯狂而又极度喜乐的复杂表情,仿佛她不是在唱歌,而是在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神。我注意到台下观众也是这种癫狂的表情,不少人甚至边哭边唱,人类的情感共鸣能力真的是太强大了。
唱歌环节又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真不知道大家哪儿来的力气。就这样一直唱到8点多钟,终于进入了最后一个环节,阿玛要当场回答信徒们的问题。我立刻来了兴趣,很想听听她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
主持人把话筒交给了一位女性,她的问题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忘掉那些不美好的过去呢?
“你们应该明白,任何美好的事情都可能有一个不美好的过去,比如每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都曾经经历过高温高压的洗礼,每一条清澈的河流都曾经有过泥沙俱下的时段。”阿玛通过那名翻译这样说道,“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当下的快乐,忘掉过去的烦恼,那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好比说你去山里度假,当地人多收了你5卢比,如果你为这件事耿耿于怀,那就会影响你的心情,让你忘记你曾经在山里度过的那段美好的时光。”
这个回答非常简单,几乎等于啥也没说,但阿玛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格调立刻就上去了。果然听众们连连点头,似乎领会了一个了不得的真理。
话筒传到第二个提问者,同样是一名妇女。她开始借机陈述自己的观点,说了半天都没有提出一个问题。主持人粗暴地打断了她:“你这个问题太长了,阿玛也很累了,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吧。”
就这样,我期待了很久的提问环节草草结束了。我看了下手表,刚好8点半,这场公开打坐冥想仪式足足进行了3个半小时。我感觉自己像是目睹了一个新宗教的诞生,当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开坛讲经的场面也不过如此吧。对于我个人来说,在这3个半小时里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知识,性价比太低了。但对于信徒们来说,也许这就是他们最美好的时光。尤其是那些从附近镇子里赶过来的农民们,相比于外面的乌烟瘴气,这座道场简直就像天堂一样美好。
这一点很像印度教,只有少数人会去钻研宇宙真理,大多数信徒要的就是那种仪式感。庙里的神龛并不能回答他们的任何实际问题,却能让他们获得宝贵的心理安慰。
尾声

冥想仪式刚一结束,门外立刻涌进来一大群民工,他们是被道场雇来修庙的,刚才显然并没有参与打坐冥想仪式。但一日三餐都是在礼堂里吃的,平时的晚餐7点开始,今天晚了一个半小时,他们应该已经很饿了。果然,他们迅速排成一排,等着厨师们把晚餐端上来。
望着这群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的民工,我突然意识到种姓制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这个制度当然是不对的,一个人的未来不应该被他的出身所限制。但是,这个世界确实存在阶层之分,因为不同的人群对于生活的需求是非常不一样的。对于这群民工来说,打坐冥想是别人的事情,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碗米饭和一勺咖喱而已。
阿玛的拥抱确实很有力量,只对需要拥抱的人才有价值。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7529738090398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6 09: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就是自己的"心灵导师",我认为,遇到了困扰任何人的开导都不如自己主动去思考更能彻底解脱烦恼,我的方法就是:一、自我反省,二,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三,要明白每个人都有文化、性格上的差异,所以要学会包容,四,以善待人,少些计较,四,时刻告诉自己:每一个生命中遇到的人,无论好坏,总会教会你点儿什么……正因为总这么想,所以我现在每天都很开心[可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6 09: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的文章。只是描述所见所感,非常好,这才是能找到真理的最佳状态。从你的文章中可以理解为什么印度人会被殖民,而中国人会独立自主。你描述的那个抱抱者当时的状态,就是进入其他空间的状态。不过,她一直沒出来,很多人不让她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有信徒,这其中的味道很深刻。
中国的思想是“人神合一,天人合一”,这种思想下的状态是,精神饱满,肉身健康。“人神分离”就总是恍惚,而且肉身有损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6 09: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于的故作冷静,过于的置身事外、过于的早早排斥,甚至把自己站立于高位,作者,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精神、生活,甚至旅行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6 09: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心寡欲方近道,分别执着起烦恼,
慈悲拥抱心安慰,菩萨度生善方便。
善哉
华严经善财五十三参有一菩萨专修拥抱法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6 09: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好像把冥想考虑的太简单了,感觉好像都是在敛财一样。其实冥想对于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解除心理压力挺有帮助,国内比较好的冥想导师是玛吉薇蒳,有挺多不要钱的音频可以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6 09: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是因为印度人精神世界很丰富 心灵导师才会出现 我也想要一个心灵导师 可是我疲于奔命 真的停不下来 哪里有时间梳理一下灵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6 09: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看过印度电影《我的个神啊》吧!把宗教的虚伪和信徒的愚昧深刻的揭露讽刺。有这样启迪民智的文艺作品很重要,一个有思想懂得思考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反观中国的作品,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6 09: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是个经常开挂的民族,千年前我们已经顶礼膜拜经历万水千山去西天取来的佛教真经就是他们原创的[酷拽][酷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6 09: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另一方面,告诉我们,人的高低贵贱与他人无关,都是我们自己造的因,之后产生的结果。还有,我们祖先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提出了,草木皆为有情,皆有神性。要有敬畏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6-29 22:50 , Processed in 0.36336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