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春
受安阳殷墟考古证实了司马迁笔下的殷商历史的鼓舞,中国史学界对于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的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的存在信心高涨,但夏朝的遗迹“夏墟”到底在哪里却无人能够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认为禹是一条虫而非人的顾颉刚发出挑战:“好在夏代都邑在传说中不在少数,奉劝诸君,还是到这些遗址中做发掘的工作,检出真实的证据给我们瞧罢!”徐旭生直面这一挑战,成为通过考古研究夏文化的第一人。
1927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工作时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袁复礼、斯文·赫定、徐旭生
1952年,考古工作者在郑州二里岗发掘了早于殷墟的商文化遗址,即二里岗遗址(郑州商城遗址),随后于1956年在二里岗遗址以西的洛达庙村发掘出洛达庙类型文化遗址,年代早于殷商、晚于龙山文化,后来被确认属于二里头文化。有鉴于这些发现,寻找夏文化的考古工作被徐旭生提上了日程。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献有关夏朝记载的系统、细致的梳理与考辨,徐旭生从近百条关于夏代并包含地名的史料中提炼出寻找“夏墟”的两条重要线索,提醒学术界探寻夏文化应该特别注意两个地区:“第一是河南中部的洛阳平原及其附近,尤其是颍水谷的上游登封、禹县地带;第二是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大约自霍山以南)一带”,指出应该通过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古调查结合来探索夏文化,吹响了寻找夏文化的号角。
1959年4月14日,徐旭生与助手周振华自北京出发,计划前往河南、山西两省考察,寻找夏文化遗迹,这是首次明确地以探索夏文化为目标的田野考古。抵达洛阳后,考察队伍又加入了方酉生、丁振海、郭柳圻、段守义4人。21日,考察队6人抵达登封,开始进行田野调查。据方酉生回忆当时的工作状态:“徐旭生先生以七十高龄,不惜长途跋涉,亲赴豫西作‘夏墟’和商都‘西亳’的考古调查,当时的交通工具比较落后,除了火车、汽车之外,是徒步行走,骑小毛驴,坐马车等。当时的农村和县城粮食已经相当紧张,徐老吃红薯面黑窝窝头。徐老的助手周振华想改善一下徐老伙食,徐老说:‘群众吃什么,我们也吃什么。’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做调查时,天下起小雨,徐老坚持冒雨调查完毕,由于雨下个不停,道路泥泞难走,我们劝徐老到老乡家避避雨或借宿一夜,徐老坚持步行10余里回到偃师县招待所,这时已经9点钟,大家用冷馒头充饥,第二天照常外出工作”。
二里头遗址1 号宫殿复原模型
就是在这样一种为学术献身的精神的支持下,自4月21日至5月17日,考察队在登封、禹县、巩县和偃师四县发现了20余处遗址,找到了大量自仰韶时期至汉代的陶片、石器等遗物,其中最重要的发现便是偃师二里头村的遗址。在二里头村,徐旭生等人发现遗址的文化特征与洛达庙等遗址相似,并结合文献记载认为它很可能是商汤时期的都城西亳。
考察队原计划在河南、山西各工作一个月,但由于时值麦收季节,不便再田野调查,河南考察结束后仅在山西略做调查便提前返回了北京。回到北京后,徐旭生很快整理发表了《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虽然他在文中言此次调查“谈不上作什么结论”,但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此后对此河南偏西部、山西西南部两重点应当作较大规模的调查或复查以便能早日订定科学的发掘计划”——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的序幕就此揭开。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92775520131486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