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463|回复: 0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5 14: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你好,老朋友
Best wishes for you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1.jpg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若想了解武夷深厚的人文历史

必要到此山之东南这座千年古镇走一走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2.jpg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3.jpg



访过紫阳楼,于潭溪旁的古樟树听风吹过,缓步穿行宋风浓郁的兴贤古街,再问道拱辰山品开善禅茶,返朴寻覓深藏古村卜空后,于月下荷塘安坐,静静与那里的人文山水对话……斯人已矣,莲香如初,五夫如净土。

一座守望千年的古镇

我们曾为那里的奇山而惊叹,为清流所洗涤,为茶香所折服的那座遗世独立的小镇——五夫镇。 五夫镇地处武夷山市东南部,原名五夫里,始于晋代中期,迄今1700余年。 这里不仅是“白莲之乡”,还有“邹鲁渊源”之称。是朱子理学发源地,理学宗师朱熹在五夫求学、著述、办学、授徒、生活近50年,是朱子理学的摇篮。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4.jpg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五夫古镇至今还较完整保留有兴贤古街、兴贤书院、刘氏宗祠、连氏节孝坊、朱子社仓、朱子巷、紫阳楼、朱熹手植古樟、刘公神道碑等30多处古文化遗址、遗迹。

何谓之为五夫?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5.jpg



武夷山下的五夫,青山如黛,绿水长流。因有潭籍两溪环绕,亦名潭溪、籍溪。

据《五夫里志》载:“东晋有蒋氏者,官至五刑大夫,故有五夫之名”。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6.jpg



1600多年来名人辈出,仅宋朝就有一代词宗柳永三兄弟的“柳氏三绝”,胡安国的“一家五贤”,刘氏宗族的“三忠一文”。载入典籍的就有一百多人,得到朝廷和皇帝封谥的不下三十人。

在大宋三百年里,五夫一族的文韬武略点缀着北宋一百多年的繁华,可见其山形之胜,名人之旺。

兴贤育秀:还活着的历史




五夫镇里最能集中体现朱熹功业的地方是兴贤古街。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8.jpg



这条古街,早在中晚唐自刘氏家族迁居五夫里时,即具雏形。 到了宋代开始兴旺,特别在南宋后期,胡家、刘家诸贤以及朱熹相继成名之后,更趋于鼎盛。当时已是店铺商肆密布,名人学者云集。

这条古街,虽经1000余年的世故沧桑,至今尚保留着许多古代特别是宋代时期的建筑,并遗下极古朴淳厚的民风习俗。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9.jpg



行走于兴贤古街,街中牌坊林立,石坊门上分别镌刻着“崇东首善”、“五夫荟萃”、“天地钟秀”、“籍溪胜境”、“ 紫阳流风”、“三峰鼎峙”、“三市街”、“过化处”、“天南道国”、“邹鲁渊源”等历史名人的手书横额。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10.jpg



“三市街”的牌坊就说明这条街与当地的市场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11.jpg



“过化处”的“过”就是是经过的意思,“化”是教化的意思。

这是当地人为了纪念朱熹,表明夫子经过这里就给世人以教化,世人经过这里又受夫子思想的教化。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12.jpg



街头坊两侧矗立着的“兴贤书院”、“刘氏家祠”、“连氏节孝坊”、等古迹,无不透射出宋风遗韵。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13.jpg



街面蜿蜒曲折,古意盎然,但也不时遇见倒塌的土墙、霉烂的木板。 更难得的是,全长一千余米的兴贤古街,仍居住着近千人口。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14.jpg



因为还有人在这里生活,那些老宅也好像被赋予了更浓厚的意义——文化的遗迹还未死去,千年的历史还在延续。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15.jpg



兴贤书院约在南宋孝宗时肇建,是朱熹当年讲学授徒的地方。 之所以名为“兴贤”,民间传说有“兴贤育秀”,继往开来之意。 现今在书院内可欣赏到仿朱熹笔体而写的“继往开来”等堂匾和各式楹联。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16.jpg



书院门牌楼高耸,构筑精巧,门饰砖雕花鸟人物,造型雄伟凝重,蔚为壮观。

为朱子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武夷山获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就有兴贤书院的功劳。

书院门楼屋檐顶上供奉着“状元、榜眼、探花”三顶乌纱帽,至今仍然清晰可见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17.jpg



"学而优则仕,治国平天下",这是古时读书人的追求。

书院门额上有“洙泗心源”四个砖雕汉字,洙泗是孔孟故乡的两条河流,“洙泗心源”即指代朱子理学与孔孟之道一脉相承。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18.jpg



清代重建的牌楼装饰砖雕壁画之中,每一个图案都有其含意。

金色宫殿的图案,那就是意味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意思;彩绘的飞天那则是意味着“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意思。 那些生动的八仙形象事实上,则是暗示着每个学子要想求得功名就得拿出“八仙过海”的本事——后人夸显了读书的功用。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19.jpg



兴贤古街里,由于历史的沉淀,大多的古建筑多为灰白色,只有兴贤书院的门楼,被涂为红、黄、蓝等多种色彩,使这座书院建筑显得更为突出,更加精美艳丽。

现在五夫保存的兴贤书院、古民居的砖雕、斗拱、门档等建筑构件上都刻有精美砖雕的龙鱼,鲤鱼跳龙门等图案,使之与朱熹理学相得益彰,发挥着教化育人,激励进步的作用。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20.jpg



朱子巷:思想家小路




在兴贤古街的另一头有一处夫子遗迹:朱子巷——中国思想家小路与德国哲学家小路异曲同工。

这条小巷子位于五夫古镇内中和坊与儒林坊的交界线上,上行是中和坊,下行是儒林坊,现仅存138米,巷子路面全用鹅卵石铺成,巷多曲折,两侧皆是古屋高墙,在巷子的高处望出去,透过古镇中层层的黑瓦,远处正是一座笔架山,有这样的风水,不出朱夫子这样的文曲星才怪。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22.jpg



朱熹定居五夫镇近50年。

在这些年中,他无论是幼时上学,还是成年后,探友寻幽问道,每次外出都要经过这条小巷。

如今当我们行走在朱子巷中,耳边仿佛还能听到朱夫子上下求索时的足音。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23.jpg



五夫社仓与五贤井




朱子开创的五夫社仓也安于村中一隅,它是朱子愿天下苍生安居乐业的见证。

五夫社仓又称朱子社仓,是我国古代实物形式社会保障的一大创举。

孝宗乾道四年(1168),朱熹为赈灾救贫而首创。

社仓初建时,规模为“仓三亭一,门墙宇舍无一不备”(朱熹《建宁府崇安县五夫社仓记》),后历代重修不辍,现存的五夫社仓,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修建的,总面积约1400多平方米,可容存粮七十余万斤。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25.jpg



五夫社仓春夏青黄不接之时赈放,冬秋偿还存放,变官仓(常平仓)赈粜为民仓(社仓)赈济,免除高利贷的残酷剥削,克服了官仓之弊端,大利于黎民百姓,后建宁府争相仿之。翌年,孝宗将《社仓法》颁诏行予诸府各州。八百年前的建阳地区,因为有朱熹,当地人从来都不愁荒年。五夫社仓因开救荒之先河,被誉为“先儒经济盛迹”。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26.jpg



五贤井,当是一口代表着纪念意义的井,纪念的不仅仅是胡门五位先贤。 这口井更深广的内涵应当是包含着祭祀生于斯的“五夫”。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27.jpg



紫阳遗风:问渠那得清如许

紫阳楼不在兴贤老街上,而是在五夫古镇外的屏山脚下,潭溪之畔,周围古树参天,修竹成林,屋前是半亩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28.jpg



朱熹从15岁起在紫阳楼定居,住了近50年。

传说,朱熹的那首《观书有感》就是因朱熹在塘边苦读时,触动灵感,信手写就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为千古名句。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29.jpg



紫阳楼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房前左手边,有朱熹栽种的香樟树,树中空可容一个人。 据说,当时老师要朱熹取名“元晦”,朱熹不明白晦的含义,老师说:做人做学问要扎根深才能行远,就像树一样,没有扎实发达的根,是不会长成参天大树的。朱熹悟之,植树以志之。 树到今天已经800多年。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30.jpg



一株800多年的古樟树枝繁叶茂,却掩不住时光的刻印。

这株朱熹手植的樟树,已成为五夫人眼中朱老夫子的化身,而那棵百年树灵芝,更增添了古樟树的神秘,但凡乡里哪家的孩子考上大学,都要来祭拜神树,以感谢圣人的福佑。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31.jpg



灵泉: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紫阳楼往东,踏着鹅卵石小路,不久见一处清泉,号曰“灵泉”,为朱熹所起。

当年朱熹在五夫求学授业时常饮此水。这从朱熹《怀潭溪旧居》中的诗句“傍崖寒冽一泓泉”可资佐证。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32.jpg



朱熹手书“灵泉”

灵泉井又称飞龙井,水清如镜,靠前倾听,水声汩汩可闻,掬一口甘甜清爽。

泉水流经府前村,72户村民至今仍以此泉为生活用水。虽大旱之时,犹涌泉不涸。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33.jpg



牌坊与祠堂:人与历史的连接点

在朱子巷旁就是连氏节孝坊,它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门楼坊额嵌有“圣旨”、“旌表史员观赐妻监生刘经文母连氏节孝坊”字样。

面壁砖浮雕有人物故事、祥禽瑞兽等,形制优美、工艺精湛。内部屋宇梁柱壮实,窗长梁托雕刻精巧。 整座屋宇门坊保存完好,为典型清代建筑,又带有明代风格。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34.jpg



刘氏家祠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初建时祠址在府前村,与屏山书院并列。

元初毁于兵燹。清光绪六年移建现址(兴贤书院斜对面)。

朱熹曾为刘宅写了两幅褒颂功德的对联“两汉帝王胄,三刘文献家”、“八闽上群先贤地,千古忠良宰相家”,祠堂历代均有修葺。祠门上方嵌刻“宋儒”、“刘氏家祠”石雕,门楼砖雕艺术精湛,古风犹存。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35.jpg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37.jpg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38.jpg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39.jpg


夏雨风荷,白莲之乡

五夫古镇水土清秀、人杰地灵,种植白莲有着悠久历史。

据《五夫子里志》记载,五夫白莲属于建莲系列,有着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闽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加之良好的生态环境、肥沃的土地,形成了天然的白莲孕育之地。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40.jpg



五夫白莲粒大色白,耐煨易熟,汤汁清甜,香甜爽口 ,馨香扑鼻,有滋补元气、健脾止泻、养心益肾之功能,是建莲中精品。

建莲,历来为进贡皇家珍品,素有“建莲甲天下”之说。

武夷山五夫白莲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商标认证,成为继大红袍、金骏眉后又一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金字招牌”。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41.jpg



绿罗裳,胭脂红,点点蓓蕾漾碧漪,万亩荷花绿映红。

每年6-9月,五夫的万亩荷花就竞相开放,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画卷铺展开来,别开生面,夏日来这里赏荷,也是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42.jpg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43.jpg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44.jpg



无数把绿色的小伞层层起伏,向着远方的天边伸展,水灵灵的荷花掩映其中,随夏风轻轻摇曳,与白云、蓝天相映成趣,千姿百态,楚楚动人。

穿行其中,有风吹来水草和绿色植被清芳的气息,弥漫身边,沉浸于斯,舒爽拂过脸颊,浮躁消散于心,盛夏酷暑,水静风来,一种回归最为纯朴的清凉世界扑面而来。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45.jpg



美食人间,朱子家宴




五夫镇以农林业为主,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五夫地貌整体呈现“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拥有耕地水田众多,泥鳅,黄鳝,田螺,这些都是生在水田里的。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摸索,祖先们都把它们端上了桌。

其中五道菜是五夫的招牌菜,统称五夫五宝。

①【煮莲教子】莲子汤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47.jpg



②【方塘金鳅】五夫泥鳅煲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48.jpg



③【积善余庆】五夫黄鳝煲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49.jpg



④【砚田笔耕】五夫田螺煲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50.jpg



⑤文公菜

文公菜,主要原料有精肉、青粉、鸡蛋、白扁豆等蒸熟。因使用十种土特产作菜料。造型如十锦秀才塔,故称“十锦”。又因与“前程似锦”中的“似锦”谐音相同,寓意吉祥。800多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成为武夷山宴客传统名菜。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51.jpg



镇上有很多饭店,吃前最好问清楚价格,以免上当受骗。

朱熹在五夫近50年的生活中,“茶取养生,衣取蔽体,食取充饥,居止取足以障风雨,”并形成了有朱子特色《朱子家宴》。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52.jpg



如条件允许,可在农家菜馆里,吃一顿“朱子家宴”,有朱子家酒、文公菜、鼠曲饼、酿豆腐、青炒田螺等。

参考资料:《武夷山志》、《闽北通史》、《朱熹传》、《崇安县志》、《魅力武夷》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52792607029990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2-26 03:03 , Processed in 0.07646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