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六月中。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大也。”
今日大暑。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米糟祛暑
这是一种传统的美食,
米糟切块,加上红糖煮食
据说可以大补元气。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美食,
会是怎样的一番图景?
“美食是传统文化一个很好的入口,
背后是容涵了整个旧时风土的故事。
这就是常说的‘民以食为天’吧!”
说这番话的,
是插画师李晓林(@林Caroline),
长发飘飘,仙气十足,地道的古典美女。
有着出众的颜值和精湛的画技,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颇为深厚。
“明明可以靠脸,却要拼才华”,
她用最细腻的笔法,
将二十四节气的美食一一画出,
在网上一经发出,便技惊四座。
被称为“仙女画师”的李晓林
“选择以时间为轴线画《二十四节气美食》,
是因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在李晓林看来,古时农耕文明下的先人们,
种植顺应天时的农作物,
过着朴素却踏实的生活,
节气其实是一种追随气候的生存准则。
“春分一到,天就暖了;
白露一到,天就转凉了;
惊蛰一到,雷雨就要频繁了……
这是一种人、天、地之间的循环共生。”
而节气美食则和时令息息相关。
立冬有迎冬和补冬的说法,
而大雪时节则要腌肉以备过年时的需求。
李晓林画《二十四节气美食》花了几年的时间,
“既然是记录,就需要更严谨,
对旧时时令食俗做真实的转述。”
每一张画的背后,她都做了大量的调研。
吃什么?怎么吃?为什么吃?
有没有历史文献可佐证?
有时她甚至会亲自把那道菜做出来……
“民俗其实是一个很深的课题,
用画出来的方式,是我的表达方法。”
李晓林将《二十四节气美食》发布在网上后,
顿时被争相转发,
有人看到了美食的诱惑,
有人沉醉于中国风画作的动人,
有人则被勾起了乡愁……
而所有人都被幕后插画师的才貌双全所打动。
李晓林的母亲是中医出身,
儿时的她就受到传统文化耳濡目染。
她从5岁开始学画画,
从江南大学毕业后只身北漂,
也和所有年轻人一样
有一些困惑和迷惘的日子,
“不善言辞,在职场中和大家沟通效率不高”。
而绘画则成了她放松和与生活沟通的途径,
后来她慢慢可以靠接商稿来养活自己,
索性辞职开始做独立插画师。
与先生相辉的相遇对李晓林来说是个转折点,
“我最大的性格就是没有性格,
而他则是个刚毅、目标清晰、执行力强的人”。
在李晓林眼中,先生相辉就是那个
“帮我把乱糟糟的事情梳理整齐,
还能找出毛线头的人”。
李晓林与先生相辉
这段缘分带给李晓林的不只是爱情,
还有创作上的突破。
她和先生相辉相遇时,
两人在做一个传统气象仪器的项目。
一起查阅资料,梳理相关知识,
一起去古观象台实地考察……
她最终创作出《气象勘测仪器发展史》系列,
有着西洋画的写实精细,
又有传统绘画的韵味,
让人从画中,
便能感受到先人灿烂的文明。
李晓林作品《气象勘测仪器发展史》系列
《气象勘测仪器发展史》系列之后,
就是《二十四节气美食》的爆火。
李晓林还延伸到了“城市美食”的领域,
和我们细细分析了下驴肉火烧,
河间和保定两大流派的不同。
李晓林一直在关注中国的传统民俗,
“民俗文化对我来讲,
有点像‘都市里的当代乡愁’”。
是的,那些亲切微小的东西,
可能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可能是一盘饺子,一碗馄饨,
一扇四合院的大门,
当你看看到它,
就会有‘啊,我想家了’那种感觉。”
李晓林作品《垂花门》
能记录下来这些感受,
显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李晓林希望能用一种和当下契合的方式,
来展现这些美好的传统元素。
“不会刻意地去改编传统迎合当代,
或者完全不经消化地照搬传统,
只是靠自己微弱的力量去尽量发掘,
传统内核中一些动人的东西。”
在李晓林看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被本土文化所熏陶”。
但从自然生命到社会习俗,再到文化意识,
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
“只有经过自觉地反省,
中国文化价值的内化才能达到。”
民间的美食,传统的婚礼,祭拜的神像……
李晓林一一把它们用笔画出。
在创作之前,她会多方考证,
去乡间走访,看古建筑,拜访非遗传承人,
用真实细腻的笔触和旧时绘画的样式,
让更多的人能体会到,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智慧。
在李晓林的画作中,
你能看到《诗经》里那些浪漫的植物,
参差荇菜,杨柳依依。
也能看到那些寓意美好的装饰纹样,
龙、凤、灵芝、祥云……
“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习俗中的中国人,
老人吃‘寿桃’;结婚吃‘喜饼’;
饼还是那个饼,
但那时的人会挖空心思,
为生活‘讨个好彩头’,
这是根植在骨子里的向上之心。”
李晓林作品《诗经植物》
现在的李晓林正尝试着用更多的方式,
比如珠宝设计,
来呈现传统文化的美好。
她把中国传统首饰中,
一些很有意思的寓意,
也蕴含在了设计中。
“晓料显火”在湖南永州方言中意为“很厉害,很强”
李晓林作品,湖南永州长鼓式样的胸针
李晓林设计过一个很有意思的
“中华传统小吃系列”珠宝“胃饱福至”。
“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我觉得中国人爱吃,
讲究吃,把胃填饱了,你的福气就来了。”
这个系列的首款是个韭菜馅的包子,
李晓林把包子做成被咬了一口的样子,
漏出里面绿色的宝石。
“这就像被咬开口的韭菜馅包子,
有句歇后语叫‘包子开口——美出馅儿了’,
借此寓意给每个佩戴的姑娘。”
随着作品逐渐丰富,
李晓林的粉丝也在不断地增多。
有人盛赞她是中国民俗的守护女神;
还有的人说,
“李晓林的微博一发新图,
自己的手机也就跟着换屏保”。
对于这些评价,李晓林却很淡然,
她说自己和先生相辉,
“愿做两个中国传统美意的安静邮差,
还是希望保持真诚的状态,充分了解,
真的觉得不错,分享给大家”。
是的,美貌与才华背后的真诚,
才是最重要的。
正因为李晓林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颗工匠之心,
她的作品才如此充满生机,
满含诚意,意味深远,
从而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本文图片由李晓林提供,感谢授权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63085921960596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