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监察御史,代天子巡狩多年,数次随明军平叛,南康庄人邢端
作者:许力扬
监督吏治颇有作为;任司法官执法严明;平叛立有战功
受到明藩王赞誉官至四品湖广按察使司副使
在井陉东南割髭川一带,一提起南康庄的邢御史,当地百姓都会以赞叹的口吻向你讲述,明朝永乐皇帝梦见穿红衣之人扶正将倾的大殿的木柱、以及派邢端多次平定叛乱,最后邢端沙场以身殉国、近乎神话的的传奇故事。民国以前,井陉县文庙中的乡贤祠及忠孝祠中曾供祀有邢端的石牌位。也就是说,邢端曾入祀两祠而受到家乡人民的祭祀,成为井陉首个乡贤——即古代为家乡争了光的井陉七位优秀人物之一,享受重大节日祭孔时节,知县及众官吏绅衿拜祀。古时,能入祀乡贤祠的寥寥无几,而历史上真正的邢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是否如县志所说,参加了平定云南麓川的叛乱而战死疆场呢?以下就是近年依据诸多正史、地方志等所查阅到的史料所编成的、最新邢端的一生经历。
一、举人出身 会试落榜 入国子监学习
邢端是明代早期井陉著名人物。世居井陉县东部割髭河上游的康庄村(即今南康庄)。明代属于良都社所辖。
南康庄虽地处深山区,但自古是人杰地灵之地。也是一个极重视科举教育的书香之地。明初的洪武及永乐年间,南康庄一个小山村就出了柴本、康宁两位进士。要知道,有明一代276年间,整个井陉县才出了六名进士!
割髭川中山环水抱的南康庄村
而明代井陉县出有两位知名监察御史,其中就包括南康庄的邢端——即今五百年后仍被百姓所称道的“邢御史”。
邢端生于洪武末年。其高祖邢伯企,祖父邢规;父邢思忠,为医官(地方负责医药事务之人,不在官吏编制内)。依《邢氏家谱》记载,其母为毕氏。按南康庄现存碑石及传说,毕氏应为七狮村毕家之女。而按谱系时间推算,应是毕氏第二世毕思忠之女、毕贵之姐妹(之后毕鸾将其父母葬于良都西山或与此有关联)。
毕氏生有五子,长邢荣、次邢贵,三即邢端;四子邢从、五子邢珍
邢端自幼读书,少年即成秀才。明成祖永乐十八年秋(公元1420年)庚子科顺天府乡试中,邢端考中举人。
而在此之前两年前,即永乐十六年戊戌科,邢端的同乡——南康庄人康宁刚刚考中了进士,这是自明代洪武十七年正式开科取士以来井陉的第二名进士!而明代井陉的第一名进士柴本,也是南康庄人!
考中举人后的邢端,又步两位同乡的后尘,朝着进士的目标迈进。考中进士、金榜题名是旧时每个读书人终身所追求的目标。
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明朝的都城正是由南京迁到北京。而在这之前,从永乐十三年开始,每年春天的会试、殿试已改在北京举行。
十九年春天,邢端到京师参加会试,以期考取进士。但是遗憾的落榜了。
之后,邢端曾在永乐二十二年、宣宗宣德二年及宣德五年,三次到北京参加科会试均未能如愿。
时邢端已到中年,便放弃了再入春闱的念头,走上入国子监学习、以期肄业后直接做官的捷径。
国子监又称太学,是国家办的最高等学府。明朝初年的国子监,不像后期的国子监,也是很重要的为国家培养管理人才的部门。由于明朝建国不久,科举制度还未完善,国家需要大量人才管理政事。于是国子监就成为为国家培训行政管理人才的部门。落第举人入监者称为“举监”,始于洪武中。明前期,国子监的地位就很重要,成为落榜举人进入官场的一条捷径(而明后期的国子监生多是由秀才中选拔的岁贡生等)。
北京国国子监街牌坊
二、担任监察御史多年 认真履行职责
明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国子监肄业后的邢端,与张羽、成功等八人一同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这离邢端首次到北京参加进士科考,已经过去十二年了。
监察御史,是明代纪检机构中负责监督检查官吏及地方军政状况的官员。是一个与七品知县平级的官员,但是,因是奉皇帝使命出行巡视的检察官,所以权力较大,相当于今天中央纪委派往各地的监察官员。
邢端一上任,奉命检查的就是北京西南重要关隘----易县紫荆关。之后任监察御史十一年,相继巡按贵州、直隶等地。
京畿要隘易县紫荆关
任职期间,邢端履行监察官的职责,严整吏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纠错;有违纪官吏,严加惩处,以儆效尤。史书所记载的有:
1、明英宗正统三年邢端担任监察御史时,发现贵州一地边疆守军卫所,环境艰苦,多缺乏守御官员。而担任指挥一职的武官因怕被委到此地任官,便寻找借口长期逗留外地以躲避被委派到贵州。邢端见此弊端,便上疏汇报朝廷。明英宗得知后,便下诏严格制度,再有违者依法治罪;
2、正统五年,有驻守山西黄崖关的把总兼都指挥陈谦,侵占驻军半个月运粮款;邢端发现后,拟严加惩治。按大明律,该以徇私枉法之罪判以绞刑。邢端上报明英宗。明英宗从轻发落,改为停发陈谦俸禄十个月的惩处;
3、正统六年,邢端任北直隶巡按御史时,恰逢北京顺天府以及直隶河间府、顺德府等地遭受蝗灾。英宗即命邢端、刘克彦、陈璞与史濡,亲临灾区监督各郡县捕杀蝗虫事宜。当时北京周围宛平等七县一些驻军卫所,秋粮遇损歉收;而怀柔等县又遇雹灾。当时这些地方的军民所储备粮食不够半年食用,一旦遇饥荒,极有可能引发骚乱。当时情形极为紧张。邢端见状便紧急上疏朝廷,请求免征当地盐、粮等项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英宗见疏后,当即命户部派人查验如实,随后下诏蠲免了上述地区赋税;
4、正统七年,福建按察使司官员李再修,因在处理公事时滥用刑法,杖死军民人等八人。按律应判充军发配之罪,但又规定可用钱来赎罪。邢端发现后,立即上疏弹劾李再修滥施酷刑,草菅人命,不配再做执行刑法的官吏。明英宗见疏后,很赞同邢端的主张,就下诏说:李再修如此轻视人命,怎能按常律来处置呢?应该严加惩处,不得用钱来赎罪!
最后有司判决,将李再修发配充军到边远卫所!
三、担任湖广按察副使 多次随军平定湖广、贵州一带叛乱
明英宗正统九年十二月,邢端升至湖广提刑按察使司副使(相当今天省高级法院副院长),协助按察使掌控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官阶为正四品。当时湖广布政使司驻武昌。
湖广布政司所在地武昌旧城墙
旧《井陉县志》中载,邢端曾在任按察司副使时,随明军数次参加平定云南麓川苗叛的战役。但考证众多明代典籍,均未发现有邢端参加麓川平叛的记载。而根据明代史料记载,邢端所参加的多次平叛战役,是在正统以及景泰年间。所平定的也不是麓川叛乱,而是湘贵一带的五溪土司等的叛乱:
1、明英宗正统年十三年,湖广西部今恩施一带发生变乱,七十多处土著民相互攻杀,局势混乱。
邢端奉命随御史蒋诚,率领指挥童辅一起统兵平定叛乱;
2、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九月,湖广洪江一带有土司韦同烈又发动叛乱。明廷急调湖广、四川及云贵官兵近二十万围剿平叛。邢端奉命调用湖广官员百姓、丁壮民夫等多达37777人,随同明军参加平叛。
经过数场激战,最后明军平定叛乱并活捉韦同烈。
为此,景泰帝下诏嘉奖参与平叛的张任、任忠以及邢端等文武官员,每人赏银二十两,纻丝表里料各二匹。
(网络图片与文章无关)
3、景泰七年春,湘西一带又爆发了民乱。
邢端奉旨与佥事官沈庆等一起,跟随挥平叛总指挥、平蛮将军方瑛,到湘西平定叛乱。
邢端奉遣率领当地官兵,奉命前往今湘西永顺、保靖一带,参加平叛战斗。当时邢端已年逾花甲,皓首银髯。仍头戴铜盔,身披铠甲。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邢端跟随方瑛、郑泰等率七万明军在湘、贵、黔三省与叛军鏖战数年。相继破叛军峒寨270座,生擒叛军伪任官员102人。取得了又一次平叛胜利。
邢端担任湖广按察副使十一年(在湖广共达一十三年,期间曾免官被关押两年),多次奉命随明军平定湖广、贵州等地的土著五溪峒的叛乱,并屡立战功。以致当时的明宗室湖广华阳王,非常欣佩邢端才略,乃为其题书赞道:“伟哉宪副,起自绣衣;名播荆襄,威震蛮夷。”以此赞扬邢端。
四、做官时多次被人弹劾 以致入狱
提刑按察使司是掌控一省刑法及吏治的的机构,而主管官吏按察使,称俗称“风宪官”。在严格执法的同时,难免也会得罪一些人;再则明代的言官制度,言官可以监督并弹劾在职各级官员。因此,邢端也遭到同僚弹劾。其任职十多年间,也同样有此遭遇。例如:
1、明英宗正统十二年冬十月,湖广布政使司左布政(相当今天的省长)肖宽以及邢端等,考察官员时,认为辰州府黔阳县主薄古初,年老且有病,不能履行职责,应该移交吏部另行安排处理。不成想黔阳士绅百姓多人竟远赴京城,上言称,古初到任刚一年,“清谨有为”,使得多处土著百姓归化服从明廷统治。古初并非所谓“年老有病”,乞求朝廷让古初回到黔阳任原职。
明英宗下诏让御史等官员复查核实,结果“果如民言”。于是便恢复了古初的黔阳县主薄一职。同时对肖宽以及邢端等以“不实”的罪名,给予每人停发俸禄(工资)半年的惩处;
2、正统十四年二月,有官员弹劾邢端,称其在昔日任监察御史时,曾擅自逮捕京师卫所的经历官。并称审案时还犯有“冤枉杀人”的嫌疑;
3、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冬十月,邢端在湖广按察司副使任上时,有湖广巡抚蔡锡向上级部门弹劾邢端“贪纵”。邢端得知后,即刻反击,上告蔡锡“行检不慎”。
当时奉旨查核此事的御史认为,邢端正协助带兵平定湘西韦同烈的叛乱,而作为湖广巡抚的蔡锡“本无安抚军民方略”,便将蔡锡逮捕并关押狱中,而邢端仍任原职协助平叛;
4、景泰三年春,都给事林聪勘察刑狱时,认为蔡锡一案判决过重,蔡锡不应该被关押狱中。便上疏景泰皇帝纠正此案,尔后又将蔡锡释放,由三品巡抚降为四品左参政。而反把邢端收监关押于监狱中。
直到景泰五年,林聪被人弹劾并判罪被关进监狱时,邢端才被放出——因景泰皇帝认为,邢端“尝从总兵官征剿湖广贵州等处叛贼获功”而获释放。因未调查核实罪名真实情况,还是以“戴罪”之身闲居。
湖广布政司所在地武昌古城门
五、年近仍“戴罪”随明军平叛
不久,朝廷却又命邢端致仕(退休)。时邢端已逾六十岁,
就在邢端准备离任时的景泰七年春,湘西一带又爆发了土司叛乱。
带队平叛的平蛮将军方瑛认为,湖广按察副使邢端曾多次参加平叛,了解当地情况。遂奏请景泰皇帝暂不让邢端致仕,前去参战“戴罪”立功。
于是,景泰帝遂下令恢复邢端湖广按察使司副使原职,年逾花甲的邢端与佥事官沈庆等一起,奉总指挥方瑛命令,带领明军一部前往今湘西永顺、保靖一带平叛。
次年正月,被景泰帝软禁的异母兄明英宗朱祁镇复辟重新登上皇帝位,改元天顺。
明英宗复辟后不久,即下诏清算明代宗景泰帝一朝官员。首先将景泰朝的兵部尚书、率兵抵抗蒙古也先入侵、保卫北京并挽救了大明的功臣于谦逮捕入狱随后诛杀。
之后陆续又清算了一批景泰朝的官员。
邢端平叛回来后,却被挂空衔予以闲置。
不久,邢端病逝于湖广。从明宣宗宣德八年到明英宗天顺初年,邢端担任大明朝官员时间长达二十余年。
直到七十年后的明代嘉靖年间,邢端的后人才在南康庄为邢端立了一座衣冠冢,以供岁时祭祀。
原存于井陉乡贤祠中的明代邢端石牌位
南康庄邢氏宗祠
邢端墓碑
邢氏宗祠家谱案
邢氏宗祠画案
邢氏家谱始祖至四世邢端页
邢端生前娶妻胡氏,生子一,名邢福全;邢富全娶妻娶妻王氏,生子三人:长子邢简娶妻马氏;次子邢恕娶妻贾氏;三子邢志娶妻周氏。依邢端后人传,因邢端体会到做官之难与辛苦凶险,所以告诫子孙只读书不要做官。故其子孙中仅有其孙邢志为明成化间国子监生,曾官从八品儒学训导;邢恕之长子(邢端之曾孙)邢永清,国子监生,也曾官训导。仅为县一级负责教育的低级官员而已。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04991371056256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