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497|回复: 0

中国历史之周(西周)朝:人物典故趣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 03: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县、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

中国历史之周(西周)朝:人物典故趣事-1.jpg


西周时期有哪些家喻户晓的名人呢?请让我娓娓道来:
首先,提到的必然是周武王,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姬姓,名发,周文王次子。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君。

中国历史之周(西周)朝:人物典故趣事-2.jpg


周原为商朝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属国。文王周文王在位50年,实行许多正确的政策,国力逐渐强大,逝世时天下三分已得其二,为灭商奠定了基础。武王姬发继位后,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并用弟弟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孤立商王朝,壮大自己力量。
此时,商朝在暴君纣王统治下,政治上已十分腐败,但军事上仍有较强实力。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时机。他即位9年后,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将都城由丰(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西岸)迁至镐(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东岸),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
这次观兵实际上是一次为灭商做准备的军事演习和检阅。他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长安县内)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有800诸侯闻讯赶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武王和姜尚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
又二年,武王探知商纣王更加昏庸暴虐。良臣比干、箕子忠言进谏,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太师疵、少师强见纣王已不可救药,抱着商朝宗庙祭器出逃。百姓皆侧目而视,缄口不言。武王同姜尚研究,认为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遵照文王“时至而勿疑”的遗嘱,果断决定发兵伐商,通告各诸侯国向朝歌进军。出发前,太史卜了一卦,得兆象大凶。见此不吉之兆,百官大惊失色。武王决心已定,不迷信鬼神,毅然率兵车300乘、近卫武士3000人、甲士4.5万人向朝歌进发。大军到达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今河南汲县南),各诸侯率兵车4000乘会合。纣王闻知周兵已到,调集都中士兵,再加把囚犯、奴隶、战俘武装起来,共起兵17万(一说70万)相迎。双方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武王在战前向全军发表誓词,历数商纣的罪恶,说明伐纣的正义性,动员将士们英勇杀敌。决战开始后,周军士气高涨,奋勇冲杀。商纣的军队在周军凌厉攻势下一触即溃。那些-参战的奴隶、囚徒不愿为纣王卖命,反把武王看作救星,倒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入朝歌。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0身死。商朝由此灭亡。
武王灭商后,建都于镐。为了收服人心,巩固新建的政权,在政治上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
首先,采取了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办法,安抚殷商遗民。他封纣王之子武庚为殷侯,继续治理殷民。同时,将殷商王畿(京城周围千里)内之地分为卫、庸、邶三个小国,封自己的三个弟弟分别治理,负责监视武庚,号称“三监”。他下令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百姓,修整商朝贤臣比干的坟墓,放出贤臣箕子并恢复其原职。又散发供纣王淫乐奢侈之用的财物、粮食,赈济饥民和贫弱的百姓。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商地很快稳定下来。
其次,采取封邦建国的方略,实行对全国的统治。为了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治理好国家,武王专门把箕子接来镐京,虚心请教安邦治国之道。根据箕子讲述的道理,他同姜太公、公旦等商议,决定将古时已有但还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确定下来。即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由周天子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做出了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各诸侯可以拥兵,但必须随时听从天子调遣,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贺;允许封侯世代承袭,并可在封国内分封卿、大夫;天子对诸侯有赏罚予夺之权,对封国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权过问。毫无疑问,武王实行的封邦建国方略,相对于商朝那种原始小邦林立的现象来说,显然是一个进步。它确有统天下于一尊的意义,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和加强全国统治的作用。
武王为了巩固全国政权,日夜思虑,睡不好觉。他还同公旦讨论过在当时被认为地处天下之中的洛邑(今河南洛阳市内)营建东都,以便于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可惜他未能实现这个计划,在灭商二年后即逝世。
第二个想到的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姜子牙,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

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说他是“东海上人”。但这些说法都很笼统含糊。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得较为明确:“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经注·齐乘》也说,“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中国历史之周(西周)朝:人物典故趣事-3.jpg



中国历史之周(西周)朝:人物典故趣事-4.jpg


相传,太公望先祖曾为“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在虞夏之际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吕(今河南南阳附近),后人或从其封为姓。关于其早期活动的地方,《吕氏春秋·首时》称其为“东夷之土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则说他是“东海上人”。古代泛称中原之外东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为“夷”,“东海”即东夷之地。太公望应是迁至东海之滨与夷人杂居的姜姓吕氏集团的首领,具有大族长的身份。
殷商后期,西方周部族为取代商而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争取盟国,招徕远人。居住在北海之滨的伯夷和居住于东海之滨的太公望先后投奔周西伯(即文王)。传说文王遇太公于渭水之滨,与之交谈后,认为他正是“太公(文王曾祖)望之久矣”、能够兴周的圣人,故称其为“太公望”。并立其为师(即太师)。
太公望主张修德政以安内,施奇计以谋商。认为要兴王图霸,必须富民富士。周文王在其辅佐下贯彻实施了这些主张,使周内政修明,士众一心一德,显示出一派蓬勃向上的景象。为了削弱商王朝,太公望想了许多办法,“其事多兵权与奇计”(《史记·齐太公世家》)。又亲自去商王朝的中心地带侦察,掌握了大量商王朝内部状况的情报。他又采取剪除羽翼的策略,建议文王先后灭忠于商王朝的一些诸侯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同上)
武王继位后,尊太公望为“师尚父”,并令其直接统率军队,“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史记·齐太公世家》)。大军渡过黄河到达盟津(今河南孟津),诸侯皆至。武王与太公望审时度势,认为当时尚无把握一举灭商,遂决定回师另候时机。这样又过了两年,太公望据所得情报,知商王朝“其乱至矣,不可以加矣”,于是请武王再次出兵。
武王率大军伐纣,一路上还会集了许多同盟诸侯和部族的军队,举行了誓师典礼。出师之后,武王卜筮,得到的结果是“大凶”,太公望扔掉蓍草,踩坏龟甲,并说:“枯骨死草,何知而凶!”坚定了武王继续进攻的决心。战斗中,太公望亲自率领勇士冲向商军阵前挑战,武士“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周朝取商而代之。《诗经·大雅·大明》中有“维师商(尚)父,时维鹰扬”句。太公望的功绩被周初人咏之入诗,并列入在宗庙祭祀和朝会宴享时演唱的《大雅》之中,说明他在灭商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灭商以后,武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胜利成果。如革除-,笼络商旧贵族等,这也是“师尚父谋居多”。武王及成王分封宗室贵族和异姓功臣为诸侯,太公望因为功最多,首先被封于齐,建都营丘(今淄博市临淄北),封国面积很大。
太公望起初留在西周朝廷辅佐王室,过了一段时间才东行就国。不久他就击败了前来争夺营丘的莱人,向山东半岛地区扩张疆土。在平定管叔、蔡叔及商纣之子武庚作乱中,太公望作为王室外藩积极参与平定叛乱的军事行动。西周朝廷授权太公望“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齐国的威望和在东部地区的影响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扩大。
在镇压管、蔡、武庚的战争中,太公望吞并了一些原先与商王朝有较深关系的国族,进一步扩大了齐国的地盘。在内政方面,太公望因地制宜,简化礼仪制度,尊重当地居民旧有的风俗。同时,发展渔、盐业,大力提倡手工业和商业,使齐国迅速富强起来。当时,“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在治国上,太公望还强调“尊贤上功”,且能执法明断。正因为始封之君太公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齐国历整个周代而始终国力强盛,后来终于成为春秋首霸和战国“七雄”之一。
这两位是西周家喻户晓的名人,那么西周有哪几件大事件呢?分别是:周人起源,周朝建立,分封诸侯,武庚造反,周公佐成王,国人暴动,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而其中的周人起源、周朝建立、烽火戏诸侯要进行详细讲解。
周人起源:周人是一个后起的姬姓部族,兴起于今陕甘一带,十分重视农业。周人图腾以熊(大人)为标志,后稷的父、母系分别为我国陕甘一带姬姓有熊氏(尧舜时期有熊氏只是方国,已经失去数百年前黄帝的尊号)和姜姓有邰氏长期通婚之后裔。他们认为后稷(姬弃)是他们的始祖,并把他尊为农神,西周的农官之长便以“后稷”命名。从后稷到到文王中间有若干个王,《史记·周本纪》、《世本》记载有十五代,依次是后稷(名弃)、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昌,而《汉书》记载有十八代。然而自后稷至文王千余年,只经过十几代是不可能的,后人多对此表示怀疑[5] 。
到了不窋时代,周人迁徙到戎狄之间。公刘时为了发展农业又迁至自然环境优异的豳。到达豳地以后,周人开垦田地、营建房屋、并确立了一套举行祭祀、宴会的礼仪。“京”、“京师”就是源自公刘时代对国都的称谓。商王武丁时期,周成为商的封国。公亶父(后来被追尊为周太王)时,为避免西北戎狄部落的滋扰,周人再次迁都至歧阳周原。这时政治设施有了长足发展,王宫设皋门、应门,国都设宗庙、社稷即始于此时。
太王死后,少子季历继位。由于与太伯所建吴国、任姓诸侯保持友好,加之商朝国力衰微,周的力量不断壮大。商王武乙时期,周开始武力开拓领土,首先花了三年时间征服鬼方。之后,季历继续进攻山西地区的戎狄,在攻打燕京戎时受挫,然而接着还是攻克了余无戎。打败余无戎后,季历被商王文丁任命为牧师(一种相当于方伯的职位)。由于季历将周国的领土大大向西北扩展,受到了文丁的猜忌,终于被文丁害死。
季历死后,其长子继位,是为周文王,他曾被商王册命为西伯。崇侯虎向纣报告了西伯对处死九侯的不满,西伯因此被囚禁于羑里,直到西伯的属下进贡美女和财物才被赦免。周文王一面殷勤侍奉殷王纣,一面借口征讨叛国四处开拓领土,周的势力得以大幅度扩张。文王团结诸侯,解决了虞、芮两国的争端,先后征服了犬戎、密(密须)。之后又灭掉了山西地区的黎,并攻克盂(又作于、邗)。崇侯虎所在的崇是当时的东方强国,也在激烈的攻城战之后被周攻占。文王在克崇后迁都到丰,仁政爱民,并建立了一套以卿士为首的官制,健全了政治机构,积聚了一大批有才能的贵族,为周王朝的建立打下基础。
周朝建立: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 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其子继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国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
周武王灭商之后,回到镐京,深感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他意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他的这一想法尚未实现,突然病逝。从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后,继承了武王之遗志,决定在洛阳附近建一新邑,“宅兹中国”。从这里对新征服地区进行统治,可大大缩短距离。为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阳附近“相宅”。不久,洛邑成为西周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为彻底铲除殷遗民的复国梦想,成王时还将殷顽民迁至成周。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个国王,从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

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又立大儿子宜臼为太子,申伯为申侯。

在周幽王统治的后期,国家政治腐败,老百姓对国家充满了强烈的不满和怨恨。周幽王不考虑怎样去挽救国家的危机,反而对国家大事一点都不关心,有才能的人被排挤,小人受到重用,周幽王自己也贪图享受,荒淫无度。他到处寻找美女。大夫越叔带劝他要关心朝政,周幽王很生气,罢免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赶了出去,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

褒响来劝说周幽王,也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了监狱。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他的儿子为了救他,把一个叫褒姒的美女献给了周幽王,周幽王很高兴,于是释放了褒响。周幽王一看见褒姒,就喜欢得不得了。褒姒虽然长得很美,却一直是冷冰冰地对待周幽王。自从她进宫以来,就一直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为了讨好她,周幽王想了很多办法,但褒姒总是不笑。为了赢得美人一笑,幽王竟然出重金寻找方法。有个叫虢石父的奸臣献了一计。

烽火戏诸侯: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国来侵犯我们的京城,我国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有敌人打进来,就白天点烟,晚上点火,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使得邻近的诸侯们都能看见,这样大家就可以带兵前来营救。现在天下太平了,烽火台也早就没用了。不如大王把烽火点着了,让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肯定会笑的。大王您看我这个办法行不行?”

中国历史之周(西周)朝:人物典故趣事-5.jpg



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的烽火台,同时命令驻守的士兵们点燃了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邻近的诸侯们看见了烽火,都以为是犬戎兵打过来了,果然带领自己的兵马飞速赶来救援。可是各路诸侯人马到了骊山脚下一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子也没有,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周幽王和褒姒正高坐在烽火台上欢笑着饮酒。周幽王派人告诉诸侯们说:“大家辛苦了,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我为了取悦娘娘,正在放烽火找乐子呢!”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褒姒看到千军万马一会儿就跑了过来,转眼之间又全部撤走了,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笑了起来。周幽王很高兴,给出点子的虢石父赏赐了一千两黄金。

周幽王为了进一步讨取褒姒的欢心,不顾祖宗立下的规矩,废除了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同时封褒姒为王后,封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王后的父亲申侯不服气,周幽王又下令废去了他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打他。申侯得到这个消息,抢先行动,他联合了犬戎,在公元前771年派兵攻打镐京。

中国历史之周(西周)朝:人物典故趣事-6.jpg



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十分慌张,急忙命令守城士兵点燃烽火。烽火虽然烧起来了,可是诸侯们因为上次受了愚弄,以为这回又是在开玩笑,都不再理会。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根本抵挡不住犬戎兵的攻击。犬戎兵长驱直入,把王宫层层包围住。周幽王和伯服在骊宫后门被杀死,褒姒也被抓走。西周灭亡了。

诸侯和大臣们共同拥戴被废的太子宜臼为天子,这就是周平王。周平王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历史迁都前的周朝称为“西周”,迁都后的周朝称为“东周”。

这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周朝名人轶事,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01308707845575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1-11 10:05 , Processed in 0.06861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