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684|回复: 0

全民健身并非全民健身房 你学会科学锻炼身体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 12: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今中国体育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将锻炼提上日程。然而不少热衷运动的人们,对健身其实还存在很多误区。全民健身的“热潮”之下,你真的学会怎么去锻炼身体了吗?

近年来,运动健身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话题。各个年龄段以及各种各样的工作人群,似乎都开始逐渐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而考虑。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参与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但实际情况中也存在不少隐忧。

不久前,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启动仪式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提及的一份调查中显示,中国居民经常锻炼的比例为33.9%,其中20至69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仅为14.7%,成人经常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从中不难看出,20岁以下的青少年以及69岁以上的老年似乎看起来更加喜欢锻炼。而处于这两个年龄段区间之内的人似乎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疏于锻炼自己的身体。

28岁的孙腾是一名快递小哥,作为一个奋斗在北京的“北漂”,他正是属于2/3的“不经常锻炼人群”。对于不喜欢锻炼的观念,孙腾有着自己的想法。

“天天在外面风吹雨打,帮客户楼上楼下的跑,我认为我的身体结实得很。再说我们这行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哪来的时间锻炼?就算偶尔有休息时间,也更愿意和朋友们出去玩玩,毕竟工作生活太枯燥了。”

对此,北体大重竞技教研室健身教师包赫告诉中新网记者,不少人的心中都会有孙腾的这种观念。“如果你是一个身材健硕的小伙,基于平时繁重的工作压力,锻炼身体并不是现在最重要的矛盾,没有未雨绸缪的想法是正常的。”

包赫表示,很多人都是等到医生告诉他“你得练了,不练就要完蛋了”,才开始有警觉意识。医生的“最后通牒”是一种动力,而目前很多缺乏锻炼的人无非都是缺少动力。如果你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反之亦然。而这些人很少会意识到,体育锻炼能帮助他们防患于未然。

劳动不能等同于锻炼。正如包赫所言,官方报告显示,锻炼可以预防疾病,愉悦身心,是维护身体健康一种积极、有效、经济的方式。定期适量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并能促进精神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懂得锻炼的重要性,建立健身习惯非常重要。但有时候太“勤”于锻炼身体,同样会出现弊端。健身的方法不对,会让很多努力白费功夫,甚至产生危害。事实证明,多数人群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还有很大盲目性。

今年32岁的“程序猿”王波林告诉中新网记者,由于工作原因,自己身体在日复一夜的“敲代码”中变得愈发沉重。看着自己越来越高的发际线和越来越“无法直视”的体重,原本“英俊帅气”的他开始变得愁眉不展。

在这种逐渐加深的担忧之中,他逐渐有了锻炼身体的想法。起初先是在跑步机上跑了一个多月,但效果并不明显。“下血本”花一万多买了私教课后,王波林加剧了自己运动的频率。体重虽然略有下调,但是精神却好像一天不如一天。追问之下,他说出了他日常生活的另一个细节。

“我的工作类似于996的模式,因此我都是选择中午的休息时间去健身房。大概一周三次左右。有时候因为忙要加班到晚上,睡眠少导致二天没有精神,但是想一想自己的体重,仍旧会保持一周4-5次的频率。教练告诉我练的越多越精神,但好像事实并不是这样。”

就王波林的疑问,现在北京某知名健身房从事运动矫正的教练赵世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健身的目的有很多,但无论是为了减肥还是放松身体,都应该把锻炼的频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人群,太高的锻炼频率会导致身体的‘崩溃’。”

赵世杰表示,如果在结束了一天的疲惫工作之后,每天都要加以高强度的锻炼,对于身心的健康是弊大于利的。“就像一名足球运动员,长时间高密度踢比赛,会导致状态一天不如一天,同时也会增加伤病的频率。人体的机能都是有一个极限的,你如果越过这个极限,身体自然就会开始出现‘反抗’。”

一直而言,对于“运动量”的问题,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标准,甚至有的机构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制定一个运动频率的计划。但在包赫看来,这样的计划并没有科学依据。

“并非年纪大了频率就低,年轻就要多练。这都要参考个人的意愿和时间,根据每个人身体情况的不同,训练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比如,在训练的强度上可能会稍有差别。锻炼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现在很多健身房鼓励‘碎片化’的健身方式。其实无论如何,并非一周就必须去练习多少次。”

事实上,运动健身无处不在,刻意地去健身房只是其中的一种选择。健身房撸铁=最佳锻炼方式的观念,有些时候并不正确。

61岁的董伟方告诉中新网记者,在退休后自己加入了许多“每日一万步打卡群”,群内的人大多都是刚退休或者已经退休多年的老年人。他们每天都会监督对方,如果有人没有达到日均目标,那么需要在群里发红包并解释原因。在这样的“鼓励式”监督下,董伟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瘦掉了十斤。

在他看来,很多年轻人喜欢到健身房去锻炼,倒真没有天天多走路来得实在。“我隔壁家的小孩,经常坐车去离家很远的地方健身,也没见有多大效果。我就每天走一万多步,我看他的减肥效果还不如我呢。多走走路,挺好的。”

对此,包赫表示,全民健身并非“全民健身房”,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无论是哪种锻炼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像这样的“万步打卡群”,能给很多人提供锻炼的动力,且几乎没有成本,有它存在的价值。

《健康中国行动意见》中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分别不能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比例达到37%以上和40%以上。

这也意味着,即使在目前的“全民健身”热潮推动下,距离目标仍旧任重道远——和2030年目标相比不到7个百分点的差距代表着,需要有一亿新的锻炼人群加入。

事实上,如果能确立正确的健身观念,有计划科学地引导健身人群,那么这个目标也许并非遥不可及。(以上部分人物为化名)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6797227718672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1-10 21:21 , Processed in 0.08341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