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丝丝细雨
你能想到,唐朝人爆粗口居然就有地域歧视的成分吗?接着上一篇文章,我们继续来看唐朝人的花式粗口。
鬼 神 动 物 来 助 阵
鬼 神
唐代佛教兴盛,在皇室的引领下几乎全民信佛。佛教中的神鬼,也会在一不小心爆粗口的时候被积极运用。
“夜叉” 是梵文"Yak?a"的译音,《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记载中说,夜叉是鬼的名字,行动敏捷又迅速,相貌丑陋还喜欢害人。这么一个新鲜的“洋词”尤其受到了广大男同胞的喜爱,“母夜叉”一词直到现在大家也不陌生(笔者要做一下澄清,女性夜叉相貌美丽)。
动 物
从古到今,狗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到了双方对骂的时候,往往需要高频率使用“狗”来显示友谊。
不要以为皇帝就金口玉言不骂人,皇帝怼起人来也相当狠。
《旧唐书》曾记载过玄宗时期的宰相张说对他的政敌宇文融爆过的粗口:“此狗鼠辈(卑劣下贱的人),焉能为事!”包括我们在清宫剧里面经常能听到骂奴仆的专业用语“死奴才”,在唐代也被叫成“死狗奴”。
敦煌文书《张义潮变文》中有载:仆射与犬羊(回鹘兵)决战一阵,回鹊大败。而安史之乱中双方将领临战叫骂,更是不留情面——“你认识我吗?”“不认识你谁啊”“我是大将白孝德!”“是何猪狗!”颇有现代的反骂风采。
这里直接就把敌人称之为犬羊了,呵呵,突然想起了几年前吃瓜群众对于某位日本高层的称呼,巧妙地发挥了人类的好伙伴“狗”的象征意义。
地 域 歧 视 自 古 就 有
地域歧视历朝历代都有,唐朝的地域歧视非常严重。但跟今天不同的是,唐朝的地域歧视目标,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
唐朝时期,岭南还处于近乎是原始未开发阶段,对于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唐朝人来说,东南地区都是未开发的蛮夷之地。不信就举两个例子:
第一,唐朝的岭南地区是被被朝廷当作刑犯流放地的首选地,大文豪韩愈现在被潮汕人奉为开启潮汕人文渊薮的关键人物,赵朴初先生说,韩愈“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但朝廷并不是派韩愈来广东振兴文化来的,而是贬谪到此处罚悔过。
第二,唐朝宫廷里太监主要来源地就是岭南,太监可不是岭南地区的特产,而唐朝宫廷每每选择将岭南的幼童作为宦官来“培养”,可见岭南地区在唐朝的地位低下。
在语言层面,岭南地区由于尚未开化,民风彪悍,被称之为“獠子”。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獠子”本来是针对楚人来说的,楚国的地域范围大致在湖南、湖北地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朝,楚地几乎已经完全与中原文明融为了一体。华夏版图进一步扩大到了岭南地区,所以这一地区的人民就成了为帝国全新的歧视对象。
地域歧视不仅对内,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开放包容性极强的盛世王朝,民族交流和通婚都是常态,因此对外来民族普遍友好。
但是怒火一上头,“非我族类”的封建思想还是要出来作一下怪的。本来“夷、狄、戎、蛮”自周朝时就是对中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卑称,但是我们知道李唐皇室起自于北周鲜卑政权,世代通婚什么的……因此一般爆粗口,就直接上民族称呼了。
《旧唐书》有载,玄宗时期具有高丽血统的名将高仙芝,有一次触怒了他的上司,上司破口大骂:“啖狗肠高丽奴!啖狗屎高丽奴!”这个骂法毫无皇帝的架子,都是大白话,连翻译也都免了。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盛世王朝,其文化之繁盛,民俗之生动,仅于这些不太雅观的“粗口”中,也可见一斑了。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5778732537152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