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俨然已成为华为手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标签之一。很多人也许认为科技含量主要依靠高额研发投入,但好的科技产品绝不一味强调技术,真正为产品注入灵魂的,恐怕是科技背后蕴藏的人文思考。
手机构筑的审美新秩序
手机对现代人来说是形影不离的装备。如果有可能的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手机能有符合自己诉求的独特外观,成为自己人格的一种外部延伸——这种人文诉求是既现代又现实的。现今智能手机的总体形态,大体上都遵循着相似的概念,整个行业长时间处于个性缺失、流于同质的漩涡中。
在手机产品整齐划一的美学秩序已经主导行业长达10多年的背景下,要输出一种差异化的审美倾向并确实影响到用户,是很困难的。但华为不仅想做纯粹的技术革新,也想建立属于自己的美学秩序体系。
“华为P系列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代表着华为的美学高地,也承载了很多华为对于品牌、美学以及设计的思考。”
——华为手机Product Brand Image部总监苏婷婷
华为希望P系列能够代表个体的灵感、格调以及可能性。P系列的核心美学秩序,建立在广义的“设计”和“摄影”之上。而无论设计还是摄影,都与美和创造直接相关,即与人的感性和能动性紧密相连。
华为P系列蕴含经典摄影语义
从P20系列开始,华为在系列的设计上融入了完全以摄影为导向的语义:用户横置手机拍照时,其姿态即呈现摄影行为的原生样貌。这让热衷摄影的人体验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回归原点的快感。
华为P30 Pro赤茶橘
华为P30 Pro
当然,P系列更重要的设计理念体现在配色上。在P20系列上,华为截取光弧上最奇妙的一段,首创了具有渐变特性的“极光色”配色,以“视觉不确定”的特性给用户带来动态的兴奋和刺激。今年,华为手机设计团队又在P30系列中带来了面向高级时尚品味的“赤茶橘”配色和致敬大自然、传递更松弛情绪的“天空之镜”配色。这些更加大胆、前卫的高级配色设计,对整个手机行业来说已经成为重要启迪,启示手机厂商更多体察当今用户已日渐深远的潜在诉求、更多释放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考,为产品增添人文附加值。
从全民手机到全民摄影
外观设计体现的是产品外在的人文关怀和先进的材料加工工艺,而华为手机的影像实力则展现了华为在影像方面的硬核科技和对全球影像文化趋势的把握。
智能手机不断向专业影像设备靠拢,对普通人来说意味着摄影设备和技术门槛的降低。而网络带宽的飞速增长、社交媒体的不断涌现,则让影像的消费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全民摄影、全民影像社交的时代迅速到来。
华为与徕卡的合作正是在这种全民摄影成为风潮的背景下促成的,华为的初代“徕卡双摄”P9,凭借像素数量相同的彩色和黑白摄像头对于色彩信息和灰度信息的分别捕捉,实现了画质表现的大幅度跃升,而惹眼的“徕卡色彩”的加持,也助力P9系列达成更高的摄影表现力。
徕卡双摄方案随着华为手机的两条旗舰产品线先后经历P9系列、Mate 9系列、P10系列和Mate 10系列,对手机摄影的全球化趋势起到了推动作用。两年的时间里,华为手机摄影性能出众这一印象深入人心,并且其独树一帜的徕卡色彩和高精细的黑白照片表现力最为值得称赞。特别是2017年,以街头摄影而闻名的玛格南摄影师Alex Webb应华为之邀,来华担任首届“华为新影像大赛”终审评委以及“华为新影像大师班”讲师。Webb亲自使用Mate 10 Pro机型在上海实地取材拍摄,展示了华为徕卡双摄系统的实力和高易用性。
玛格南摄影大师Alex Webb使用华为Mate 10 Pro进行创作体验(2017)
对于手机摄影而言,徕卡的意义并不在于品牌输出、也不在于技术输出,更重要的是文化输出,也正是传承着影像文化,才让徕卡这一关键词成为手机摄影发展史上最为独特的印记。
“新影像”,不止所见
“不止所见”是华为新影像大赛一直沿用的slogan,深层的含义是华为希望通过赛事平台和全世界的用户一起挖掘手机摄影的更多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一方面持续推动手机摄影技术的升级,向用户开放更为强劲的摄影性能,另一方面也打造了新影像大赛,为用户开辟了一个探索“新影像”的舞台。
2017年3月,华为推出的P20 Pro创新性地启用了徕卡三摄影像系统,在手机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超的感光性能、变焦性能、防抖性能和高智慧的AI应用功能等,让普通用户能轻松地实现极暗场景拍摄,即便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也能做到长时间曝光拍摄,此外,长焦能力也能做到轻松拍到远处的特写,还能借由AI算力获得画面的稳定性、惊艳的色彩和以假乱真的浅景深模拟效果。这款产品让用户切实感受到“不止所见“的意味:即使是肉眼察觉不到的景象,仍能切真地记录下来。
同年的新影像大赛还特别的新增了“夜之美”单元,在此之前,新影像大赛的参赛单元设置就以打破常规不落窠臼而闻名,而“夜之美”单元的设立不仅仅是迎合P20 Pro超强夜景拍摄能力的举措,本质上也折射出了手机影像科技的发展脉络,同时大大鼓励了用户开放思维进行暗光题材创作。而当届赛事的最终总冠军,即出自这一单元。
2018华为新影像大赛总冠军、“夜之美“单元冠军作品《Caught in a Beam of Lig
“令人惊叹的影像,既营造了气氛又极具神秘感。我的目光一直被这件作品深深吸引,堪称诠释‘新影像’的一个绝佳范例。”
——2018新影像大赛评委、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Alec Soth
今年,华为在手机产品和影像文化两方面又都继续迈进。3月份推出的P30 Pro,大胆采用了RYYB排列的感光器滤色镜,将感光性能再次大幅度提升;引入浅望式结构的5倍光学变焦摄像头,结合成熟算法更实现了高达10倍的无损混合变焦功能;加入ToF,通过硬件能力令景深模拟效果大幅精进。可以说P30 Pro带来的影像震撼足以让用户充分体会全新的“不止所见”概念——当然,也不能忘记在Mate 20系列中便已得到展现的优质超广角拍摄体验。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地理位置”单元投稿作品 型号:P30 Pro 作者:Free
*华为手机引入高画质长焦摄像头后,为消费者打开了基于不同空间感进行创作的思路
除了产品功能上的丰富和进化,今年的新影像大赛也有着不同以往的高规格——共有4位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将来华参与大赛终审,分别是:《阿富汗少女》的作者、大名鼎鼎的Steve McCurry、以“艺术报道“著称的Gueorgui Pinkhassov、25岁时便已加入玛格南的年轻有为的Bieke Depoorter以及第二次出任新影像评委的”摄影诗人“Alec Soth。而在完整的评委团中,还有两位重量级的摄影界名人:曾获普利策奖的著名华人摄影记者刘香成(已是连续第三届出任评委)和在时尚摄影界炙手可热的Erik Madigan Heck。
构建如此高规格的“全明星“评委阵容,令人不得不相信华为面向影像文化领域抱有巨大决心。也许,华为从一开始踏入影像圈层时,就注定了它将推动基于手机摄影的全球影像文化新浪潮的进一步发展。“新影像”所承载的“不止所见”的边界到底将延申至何处?这样的人文探索,确实值得期待和见证。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的征稿进程将在七月底结束。若是想要以参与投稿的方式来成为这场影像变革的见证者,不如马上行动起来,自由地创作、把握最后的投稿机会。大赛的各种奖项都很诱人——等待总冠军的不仅有2万美元的“新影像创作基金”和一部P30 Pro手机,甚至还有受邀赴法国参加Paris Photo大展的机会——这可是殿堂级的艺术展示舞台。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5244157427778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