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3727|回复: 13

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师给学生20元买鞋,学生赠老师一套楼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1 22: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8年前,老师为远在东北的贫困学生陈志德寄出了20元钱,让他买双棉鞋,温暖了学生的脚;26年后,学生为老师买了一套楼房,温暖了整个社会。

这不是小说的杜撰,也不是电视剧的演绎,这件事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

老师是张秀荣,1973年在武川县第一小学初中部任教,1979年调往武川第二中学,1983年再次回到武川第一小学,直到2003年退休。

学生叫陈志德,1978年,他上初二,成为陈秀荣的学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对师生的故事。

7月15日,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已退休的张秀荣老师家里。

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师给学生20元买鞋,学生赠老师一套楼房-1.jpg



“我从第一小学毕业,又执教在第一小学。这里承载了我难以忘怀的记忆。“””张秀荣说。

这位七旬老人,面容清癯,用一个发卡卡住花白的头发,干净利索,身上散发出淡淡的雪花膏味。

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师给学生20元买鞋,学生赠老师一套楼房-2.jpg



她的家也像她一样收拾的干净利索。

一台老式缝纫机摆放在客厅显眼处。一个装有“稻香村”的红色盒子擦得锃亮。

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师给学生20元买鞋,学生赠老师一套楼房-3.jpg



张秀荣老师说,“这个盒子多年了,但是我一直舍不得扔掉,因为这里装的是陈志德到北京出差给我专门寄来的月饼。”

对陈志德的第一印象:家穷、刻苦

回想起那些年的那些事,张秀荣老人脸上泛起了笑容,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时光中。

那是1978年9月的新学期,张秀荣记得,那时自己毕业参加工作没几年。

当时武川县第一小学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张秀荣任初二年级班主任并教数学课,那年,她与学生陈志德相识。

“家穷!刻苦。”这是张秀荣对陈志德的印象。

在张秀荣的记忆中,陈志德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好。他对知识的那种渴望,让张秀荣常常勉励自己,一定不辜负每一位学生。

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六点半到八点,张秀荣都给学生们辅导作业。

和现在的各种补课班各种收费的教育乱象相比,张秀荣说,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额外的辅导算补课,更没有想到向孩子要补课费。

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师给学生20元买鞋,学生赠老师一套楼房-4.jpg



辍学——

初三刚开学,张秀荣在学生中没有发现陈志德。

“他去哪儿了?”

那是一个礼拜天,张秀荣老师骑着二八自行车和几位同学一起到距离武川县城5里地的尹家沟村去找陈志德。

推门进去,家徒四壁。不用问原因,张秀荣就知道陈志德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了。

年轻的张秀荣老师当场就哭了,她对陈志德父亲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张秀荣记得,当时她把陈志德抱在怀里,自己的泪水打湿了陈志德的头发。

在张秀荣的说服下,陈志德父亲终于点头,同意了孩子继续读书。

“孩子比以前更加用功”,而张秀荣也更加关注陈志德的学习和生活。

在之后的学业中,陈志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武川县重点高中。

可是不幸再次降临到陈志德身上——母亲因病去世。

这次,陈志德并没有辍学,而是擦干眼泪继续求学。

录取——

“38年前,也是你们(记者)来的这个月份,陈志德总分数全武川县第二,被长春地质学院录取。”

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师给学生20元买鞋,学生赠老师一套楼房-5.jpg



坐在沙发上,阴云中透出的阳光,映射在张秀荣老师苍老的脸上,老人陷入了回忆当中。

“那天中午,陈志德连跑带跳地来到我家,大叫着:‘张老师,我收到了长春地质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有城市户口了……’”

“我们都很激动。那天,我记得陈志德穿着一条已经洗得发白的劳动布裤子,裤子下半截还接了一块蓝色的补丁。”

命运总是让人在苦难中接受洗礼,要么沉沦,要么崛起。读大一的时候,陈志德的父亲也患病去世了。

父母不在,还有老师的爱。对陈志德,张秀荣像母亲一样张开了双臂。

上大学就带了70块,张秀荣寄去

20块,让学生在东北买棉鞋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张秀荣说,陈志德上大学时,全身上下总共就带70元。

而坚强的陈志德却始终不开口向别人求助。

一次偶然的聊天,张秀荣在陈志德同学那里了解到一个让她惊讶不止的事情:“大冬天,大东北,没棉鞋!”

得知消息后,张秀荣立即从当年每月37元的工资中,拿出20元寄给远在长春的陈志德,并嘱咐他,“志德,买双棉鞋穿。”

可是,陈志德没舍得花掉这20元,又把钱还给了张秀荣老师。

不是这20元钱的情分,而是师生的缘分。

那一年,陈志德大学毕业,到老师家向老师汇报在外求学的情况。第二天早上,张秀荣发现,一张纸上写满了一位她曾经教过的女同学的名字。

张秀荣明白了。

她拉着陈志德的手去找这位女同学。也正是张秀荣的鼓励和支持,她的两名学生最终喜结连理。

10万元给张秀荣买房

陈志德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也都相继离开武川。陈志德大学毕业后,又到大庆石油研究院读研究生,之后又读了博士。直到2003年,才开始工作。

陈志德每次回到内蒙古时,总会第一个给张秀荣打电话,第一句也总是“咱家能住下吗?”

“家里有地方,回家住!”张秀荣每次都这么对陈志德说。

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师给学生20元买鞋,学生赠老师一套楼房-6.jpg



2007年,张秀荣60岁生时,班里的学生都来给她庆生。当时,陈志德有事未能成行,但是他给张秀荣打电话说:“我给您补过一个吧!”

那天,陈志德带着10万元现金来到了她家,说,要用这钱买一套楼房:“房本写您的名字。”

没等张秀荣拒绝,陈志德已经联系在武川工作的同学给张老师找一套合适的房子。

“孩子哪来这么多钱,一下给了我十万!”至今,张秀荣还在念叨这件事。

“怎么想到给张老师买房子?”曾经有人问陈志德。

“没有张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在外地,平时照顾不上张老师夫妇。他们一直住在没有厕所和上下水的平房里,如今他们都上了年纪,我就想着给他们买一套楼房,安度晚年。”陈志德这样回答。

“自己的子女也做不到这样啊。”张秀荣擦拭着眼角,哽咽了。

“我养您老”——

从平房搬进宽敞明亮带厕所和上下水的楼房里,张秀荣夫妇内心说不出的高兴。

张秀荣回忆,上高中时的寒暑假,陈志德总爱在张老师家住几天,替张老师扫院子,看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陈志德上大学后,每次回来总要给张秀荣带点礼物。尽管张秀荣为此没少“批评”他,可他“知错不改”。

参加工作后,虽然不能总回来看望张老师,但陈志德 心里一刻也没有忘记过。

陈志德得知同乡的一个学生考到长春后,每逢这个学生假期时,他都会托这名学生给张秀荣带钱。“每年捎1000元,连续3年”。

这个同乡毕业后,没有办法再往回捎钱。但陈志德知道张老师有高血压,就给她往回快递药物。

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师给学生20元买鞋,学生赠老师一套楼房-7.jpg



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师给学生20元买鞋,学生赠老师一套楼房-8.jpg



“这药很贵,他一买就是好多盒。”张秀荣满脸幸福地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她和陈志德的微信对话。

“张老师,药您要按时吃,在快吃完前,您跟我联系,我再给您快递回去。”

“这种药在咱们这里也能买到,别再往回寄了。”“张老师,这个药和您说的不一样。”

3年前,张秀荣老伴儿去世,剩下她一人住在这套70平米的楼房里。

陈志德跟张秀荣说,“张老师,跟我到长春去吧,我养您老。”

其实,除了陈志德,张老师对班里的其他学生也关爱有加,直到现在还能叫上许多学生的名字。

张秀荣老师的学生韩耀成说,正是因为当年张老师一句:“韩耀成怎么就没考上大学?”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让他有勇气再复读一年,最终考上大学。

7月16日,呼市武川县,又下起了小雨,但没有影响张秀荣老师的早起锻炼。

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的身体健康了,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们在一起……

张丽清 李艳红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46129744907474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1 22: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师给学生20元买鞋,学生赠老师一套楼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1 22: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给学生20元买鞋,学生赠老师一套楼房——恩重如山师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1 22: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1 22: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建议将这篇文章列为中小学的课外读物,传颂老师的美德,铭記学生感恩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1 22: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满的师生情谊。我也有过一位,像张老师那样慈爱的初中语文老师(班主任),在我的老师嘴里,从来不会大声喝:“你真笨”“这样教你都不懂!”之语。她的爱心和谆谆教诲,让我们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有次,教数学的老师因一道题,把班上的一个女同学骂得花容失色,我们的老师刚好站在教室外,立即冲入来,对数学老师变脸:你不喜欢我的学生,可以教其他班级,但请你尊重我的学生,别骂他们…我的学生是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带到初中的,如同我的儿女们。老师责备数学老师时,眼眶泛着泪花(这是我们这班同学一生无法忘怀的情景),数学老师立即向被骂的那位女同学道歉。老师叫我们愿谅数学老师的同时,说了一句:同学们,中考将至,别给你的老师丢脸,为老师争口气吧!结果,我们班上的48位同学,全部考上县重点中学。到学校领入学通知书,全班同学逐个拥抱“母亲”老师,临行临别,老师讲:万里长征,才算开始,虽然全部同学都考上县重点中学,不能松懈学习啊?老师只能教到你们这一阶段了,入读高中,好好听课,三年后,老师再要看你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女同学们把老师抱在中间,哭得一塌糊涂。三年后,全班个个考上大学(只有八个是三本的),相约于老师家里,老师戴起老花眼镜,逐个按大学通知书上的名字宣读,喜悦之情,荡漾在老师苍白的脸上。
那夜老师宣读我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起,我们相约,大学毕业后,不管在哪里就读,不管毕业后分配到哪里,也不管结婚在哪里:相约,每年全班同学,天南地北,以老师为中心,回家乡在老师家相聚(因我们都是从小一个村长大的)。几十年来,我们做到了。现在,我们的老师已经七十八岁了,银发飘飘,却依然美丽。
祝愿我们如母般的老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1 22: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篇文章,泪水模糊了眼睛,人这一生,遇到一个引路人,是你一生的福气。这点我身有体会,我儿子,在小学,中学高中一直没遇到好班主任,尽管脑子聪明,最后没办法,弄到宁国职业技术学院,五里铺,遇见了人生的引路人,帮他生活,学习很多忙,终于走上了正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1 22: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有一对老师夫妇,现在中国作家协会都有他们的名字。他们夫妇俩为了学生补课经常把锅烧漏了,补课也是免费的。为了穷人家孩子上学,工资基本上全给孩子们交学费了。甚至到了大学,高老师教我们汉语言文学,她觉得我们写作方面有待提高,还把她老伴王老师叫来免费给我们补课。后来过了一年,王老师得了癌症,住在北京,因为多年来没有存下钱,也没有得到太好的治疗。我们想捐钱,高老师不愿意,后来说一人十块钱,发一本书才愿意。想一想啊,他们都是教授啊,没存下什么钱。只要学生打电话找她们,老师全都帮忙,还帮毕业许久的同学看过孩子。有一次,学校要把路边大杨树给砍了,领导们都通过了。学生们不愿意,因为走那一段路太热了没有树。可惜领导不听我们的。我们把高老师请出来了,高老师就在学校门口等校长们进校门。校长见了高老师,麻溜的下车,高老师好一顿批评教育,树保住了!还有好多好多说不完的事情!听说王老师葬在了八宝山,那一天,天南海北的学生来了好多好多,花圈摆的一眼望不到边,哭声震动了整个八宝山!高老师说:他走了,他说他太累了,想休息了,让他好好休息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1 22: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82年秋季入职的民办教师,93年做初中班主任,月工资53.16,为一贫困学生垫付学费。后来小学任教期间给困难女生赠过衣物,还有黑白电视机。曾经的付出和努力问心无愧,愿学生们都好。2023年底退休,即将安度晚年。青葱年代,岁月无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1 22: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也有一位这样的老师,帮助过一位学生。那时候穷,学生吃穿都成问题,离家又远,老师帮助了他,鼓励了他,考上了大学。后来学生成为了封疆大吏、副国级领导,每次回老家,必跨县来看望老师,传为佳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4-20 00:18 , Processed in 0.07864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