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073|回复: 0

为什么我们总认为癌症一定治不好?要知道你的心理状态一样很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1 05: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才35岁小张已罹患肝癌4年,对他来说,最难熬的手术、放化疗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但依然有个时间节点会引起他的巨大不适和恐惧——每年例行的复查。在复查的日子来临前,他甚至觉得就像在等待审判一样难熬——既害怕自己的“成绩”不够好,又担心这次的“成绩”好只是暂时的。
相信这种拖延甚至逃避复查的现象在癌症患者群体中很常见,为什么?
因为与“癌症”、“复发/转移”这几个词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都容易产生不舒服的联想,令人心生恐惧。原因是这些词汇被约定俗成的标签化了。
NO.1 心理状态,决定你的身体状态
哈佛大学心理系第一位终身女教授埃伦·兰格(Ellen J·Langer)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也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母”和 “正念之母”,曾经在1979年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时空胶囊”心理学试验:

兰格教授和学生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这个地方被布置得与20年前(即1959年,编者注)一模一样。

他们邀请了16位老人,年龄都在七八十岁,8人一组,让他们在这里生活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都沉浸在1959年的环境里,他们听上世纪50年代的音乐,看50年代的电影和情景喜剧,读50年代的报纸和杂志,讨论卡斯特罗在 古巴的军事行动,美国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

他们都被要求更加积极的生活,比如一起布置餐桌,收拾碗筷。

没有人帮他们穿衣服,或者扶着走路。

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循现在时——他们必须努力让自己生活在1959年,而控制组用的是过去时——用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1959年发生的事情。

实验结果是,两组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他们刚出现在朗格的办公室时,大都是家人陪着来的,老态龙钟,步履蹒跚。

一个星期后,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血压降低了,平均体重增加了3磅,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不过,相比之下,实验组即“生活在1959年”的老人进步更加惊人,他们的关节更加柔韧,手脚更加敏捷,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更高,有几个老人甚至玩起了橄榄球。

局外人被请来看他们实验前后的照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其实我们都好奇,那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的大脑和身体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交互。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老人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于是身体做出了相应的配合。
为了维持时间感,那些“活在1959年”的老人必须付出更多的“专注力”,即更有意识的“活在当下”,因此他们的改善更明显。虽然不至于“返老还童”,但这个实验至少证明了,我们生命最后阶段的衰老并非是不可逆转的。

为什么我们总认为癌症一定治不好?要知道你的心理状态一样很重要-1.jpg




▲埃伦·兰格教授2019年6月参访乐和新医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 兰格教授说
“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关于衰老的很多思维定式是经不起推敲的。
我们固执而轻率地认定衰老和能力减弱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思维定式往往极具杀伤力。当我们发现自己记性越来越差时,最现成的解释似乎就是——我们老了,而很少再去寻找其他的可能性。事实上,很多心理实验都证实,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与环境暗示很有关系。

NO.2 因疾病产生“不好”的心理感受,也与环境暗示息息相关
疾病是身体的一种非正常生理状态,疾病的进展会从肉体的不适过渡到心理和精神的异常。
大部分癌症患者及家属被“焦虑”、“担忧”、“害怕”、“痛苦”等情绪时常缠绕左右,进而有时甚至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清华大学的张明徽教授在从事癌症免疫治疗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影响患者愈后的因素并不仅限于他们选择了哪些治疗手段/技术,
还包括了积极心理、家庭关系、医疗人文关照等多方面原因而共同形成的结果。

为什么我们总认为癌症一定治不好?要知道你的心理状态一样很重要-2.jpg




▲埃伦·兰格教授海报签名
所以他认为医学不能仅单纯定义为研究和治疗疾病,它其实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更应该是一门集科学、心理、人文、哲学、逻辑等多学科的综合。目前肿瘤的临床治疗还处在“战术”的层面上,专注于杀死肿瘤细胞,探讨如何实现多学科综合诊治的阶段。
自然科学可以解决了医学的一些问题,但解决不了医学的全部问题。
对于疾病的理解,张明徽教授与兰格教授达成了共识,埃伦·兰格教授并于今年6月中旬来到北京乐和新医诊所。分别来自心理学、免疫学两个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沟通与对话。

为什么我们总认为癌症一定治不好?要知道你的心理状态一样很重要-3.jpg




▲埃伦·兰格教授受聘为乐和新医顾问

NO.3 对癌症患者进行积极心理的干预,会产生奇迹吗?
埃伦·兰格教授认为大多疾病都由压力引起。“疾病”也可以是一种心理学的概念。癌症本身并不会引起压力,引起压力的是我们面对“罹患癌症”的观点。
医学是一种不完美的科学,它能提供的只是概率,一种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到了病人那里,却经常被作为唯一的正确答案接 受下来。
事实上,任何一种疾病,一旦落到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有他的特殊性,没有一个人是概率,没有一个人是“大多数”。“我并不反对传统医学,”她解答道,“我只是反对对医学检查和医生的无条件信任与依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无意识状态——我们太容易接受一种疾病的标签了,比如癌症、抑郁症等。”

为什么我们总认为癌症一定治不好?要知道你的心理状态一样很重要-4.jpg


▲关于健康、疾病和衰老必须知道的真相——《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埃伦·兰格 著
就如同“时空胶囊”试验,老人们把注意力放在“年轻”的时光上,身体就展示出“年轻”的模样,心理状态也许会决定着身体状态。
那如果我们引导癌症患者的注意力放到罹患癌症之前的时光上,同样的事情是否也会发生?
兰格教授对此充满信心,她认为自发性的痊愈比我们认知的更常发生。而张明徽教授在与癌症患者多年的接触中,也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愈”效果与医生们的预言截然不同。

为什么我们总认为癌症一定治不好?要知道你的心理状态一样很重要-5.jpg




▲埃伦·兰格教授和张明徽教授为“兰格-张 正念心理研究中心”成立共同揭牌
两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在对癌症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干预研究方向上产生了共同的兴趣——“兰格-张 正念心理研究中心 ”于2019年6月在乐和新医诊所正式挂牌成立。
两位专家还计划在将来某个适当的时候,联合开展一项针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积极正念的心理干预的课题研究。以期待能真正为癌症患者的愈后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可能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19424396213621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0-3 17:25 , Processed in 0.12605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