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川滔滔,茹水潺潺,两河东注,相汇于覆钟山下。覆钟山巍然耸立,钟灵毓秀,见证了黄土大塬千百万年的历史。
01
覆钟山远景
地老天荒
1974年10月11日,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古脊椎动物专家贾兰坡先生来北石窟调研后,在庆阳地区座谈会上对庆阳化石的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保护提出要求:“把它保护下来,不要破坏,咱们(庆阳)这个地区,要比一个小国家都大,在中生代以前是海,中生代以后就成大陆,庆阳的鱼化石,是白垩纪,一亿多万年。”
01
02
鹿角化石
人文肇启
上世纪七十年代,北石窟寺研究所张鲁章先生在这里发现了旧石器,器型主要有:石核、尖状器、石片、刮削器、球形石等,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确认是早于丁村的旧石器中期。茹河口旧石器,巴家咀姜家湾旧石器,把整个黄土大塬的人文历史向前推进了十多万年。
距今10000至4000年间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古人类密集居住。至今在这里还保存着“陶复陶穴”的雏形。
周穆王西伐并会见王母,是周王朝疆土拓展的历史见证,也是西北地区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重修镇原县志·舆地志》“覆钟山”云:“相传周穆王登之以望回中山,有憩息石犹存。”
02
03
新石器时期有九层白灰地面的居住遗址
丝路通衢
北石窟区域是陇东早期人类生息繁衍、交流交融的中枢,秦汉以后发展成网状丝绸之路在陇东的一个重要节点。附近有5条古道在这里交错,其中最长一段石道坡3180米,属丝绸之路“萧关道”的一段。石道上有长期碾轧形成的车辙印,可见当时车来人往的繁华景象。
公元23-24年间,东汉史学家班彪从长安出发,至安定,经此道路去凉州,作《北征赋》。宋金之后历代修垫,到元代至正七年(1347),李授进组织修缮,并在崖壁上雕刻了修造古道的题记。
03
04
留下车辙印迹的丝绸之路古道
宝相庄严
北魏陇东开窟造像蔚然兴起,永平二年(509年),北石窟寺正式创建,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和宋、元、明、清各代不断开凿扩建。现存大小窟龛308 个,造像2429 身,石碑8通,阴刻和墨书题记152方,壁画彩绘90多平方米,古建筑遗迹3处。北石窟佛教艺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04
05
北石窟寺
礼佛揽胜
覆钟山北石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人文历史,自古就是人们心向往之的风水宝地和文化圣地,吸引四面八方的客人纷至沓来,或访古揽胜,或游逛庙会,或焚香拜佛,或途经留宿,或祈求福报,或倾诉衷肠……
05
06
宋代绍盂兰会记碑拓片
灯火相传
覆钟山见证了陇东历史上多少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见证了多少辉煌灿烂和沧海桑田,覆钟山如同眼下蒲茹两河,一如既往向东流。
06
北石窟寺作为庆阳市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地,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是农耕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交融荟萃的缩影,是庆阳历史文化遗产中分量最重的一块宝地。
为了充分发挥北石窟寺区域内资源优势,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做好社会教育和旅游文化接待服务,讲好文物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在社会教育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遵照《敦煌研究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安排意见》,制定《北石窟寺社会教育部服务改革与收费方案》,已获庆阳市发改委批准。
作者 孙玉珍
陇报君推荐
泪目!庆阳一男子因病去世,家人含泪捐献器官...
“一定要平安归来”西峰这5个孩子偷偷跑到消防队做了这事!网友:暖哭了
庆阳市委市政府与圣农集团正大集团等企业举行座谈
2019年庆阳市中小学校公开招聘师范类紧缺专业人才公告
值班主任 郝芳 责任编辑 范亮
陇东报社新媒体部
-8353311
0934-6660011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781187997507261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