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202|回复: 6

何谓地质时代、地质年代单位?何谓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6 05: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球地质历史演化概述
我们现在居住的这颗宇宙中小小的行星——地球,形成于距今46亿年前。她的幼年整个球体曾处于高温熔化的流体状态,图2.1这颗星球随着时间的演进缓慢地、逐渐地冷却下来,熔融的岩浆不断发生分异作用,一部分岩浆下沉形成原始地幔,一部分富含硅铝质(Si~Al)的岩浆在地表固结成为原始地壳,而另一部分的流体物质也发生分解,分别形成酸性的水圈(H2O)和二氧化碳(CO2)为主的大气圈,从此,幼年期的地球具备了早期层圈的雏形。

何谓地质时代、地质年代单位?何谓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1.jpg




图2.1 幼年的地球曾处于高温熔化的流体状态
自46亿年前地球形成一直到现在,按地质时期的时间划分,她走过了漫长的地质历程。
冥古宙
首先,度过了近8亿年或更长一段尚无生物存在、没有留下任何岩石记录的时期——冥古宙,英文名称叫Hadean,地质代号是HD,它走过的时间是46亿年~38.5亿年。
前寒武纪
38.5亿年前开始至5.4亿年,是更为漫长的前寒武纪,英文名称叫Precambrian,整个前寒武纪延续了33.1亿年,这一时期是地球最古老、最漫长的一段地质时期,它包括太古代(又称始生宙)、元古代(又称原生宙),这一段地质时期属于隐生宙,也就是说在很长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没有生命体的时代。
太古代,又称始生代)、,始于距今38.5~25.0亿年,英文名称叫ArchaeozoicEre,地质代号是Ar。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还没有生命体出现,只有那剧烈构造运动、凶猛频繁的火山爆发、地下岩浆的侵入作用,使原始地壳表层的岩石和早期岩浆岩普遍发生变质,这些变质岩构成了原始大陆的主体。
距今32亿年左右,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甲烷、氨等有机物质逐渐增多,各种条件均衡适宜,由此海洋中诞生了地球最初生命体——低级生物菌藻类。
太古代末发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地壳运动,伴随着全球性的火山喷发,发生了一次地壳演变过程中最大的地质事件,在我国这一地质构造事件称为五台运动。
元古代(又称原生代),始于距今25.0~5.4亿年,英文名称叫ProterozoicEra,地质代号Pt。元古代时期已出现很多菌藻类和微古植物,所以也称为这个时期为菌藻植物时代。

何谓地质时代、地质年代单位?何谓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2.jpg




距今18亿年,在我国华北地区发生一次重要的地质事件叫吕梁运动,它活动了数亿年,在燕山地区出现规模巨大的地壳开裂扩张、地面下陷为广阔的低坳地带,地质术语叫燕山裂陷槽,致使海水逐渐涌入这个裂陷盆地,出现广阔的海侵,海域占据了陆地,海洋中富含碳酸钙镁的物质不断沉积,年复一年在整个华北地区形成巨厚的海相沉积地层。
距今8亿年,又一次出现的地质构造运动使地壳隆升,数亿年形成的海相沉积地层普遍抬升为陆地,巨厚的碳酸盐岩为主的岩层经过长时期的风化剥蚀、岩溶流水作用,最终构成我国北方华北地区特色岩溶地貌
新元古代末,海洋中出现了著名的低级古生物——埃迪卡拉动物群,这些生物以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和介壳动物类为主,但是,至今仅发现这些动物保存下来的印痕化石和遗迹化石。
古生代
古生代,属显生宙第一个地质时代,延续时间为2.93亿年。古生代的英文名字叫Paleozoic Era,地质代号是Pz。
古生代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晚古生代也是三个地质时期,分别是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早古生代:距今5.43~4.10亿年,英文名字叫LowerPaleozoic,它延续了约1.33亿年。由早到晚经历了寒武纪(∈)、奥陶纪(O)和志留纪(S)。
从寒武纪开始至奥陶纪发生广泛的海侵,形成广阔的陆表海,在这里沉积了巨厚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这一时期海洋占了地球表面很大的面积,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的为主发展的时代,其中以三叶虫、笔石、珊瑚、鹦鹉螺、腕足类、棘皮动物等最为繁盛;植物界仍以水生菌藻类为主。
晚古生代:距今4.10~2.50亿年,英文名字叫Upper Paleozoic。它经历了泥盆纪(D)、石炭纪(C)和二叠纪(P)三个地质时期,延续了整整1.6亿年。
晚古生代地壳运动频繁,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广泛沉积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和含煤岩系。生物界的陆生生物逐渐繁育起来,鱼类、两栖类繁盛,除早古生代已有的门类外,还出现了低等菊石类;植物界则孢子植物繁盛,而在晚期出现大量裸子植物。

何谓地质时代、地质年代单位?何谓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3.jpg




晚古生代中晚期,石炭纪和二叠纪各大陆形成了以蕨类为主的大片森林,是地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中生代
中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二个地质时期,距今2.50~0.65亿年,延续时间为1.85亿年,它包括三叠纪(T)、侏罗纪(J)和白垩纪(K)三个地质时代。中生代英文名字叫MesozoicEra,地质代号为Mz。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和“菊石时代”,这一时期陆上爬行动物和海洋中菊石类空前繁盛,植物界则以裸子植物类为主。
三叠纪中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印支运动,以及晚侏罗世开始到白垩纪结束的燕山运动,是由我国地质学家翁文灏、李四光先生命名和确立的著名的地质构造运动,这次运动使整个地壳重新活化,海变陆、陆变海,发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多期岩浆侵入与火山喷发,堆积生成陆相火山—沉积地层;局部地区出现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它是整个华北地区典型的大陆内部板块中的造山运动。在这个活动频繁的地质时期,同时在不同大陆板块出现了气候与生物系统的极大变革。
三叠纪末,泛大陆开始解体,北部的劳亚古陆和南部的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印度洋、大西洋扩张,中生代末形成现代大洋和大陆的分布格局。
随着中生代的结束,由于地球地质环境的演变,中生代统治生物界一时的恐龙和海洋动物菊石类相继灭绝。

新生代
新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三个地质时期,是地史时期中最新的一个代,也是延续时间最短的一个时代,它开始于距今6500万年延续至今。它经历了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三个地质时代。新生代的英文名字叫Cenozoic Era,地质代号是Cz。
新生代开始时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与现代趋近一致,动物和植物的种类也与现代接近。中生代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部分绝灭,繁盛的裸子植物也迅速衰退,继而为哺乳动物发展演进和被子植物的极度繁盛所取代,因此,新生代又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或哺乳动物时代。
古近纪和新近纪,是新生代的早期两个地质时代,延续时间距今6500~260万年,英文名字分别叫Paleogene和Neogene,地质代号分别是Pg和Ng。
古近纪(Pg),已形成的山系继续隆起,山势与现代相近,此时的世界气候分带已经比较明显,许多地方发现反映不同气候的沉积物。
新近纪(Ng),古地中海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喜马拉雅运动致使地壳发生多次间歇性抬升。在我国的华北地区形成山地的多期阶地、多级夷平面,岩溶地貌得以继承发展,生成不同层面的溶洞群。新近纪末,地球上开始有了古人类活动的足迹。
第四纪,是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延续时间距今260万年~至今,可划分为更新世(PleistoceneEpoch)和全新世(HoloceneEpoch)两个时期。第四纪英文名字叫Quaternary,地质代号是Q。
第四纪(Q)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纪,它是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冰川活动的少数几个纪之一。这一时期被子植物高度繁盛,促进了哺乳动物的发展进化。

何谓地质时代、地质年代单位?何谓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4.jpg




在第四纪干湿及冷暖气候交替波动,更新世出现了全球范围的冰期和间冰期。在冰期,干冷气候条件的特殊环境下形成了厚层的黄土堆积。没有冰川的地区,则有潮湿和干旱时期的交替。

该文来自中文期刊《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8年第4期

何谓地质时代、地质年代单位?何谓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5.jpg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465274514238346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6 05: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铝原子核和电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6 05: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想弱弱的问一句,迪迦奥特曼是属于哪个地址时代的?[害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6 05: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6 05: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6 05: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6 05: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1-16 11:07 , Processed in 0.10181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