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640|回复: 0

废弃鸡棚改民俗博物馆?快来看看民国至改革开放的民间生活什么样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6 02: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春时节,寒冷已渐渐退去,迎着温润舒朗的微风,循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记者近日走进山东省鱼台县罗屯镇随海村民俗博物馆。罗屯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投资80余万元将村内废弃鸡棚改造成面积达700平方米的民俗博物馆,把收集的民间民俗用品收入馆内,完整复原前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向观众展示出从民国至改革开放前后的民间生活画卷。

进入博物馆,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随海村的概览图和各景点的分布图,通过这些图片可以清晰看到随海村的整体布局以及村庄全貌,这些老照片与展现随海新貌的图片相互映衬,默默述说着村庄的美丽变迁。“现在看着这个博物馆整洁气派,展区多样,物品丰富,这里从前是一个废旧鸡棚哩,又乱又脏又臭,村民们都是绕着走。感谢党的政策好,把它翻建成了这样一个古朴典雅的博物馆。”村民张瑞兰骄傲地告诉记者。

民俗博物馆共设两大展厅,其中包含农具、折纸、葫芦、草编、木刻画、根雕等10个展区,现已收藏的展品有红色革命书籍、连环画等红色藏品,还有老式的桌椅、板凳、提盒、织布机、灯具、陶器等1000余件套。来参观的游客李云告诉记者:“随海村博物馆收集的物品都是接地气的老物件,看着这些物件仿佛能穿越到昨天。”与其他民俗博物馆的模式化不同,来这里参观的游客都感到十分亲切,不大的房间总让人驻足流连。从轱辘、扁担、水桶,到煤油灯、菜坛子、风箱,从织布机、蓑衣、渔网,到杈子、锄头、犁,民俗博物馆的每一样展品都是村里老百姓自己的家什。

此外,博物馆内收藏的柳编、葫芦、木版年画、布贴画、麦秆画、木刻画、蒲制品、手工刺绣等,多侧面反映随海村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和随海人民的勤劳智慧,生动表现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年轻人了解历史,懂得先辈们创业的艰辛,记住乡愁,留住回忆。

随海村民俗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在让城市人了解农村,领略淳朴民风习俗、风土人情的同时,对鱼台县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王艳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747432109311267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4-24 03:10 , Processed in 0.06194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