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045|回复: 20

日本新年号“令和”,在中国出土的文物上有显示,一字不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03: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巧不巧,日本举全国之力挑专家建团队,扒古籍找经典,想避开中国厚重文化起个出自日本经典的年号,怎知找来找去还是绕不过中国。这不,飞春读传发现早在1496年前的中国,就有一个名叫“令和”的人。

日本新年号“令和”,在中国出土的文物上有显示,一字不差-1.jpg

(4月1日日本公布的新年号)



公元523年,即1496年前的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在今山西省北部的朔州一带,居住着一个叫“乞扶”的鲜卑族部落。这一年,部落首领夫人生下一子,他就是后来追随高欢起事的北齐开国功臣乞扶令和。

乞扶令和,姓乞扶,名惠,字令和。先祖为胡人。胡人无姓,乃以部落名为氏,即乞扶。后在入主中原过程中,鲜卑族被逐渐汉化。“乞扶”改姓为“扶”。

日本新年号“令和”,在中国出土的文物上有显示,一字不差-2.jpg

(鲜卑人文物



乞扶令和的祖上世代为部落首领,他自己也因军功卓卓、家世显赫,一步步当上了“领军将军”“永宁县公”“宜民郡王”,官宦历经北齐、北周和隋三朝,最高官职正二品。

到了隋朝,令和已经七十古来稀,还在任徐州总管。那时的人能活70,也是神仙助力了!他知自己年事已高,不堪国事,遂上书请求退休,未获批准。

隋炀帝杨广大业五年,即609年,令和86岁,还在任天水太守。这一年,隋炀帝出巡至此,因为招待准备不周,触怒龙颜,险些被斩。后隋炀帝念其年迈、家世有功,把他革职降为平民。

日本新年号“令和”,在中国出土的文物上有显示,一字不差-3.jpg

(鲜卑人配图)



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头禁不住这样吓唬和折腾,几个月后他就一命呜呼。

可怜彪悍将军,晚年告退不准,到最后一着不慎落了个晚节不保。

这段令和轶事,源自2006年河南新乡一考古发现。

2006年,国家在进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时,考古学家对位于新乡卫辉市大司马墓地进行抢救性挖掘。发现了初唐时的令和夫妇的坟墓,以及断为两截的令和的墓志铭。

日本新年号“令和”,在中国出土的文物上有显示,一字不差-4.jpg

出土的令和墓志铭



上面字迹清晰,显示:

“隋故使持节柱国西河郡开国公乞扶令和墓志铭:公名惠,字令和,桑乾马邑人也,其先出自夏后……”

本来嘛,从字面上看,“乞扶”和“令和”,一个比一个生疏。“令和”二字,若不是因为日本天皇的新年号,谁也不会想到他会是个人名,但日本从号称“1200”年前的《万叶集》中寻章摘句,找到了一句“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取名“令和”,令人耳目一新。

可谁知扒中国古书一查,就有此名。

日本新年号“令和”,在中国出土的文物上有显示,一字不差-5.jpg

(乞扶令和的墓志铭)



日本对“令和”二字颇为自豪,认为他们给天皇起年号起了1300多年了,起了247个了,都没有跳出中国古籍经典的“窠臼”,今天终于从日本最古老的文学诗集中找了一个好词。

可谁知,中国在2009年就公布了令和的考古发现,令和二字作为中国人的人名,早在1496年前就有了,比所谓的《万叶集》,还要早近300年。

该怎么说呢

令和啊令和,莫非你从北齐穿越而来?

==============

文献参考:

付兵兵《唐乞扶令和墓志铭考释》(《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四期)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75062452947780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3 03: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日本首次从自己的古籍中取名字,来源于日本的《万叶集》:“初春令月,气淑风和”。结果被网友打脸!
东汉辞赋家张衡的《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唐高宗时期《全唐文》中收录薛元超“时惟令月,景淑风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3 03: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真矛盾,一方面希望更多外国人学习中文,把汉文化发展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而日本是汉文化学得最好的国家.........。今天,日本用中文取个国号却糟到如此多的网友贬损实则不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3 03: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为什么要用中文发布新年号?而不用日文发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3 03: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是汉字为年号,日本就不可能跳出中国的文化圈子。日本注定受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地烙印在日本人的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3 03: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令和这个名字多的事,我们绥宁就有一个老师叫曾令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3 03: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汉文化烙印,深深地扎根在日本本土。永远抹不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3 03: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啊日本人,几千年的文化不是你想逃离就逃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3 03: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引领世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3 03: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明永远是日本文化的养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4 10:47 , Processed in 0.10126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