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992|回复: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专业建设纪实:培养一流工程人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8 05: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专业建设纪实:培养一流工程人才-1.jpg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担任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的总指挥正是我校钻探工程专业81级校友叶建良。在我校接受完连续7年的本科、硕士教育后,他进入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现担任该局副总工程师。

多年来,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瞄准国家建设需求,精准发力,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城市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地质工程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应运而生 紧盯国家战略需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专业建设纪实:培养一流工程人才-2.jpg

学生在巴东综合野外试验场做科研

我校是国内最早开办地质工程专业的高校。1952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成立;1954年,探矿工程专业成立,这两个专业均为地质工程专业的前身。1981年,这两个专业双双入选国家第一批博士点,1988年探矿工程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1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被评为地矿部和湖北省重点学科。1997年国家将探矿工程与工程地质合并为地质工程二级学科,我校地质工程二级学科及其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在专业调整过程中,我校始终瞄准国家建设需求,培养不同时期紧缺的地质工程人才。不管专业名称如何调整,但不变的是我校对地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不变的是地大人对国家地质工程领域的热爱。

1994年,探矿工程专业更名为勘察工程专业,1998年更名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1998年,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等专业合并成立土木工程专业。2007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2009年我校将土木工程(工程地质方向)与勘查技术与工程(基础工程方向)合并成立了地质工程专业。2010年,地质工程专业开始招生,每年招收本科生150余人。

提高质量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专业建设纪实:培养一流工程人才-3.jpg

纸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使学生在动手中运用力学、工程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截至今年,该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吸引了4000余名学生参加。

“组织完成‘鸟巢’详图设计、技术方案、900多名焊工验证考试和250名焊工强化培训、大型吊装设备落实、4万多吨钢材落实、工程招标、国家尚缺的钢结构技术标准制定等近百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鸟巢’工程钢结构128个合拢口的合拢与14000吨钢结构整体分级同步卸载的成功施工……”2008年1月28日,国家体育场(鸟巢)竣工,其总工程师、我校93届校友李久林受到了万众瞩目。

1993年1月,李久林从我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后从事建筑工程勘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管理和科技开发管理等不同工作。他带领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团队开拓创新,勇攀技术高峰,攻克了“鸟巢”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施工会战中遇到的一系列世界级施工技术难题,及时解决了国内首次应用并对“鸟巢”建设具有颠覆性风险的关键施工技术难题,在“鸟巢”建设中发挥重大技术作用。他曾获“北京市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首都劳动奖章”、“全国知识型先进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称号。

1978年10月,孙金龙进入我校探矿工程系勘探掘进专业学习,1983年8月又进入我校北京研究生院攻读掘进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他早年长期在地质矿产领域工作,现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政委。

像孙金龙、李久林这样心怀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曾从事或正在从事国土资源、水利水电、能源矿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的毕业生还有很多。

近年来,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我校以地质工程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地质工程人才需求推进专业建设,提升地质工程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传统就业岗位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我校毕业生仍然受到用人单位青睐,近几年供需比超过1:4,就业率均保持高位稳定,维持在95%左右,读研率平均保持在40%左右,并呈上升趋势,2015届毕业生出国率达到4.27%。中铁勘查设计院、中石化等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表现突出。

六年多来,地质工程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人才,他们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以其勤奋工作、努力开拓的精神面貌,书写着地大人独有的传奇。

因材施教 多渠道培养人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专业建设纪实:培养一流工程人才-4.jpg

教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地质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66人,其中俄罗斯院士1人,俄罗斯外籍院士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名,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21人。拥有工程地质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地质工程湖北省教学团队,建设有2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和3门湖北省精品开放课程及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地质工程专业进一步强化了团队教学和模块化教学,建立了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学、野外实践、地质灾害防治、岩土钻掘工程学、岩土工程施工、非开挖工程和工程地质勘察10个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着眼于国内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根据学生的基础条件、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探索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工程学院精选出《工程地质学基础》、《土力学》、《岩体力学》等若干门地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由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背景的专业教师主讲。2015年,学院将《土力学》由原来的56课时调整为64课时,《工程地质学基础》由原来的48课时调整为56课时,《工程地质勘察》由原来的40课时调整为64课时,另增加了《工程地质学基础》和《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环节,强化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除主干课程外,将原本科培养方案内部分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增加了选修课程的比例,从6.7%提高到8.2%,从而为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课程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地质工程专业还增加了不少于6学时的创新创业课程。为强化地质工程专业的国际化水平,增设了《非开挖工程学》《岩土工程监测》等部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课程。同时,为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减少了24个学分,增加了约10.8%的自由支配学习时间,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采用问题嵌入式教学、启发式与交互讨论式教学、在线实时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自设目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土木工程系周传波教授告诉记者,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

强化实践 把握育人着力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专业建设纪实:培养一流工程人才-5.jpg

在野外实习现场,教师为学生解答工程地质相关问题

实践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长期以来,地质工程专业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按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对课内实验、集中实习、野外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育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践训练机会。

在长期的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们始终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健康奋斗精神放在首位,不断创新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形式与手段。在备课期间,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会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实习路线进行丰富与优化,确保学生可以观察到最典型的地质现象。学生的实习工具也从地质锤、罗盘、放大镜逐步过渡到每小组配备一个GPS接收机,岩土钻掘方向的本科生更是从2013年开始增加了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

“我先后参加了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秭归工程地质教学实习等一系列实习,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了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近日,工程学院地质工程(岩土钻掘方向)毕业生宋伯石同学告诉记者,得益于地质工程专业严格的实践训练,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还被保送为我校硕士研究生,在工程地质领域继续深造。

除依托学校工程实验中心、校内实验实习场所、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实践教学外,地质工程专业还先后与西北综合勘查设计研究院、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宁夏伊斯兰地质工程公司、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建立了20余个产学研基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践训练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培养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科研实验能力,工程学院为学生配备了“学术探索领航员”,指导大二、大三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科研训练项目。学院成立了地震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会、安全文化与公共安全促进会、结构设计与发展研究会等专业学术型社团,以工程文化论坛、“纸结构模型设计大赛”、“工程模拟招投标大赛”、“科技论文报告会”等为载体,大大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据地震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会会长、地质工程大三学生李哲凡介绍,该协会成立八年来,坚持开展地震及地质灾害知识宣讲,足迹远至26省34个县市,受众2万余人,曾获评湖北省“十佳社团”。

据地质工程专业负责人王亮清教授介绍,“地质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211工程”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985专项)”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全体教师正在共同努力,将地质工程专业办成在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集教学、科研、开发于一体的重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与学术研究基地。(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 徐燕)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423608595150586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8 05: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编,我是19届陕西考生,梦想这个学校很久了,我想问一下学生宿舍怎么样?听说有16人间?[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8 05: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质工程,坑了多少曾经有梦想的青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8 05: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搬砖真好,羡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1-16 07:51 , Processed in 0.10877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