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4824|回复: 20

一本科幻小说的离奇营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6 10: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经】

推荐了一本科幻小说,却无意中变成了一场非典型的营销。调查以后,有些惊讶地发现了出版行业出人意料的行为逻辑。

一.微博推书碰到怪事

2019年2月15日,有人在微博联系我,说出版了一部长篇科幻,约请阅读点评。我对科幻比较有兴趣,就加了微信联系。第二天是周六,收到了书看了几十页感觉不错,就和作者提了一句,说要继续看,一共也就几句话。周日连续看完了,个人觉得是很好的科幻作品。之前也收到过一些书,但是由于兴趣问题没有推过。这次看得挺开心,周一早上就发了个微博推荐了一下,也没和作者白丁说。

一本科幻小说的离奇营销-1.jpg

可能我的推荐将《云球》与《三体》放在同一等级,又正逢电影《流浪地球》热映,许多微博读者产生了兴趣。后面又有地球知识局、北京塞冬、贼叉、李淼等多个大V转发与推荐,这条荐书微博的阅读量还比较高。

我只是随手写了几句话,没有和作者商量就直接发出来了。目的也不是营销,只是作为读者对自己感觉不错的书点评推荐。没想过这个推荐会带来多少购买,因为从来没推过。直觉上营销应该是出版社负责的,是各大书店和网上卖书平台的事,我就帮点小忙。

出书的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是个老牌科幻出版机构。我以为这书应该在各大卖书平台都有,网友们在淘宝、京东、当当一搜就能买到。然而不是,等发完微博,就有人说不知道上哪买。我自己一搜,还真没有。当时就有些奇怪,好象只有一个淘宝店有卖,而且从淘宝APP还搜不到(所以后来补了一句话,到作者微博有购买链接)。价格也是古怪的89元(淘宝店和书上印的价格都是),虽然说是470页的厚书,印刷包装也不错,但是这么贵也是大怪事。

带着这些疑问,我直接找作者白丁聊。这才明白,原来这书真只有作者个人的淘宝店在卖。我就再建议说,89元太贵了,要降成更合适的39元。也许是价格不好改,就变成50元优惠券了,但是白丁很厚道,给之前89元买的人都退了多付的钱。于是这本书就这么古怪地,通过微博上的淘宝店链接卖,还需要点50元的优惠券。

我和作者都是IT背景的,所以书看得比较顺,给的高评价可能有个人趣向因素。但这书的读者评价普遍不错,好评率相当高,淘宝留言里一堆等第二部的。从读者已经给出的反馈来看,说《云球》是优秀科幻小说没有问题。能不能和《三体》比,会有一些口味的争议。本文的主题不是介绍这本书。

一本科幻小说的离奇营销-2.jpg

一本科幻小说的离奇营销-3.jpg

出版商看到这么一本优秀的科幻小说,不是应该当宝贝一样抢过来出版,把它卖火,大赚一笔么?为何会由作者本人在淘宝店里卖?难道出版社的编辑眼光不行,看不上?那为何又是老牌科幻出版社出的书,印刷还挺好?

带着这些疑问,我和白丁聊了他出书的过程,也向出版社的朋友学习了一些业界常识。

二.出版发行的逻辑

白丁是有多年经验的IT人士,以前没写过书,2017年下半年决定写科幻小说。2018年8月终于写完了《云球》第一部,家人和朋友读了都说好,是真觉得好,不是客套。赞扬的话包括:硬核、理念新颖、脑洞很大、有人文关怀、故事曲折、人物丰满、充满悬疑、有哲学思辨、现实主义等等。

由于是IT人士,天然会想到在网上渠道把作品发布出来,白丁一开始并未找出版社,而是考虑线上渠道。

1. 线上渠道

最常见的线上渠道就是网络小说连载。出版实体书要过程,可以直接网上连载发出来,快速来一波。网络小说作家有很多大神,订阅加打赏,收入很高。一般是有一些存稿就开始发,白丁写完了第一部41万字,准备更加充分。白丁在几家网络小说网站开了账号,作好了连载准备。这也不耽误出版实体书,不少实体书就是网络小说火了以后出的。

等真要开搞了,白丁搞了点简单的调研,就得出了结论:网络连载不合适。

行话说,网络小说有三大毒瘤,传统武侠、侦探和科幻。武侠是珠玉在前,新作者很难获得好评;侦探是烧脑,不适合网络小说阅读者轻松愉快的碎片化阅读;科幻比侦探还烧脑,充满了连贯而复杂的情节。如果网络小说式地零散阅读《云球》,感觉确实不会多好。要的就是那种,一本几十万字的科幻作品一两天看完,读得很爽的感觉。主角每天反复打脸各种配角的网络爽文套路,不太适合科幻。著名“太监”小说《掌门路》,是优秀现实主义修仙题材作品,被很多粉丝夸到天上去了。但因为不够爽,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能明白作品的高度,订阅成绩不突出,是作者断更的重要原因。

而且网络连载能不能火,在线运营很重要。要观察网站小编的审核习惯,争取好的展示位,拉到新读者。要建立读者社群,引导群体活跃互动,观察读者对后续章节的预期作出反应。要拉月票打赏,甚至找水军带节奏竞争好的排名。但是《云球》第一部已经写完了,而且科幻小说需要精巧构思,不太适合与读者进行情节互动。

对很多作者,网络连载是一条新出路。但这个渠道有自己的特性,科幻确实不太适合,也缺少成功的样板。

另一种线上渠道是在线阅读平台。这种平台上的作品一般是全本都放出来了,读者一章章连续阅读体验更好,适合严肃作品。《云球》出现在阅读平台,比起网络小说连载显然更象回事。

进入阅读平台有两种形式。最普遍的是已经出版了的作品,平台会和出版社商量,未出版作品权益不清,不适合这个沟通渠道。另一种形式较少见,只有少数平台会提供给个人作者,需要签署在线协议。这种协议是冷冰冰IT化的,作者需要让渡几乎所有版权相关权益给平台,一般是永远,换取一定比例的分成回报。作者面对屏幕只有选择签还是不签,没有人来沟通。

理论上来说,阅读平台是高效的,不需要编辑来沟通,搞好了IT程序就自动运行了,在线出版成本较低。但是白丁很难接受这种协议,等于所有心血都放弃了,还没得谈。除非是实在没路了,才可能会考虑签在线协议碰碰运气。

网络小说连载或者在线阅读平台全本放出,可以自己一通操作就自由地快速“上线”。但分析过后,不能这样随便,对不起一本好作品。编辑仔细阅读,欣赏之后走正式流程的出版社渠道,看来更合适。

2. 出版社

白丁折腾研究线上渠道一阵子,发现不行,就转向了传统模式的出版社渠道。

但是作为新人,白丁并不认识出版社的编辑,所以就用了更传统的电话沟通方式。找了约十家出版社,查到联系电话打总机。有人接电话了,白丁就说是科幻小说,出版社总机那头的人就会介绍,具体是谁负责科幻业务的,给出电子邮箱,让把作品电子版发过去。发完邮件,然后就是等待。这个模式听上去有些老套,但如果不认识渠道上的人,确实只能这样,新人作者一般都是这样操作的,出版社也是这么收书稿的。

严格来说,白丁这样同时找多家出版社是不符合规定的。《著作权法》三十三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这说明理论上,作者不能一稿多投。书稿和期刊类似,出版社不希望作者一稿多投。但如果要等一个月没消息才能试下一家,实际操作上会有些着急,太慢了,寄多家也可以理解。真要是作者闹得几家出版社都要稿子,出现版权纠纷,就可能被出版社鄙视封杀,一般不会到这种程度。

白丁2018年9月给多家出版社寄了书稿,等了一个月没有消息,有些沉不住气了。但是想想看书要时间,编辑会有不少稿子要看,等一段时间还能理解。果然到10月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老王来电联系了,说这书不错,可以出版。

白丁就说,那就出啊。然而出乎预料,老王又说了一个叫“发行”的事,说有风险。

原来这事并不简单。出版社理论上负责的是“出书”,但是还得“卖书”。卖书这个事更专业的说法是“发行”,里面门道非常多。通常出版社会有个部门负责发行,有时会出版与发行都包了,所以有些作者不明白还有发行这个事。

出版这个动作,有重要意义,非常有必要,但和一般人理解的不一样。出版社需要保证,书稿是符合规范的,同意出版就是为之背书,并不是随便的行为。正规的出版需要“书号”,否则是非法出版物。全国大大小小的出版社都是国营单位,社长都是国家干部,级别还不低,有局级或者副局级。各家出版社有出版总署(现在直接叫出版署了)给的数量不等的书号,是一种行政资源。

其实市场上有很多活跃的民营“文化公司”,做出了很多畅销书。但文化公司没有资格出版书籍,需要找出版社买书号,虽然都是自己操办的,也得当作是国营出版社出的书。大出版社的书号能卖更高价,近来一个书号市场价涨到3万了。严格来说这种行为不合规,但是很多小出版社没有卖书号的收入就活不下去了,所以也就这样运行着。文化公司的宣发也并不是藏在幕后搞,而是公开大操大办突出品牌,有一些业界著名的公司。

国家还规定,出版社要有选题论证制度、三审三校制度、责任编辑制度。三审三校制度是说,要六个人查六遍,但是有时出版社操作不正规嫌麻烦,派两个人一审一校就对付过去了。责任编辑制度是说,不能一堆人操作没人负责,出了事得有一个明确担责的。但是有时文化公司买了书号去全盘操作,出版社这边派个责编挂名,并不认真。有时违规操作会引发严重后果,如有几十年历史的珠海出版社,就因为疏忽大意卖书号给敌对分子出书,整个出版社给取缔了。我写的书也碰上了事,因为语文不好当初写作也不规范,出版社审校不仔细,被出版总署查出20多个语文错误,罚了出版社30多个书号,损失惨重。

其实白丁的书有编辑老王欣赏,已经过了一大关了。大部分新人作者的书没有一个编辑看得上,直接就无声无息了。但接下来还有一大关,就是“选题论证制度”要求出版社开的“选题会”。这个制度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偏信编辑个人口味,需要社长、总编、发行主任等多人来共同决策。新人作者被编辑看上的书,也还是有一大半过不了“选题会”,仍然无法出版。有时不是在选题会上被正式否掉,而是编辑事先和社长总编等关键人物沟通,感觉不行直接就不上会了。

有些新人作者不太理解这个制度,听联系的编辑说还有个“选题会”过不了,就说对作品有信心,给我机会来说服社长总编,一定行。这肯定是不行的,选题会有它自己的运行逻辑。要注意出版社是国营单位,风格上倾向四平八稳,不太可能象民营文化公司那样在市场上灵活操作敢于投入。

作品通不过选题会,一般是因为对能卖多少没信心。如果出版社投入成本印出几千册最终卖不掉,是真的会赔钱,而且还浪费了书号。各种书籍千差万别,观众口味很难琢磨,能卖多少真不好说,即使是很有经验的老编辑也说不准。不出就不会赔钱,出了赔钱也是常事。赔钱了,大家一起决策的还好说,如果是“力排众议”上的,负责人就有压力了。所以保守的出版社,对于看不准的书,一般倾向于不出。

白丁碰上的事,就是这样。老王个人很欣赏,但是怕通不过选题会,因为市场风险。这个风险就是在“发行”环节。

容易看出来,对市场来说,其实发行卖书才更重要。书通过了选题会,最少也要印2000册,一般5000册。这些书如果读者掏钱买了自然好说,但也许只能卖掉几十本。而且数据说明,大部分书确实就只能卖掉几十本甚至几本。

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额803.2亿,增长14.55%。但是市场向头部书籍集中,前1%的畅销书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码洋。码洋是行业黑话,指定价乘以印数,由于会打折卖,也有卖不掉的,实际销售额达不到这个数。

一本科幻小说的离奇营销-4.jpg

前 1% 的畅销书码洋贡献率

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动销品种数达 189.36 万,头部1%的畅销品种占一半以上的零售额。如果不是畅销书,就得和180多万个品种瓜分300多亿的零售额,每个品种销售额平均只有2万元左右。出一本书到卖掉需要很多劳动,2万元覆盖不了编辑发行成本。

其实一本书能有2万元销售额,都算是混出头了,起码有个几百本的销量。大部分书是销售惨淡的“滞销书”。从 2014 年 1 月到 2017 年 10 月,综合实体书店、网店及零售三个渠道数据,每年售出数量小于 10 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的 45.19% ;而每年售出小于 5 本的,占 34.5%。

虽然市场整体是在增长,但主要增长动力是儿童书籍。2017 年当当网卖了4 .07亿册童书,占总销售册数的34.5%,码洋增速达到 60%。中国父母大方地给小孩买书,其它类型的书籍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书印出来,卖书的动作有两种,一种叫“发行”,一种叫“零售”。零售很简单,就是别人先交钱,然后再给书;零售的价格倒是可以商议,经常比书上印的价格便宜不少。而发行就是先给书,后回收资金。比如书店里放的书,基本都是不要钱的,卖掉了以后,再付钱给拿货渠道的上家。当然也要约一个时间,到期了要么给钱,要么把书还回来。

市场上拿货也是分级的,有一级、二级、三级发行商的说法。一级的拿货价低一些,加些价给二级,再加些价给三级。出版社通常是按书价的6折出书,如果小书店或者小发行商想直接拿书,会因为规模太小没人接待。各级之间都是卖掉了才给钱,否则还书,看上去都想减小风险,但风险还是很大。例如有不少书店开着开着就关门了,是有些文青头脑发热就喜欢开书店,觉得拿书不要钱开起来容易,然后选书的品味往往个人主义不注意市场风向,搞来搞去就容易倒闭,书店在各行业里倒闭率靠前。文青关掉店,欠的书也懒得还了,或者还回来破损严重。再考虑到大部分书的销量都很惨淡,整个行业其实遍布着经营风险。

市场风险这么高,出版社选题会把编辑看好的书否掉,是可以理解的。很多情况下,编辑就会对新人作者说,虽然觉得书不错但选题会没过,本社放弃了,建议去联系别家出版社。

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很多门道,新人作者往往搞不清楚。比如有些书,是有课题经费的,拿经费出个书,这种叫“补贴书”。出版社出这种书是稳赚不赔的,所以选题会不是问题,印个500本完成任务。出版社能接到很多补贴书生意,是很好的事。

另一个常见情况,是某个发行商说,这书我来出钱推动,出版社你给我印个1万册先。这种情况下,往往连出书都是发行商组织的,这头组织作者出稿子,那头出钱找出版社把出版编辑做好,然后自己组织渠道在网店、实体书店卖书。卖不动,发行商就亏钱了;但如果卖火了,出版社那边也赚不了多少,发行商会赚到大头。因为出版社是先收钱再办事,所以选题会也不是问题。

其实出版社选题会怕赔钱,不是说会赔很多钱,印出几千册全砸手里也就几万块的事。所以,编辑看好的书,如果有人肯给出版社赞助个3万元,通过选题会就把握很大了。但有些编辑不太想和新人作者说这个,因为作者还可以到别家出版社找机会。

其实整个出版发行能一步步走下去,最关键就是得有承担风险的发起人。可以是出版社,可以是课题经费,可以是发行商,也可以是作者本人。如果有编辑看好,但卡在选题会上,其实出版机会不小。只要有人出来说,这风险我承担了,继续出书吧。

3. 出钱包销

我上面写的,是后来找出版社的人打听来的。老王还不错,是真的很欣赏白丁的书,没有把他推到别的出版社去,而是介绍了发行风险这个事。

白丁听老王说了关于发行的事,弄得有些糊涂。以为是说除了编辑看好同意出版,还得去找发行商来出钱推动发行。

大多数新人作者,会有常见的盲点,更看重有没有编辑欣赏,或者文学价值高不高。而对于自己作品的市场价值,往往过于自信。不时有新人作者认为自己的作品能卖上百万册,表现得非常自信。其实上百万册是火到全国知名,不看书的人都知道的超级作品。10万册就是现象级的,爱看书的人基本知道,5万册在行业都有很大影响力了。卖到1万册都是不错的作品,能把首印的几千册卖光就基本不会赔了。

搞IT的白丁,习惯于从客户角度看问题,并没有这种自信,所以很理解出版社的谨慎。白丁以为又要打发行商的电话逐个发稿子,觉得很难说服发行商。想着中文系刚毕业在发行商工作的小姑娘看两眼不合口味放在一边,白丁就没了信心。白丁以为,发行商会相信已经有数据的作品,如人气高的网络小说变成书也会有不少人买,或者名人出书能带动购买,或者引进成功的外文书。

有一本网络连载的科幻小说叫《地球纪元》,已经有相当的名气了,所以出版社和发行商认为有可信数据,出了实体书。据说最后销量也就是一万多本,第二第三册降到了五六千。没有任何数据,光有一个第一部稿子的《云球》,能说服发行商么?老王出过很多科幻书,说这是他看过最好的之一,但就连他也说有风险。

因为亲人朋友的赞扬,白丁对自己作品质量是有信心的,但是出于IT的经验,对市场前景动摇了。白丁是个厚道的人,认为这没法怪出版社、发行商、书店,这个行业就是风险很高,好作品在证明自己之前,都有可能是赔钱货。社会应该善待书店,善待发行商,也善待出版社,谁生存都不容易,多些理解。

推来推去,和老王没聊多久白丁就得出结论,决定自己花个七八万买下所有书“包销”,解除出版社的风险,推动出版链条。比起去找发行商,这是更现实的办法。于是就说,自己出钱来包销印书,2000册有些少,就印5000册,要多少钱自己都先出了。老王真的很欣赏这本书,所以尽心当责编把书做得很精美。白丁也不想省成本,选用了高档纸。大部分看《云球》的人应该想不到,这书居然是作者个人出钱包销的。

其实从出版社角度,并没有这么多弯弯绕。无非就是想点办法减少发行风险,更不可能让作者自己去找发行商来做。也许白丁出个3万元给出版社补助一下就可以了。但是既然作者爽快地同意包销,那确实是肯定能通过选题会的办法,所以就这么办了。

多少有些稀里糊涂,白丁就决定了出钱包销5000册书。作者急于出书,出版社收钱办事,这种事其实也常见。出版社把书编好,2000册或者更多书印出来,收一些固定费用后,会以较低的价格把书给作者。比如书上印的是30元,作者拿书是8元。而且印书不是出版社做的,是印刷厂负责的,是工业化操作。作者拿到书了,出版社就不管了,这边的事已经忙完了,会赚一点钱,除非作者要加印、再版。

而作者拿到几千册书,往往会一脸懵逼,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了。有个乡镇企业局长,退休后写了本自传《风和雨》,就是这么搞出来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卖,就放了一些在我岳母的麻将馆里卖,一本也没有卖掉。

三.意外的“营销”

白丁定下自己出资后,确实是稀里糊涂的,还准备向渠道发行。他想等有了书,就可以“赊”给二级、三级发行商、书店去卖,自己就等于是一级发行商了。在白丁的想象中,自己已经承担了风险,如果渠道中的人欣赏这本书,同意拿书到渠道里卖总不难。

但是这个想法错大了,因为白丁没有发行资质!国家对发行是有严格监管的,不能让作者包销的书随便进渠道发行,那等于随便谁都能来搞发行,会乱套。所以很多个人作者出钱搞了一堆书回来,然后就傻眼了,放不进书店里,先不要钱也不行,只有放麻将馆里没人管。

个人还剩一个出路,零售。也就是说,白丁可以先收钱再把书给别人。要先申请书籍零售资格,但是不难申请。有了零售资格后,再去和渠道沟通。如果渠道愿意,白丁可以先收钱,让发行商、书店把书买去,再进入书店布货销售。但是对发行商和书店来说,这就等于承担了风险,所以并不是很容易作出的决策。沟通起来成本也很高,等于要对这么多发行商和书店,一家家收钱卖书,很难搞。

因此,白丁即使手头有书,也很难让书进入书店,也进不了当当、京东、淘宝等发行商的网店发行渠道。这也就是我发微博推书,读者却找不到书的原因。从卖书角度说,零售比发行的难度要高,都没法让书进入实体书店或者网上书店。

所以,最后白丁只能自己开个淘宝网店卖书了。这种网店还不是随便能开的,需要有图书零售资格。理论上白丁也可以象文青一样开个实体书店,但只卖一本书成本太高。

因此,如果作者被逼成自己包销卖书,常规的发行渠道都用不上了,出版社和发行商即使个人欣赏作品,对销售前景肯定也是不看好的。要是看好,出版社和发行商就来发行了。

白丁不能说被逼,其实决策很快,没有试其它出版社。而且白丁是自己零售,其实可以赞助出版社几万,让出版社来搞发行。应该算是通过貌似“严谨”的推理,误打误撞走上了零售卖书这条路。通常新人作者不愿意拿出几万元,或者不愿意包销,一般会到处试下。

虽然莫明其妙要零售卖书,但白丁毕竟不是一般新人作者。一是这书还真有实力;二是白丁是干IT的,淘宝网店、微信网店自然就会;三是作为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找到适合自身的营销渠道机会也高。

回头看,白丁自己用IT手法卖书,这反而是一种高效!这甚至是出版社的老手都想不到的。如果读者向作者个人买书,出版社、发行商、书店作为中间渠道都没有了,符合IT去中间化的本意。以前个人卖书真不可行的,没法搞。现在只要有足够多的人点击光顾白丁的网店,就直接解决问题了。

白丁自己定了个89元的书价,可能是按新书价格来定的。2017年新书平均价格是75元,各级渠道都要成本。但是,白丁12元成本可以拿到一本印刷精美的书,8元包快递,一本书的销售成本就是约20元。没有中间环节,卖89元其实没必要,39元在商业上是可行的。

白丁只卖一本书的淘宝店以及微店,开始只有自己的测试购买和朋友的赞助式购买。2019年1月拿到书,也没卖多少本,白丁和帮忙的朋友都不知道怎么营销。

幸好白丁喜欢看风云之声公众号的文章,想到了去微博联系风云之声的作者们。白丁有一个误解,以为微博粉丝多的人不会看私信,其实不是。微博的私信并不是特别多,过滤掉骚扰性的私信,有时会有些有价值的沟通信息,所以看私信应该是常规行为。这就是我收到白丁寄来的小说,发微博推荐的背景。

完全出乎我和白丁的预料,微博推荐对《云球》的销售起了很好的作用。发微博之后一小时,就有不少人购买(这些读者89元也下单了),惊动了淘宝客服,白丁被老婆叫醒后还处于懵逼之中。第一天只准备了500张优惠券,没想到当天就领光了。淘宝网一个月的销量超过3500本,购买基本是微博渠道带来的。首批5000本卖完(也有送的),加印的5000本已经出厂。很多人在等着追看第二部,将于5月出版。

而有了“数据”以后,营销也就方便了。有发行商真的愿意先出钱找白丁买50或者100本,拿去渠道里销售。因为读者给出的反馈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就算卖价远高于白丁店里的39,卖出去也不成问题,进价却比39要低一些。所以在京东淘宝的发行商书店里,也能搜到了,但不是白丁卖的。发行商卖完了,又来进100本,反复几次。

在正式出版以后,电子书版本也就可以运作了,需要有公司来代理。《云球》2月27日在亚马逊的kindle上架后,到3月25日,就成为kindle科幻类第一,当代类第二,总榜第13。Kindle的人应该是觉得销售数据和书的内容都不错,就推荐上了封推,不是白丁花钱打广告。封推后,又冲到了当代类第一,总榜第7,这是非常好的成绩了。Kindle这边的问题是,白丁虽然标价16元,但是Kindle想做活动就可以霸道地改成9.9元。

一本科幻小说的离奇营销-5.jpg

亚马逊kindle的封推,宣传词明显参考了我的推荐

事情发展成这样,可以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作者、出版社、发行商,还有我和微博上帮忙推荐的人,都没想到。并不是说有谁主控策划了营销活动,就是自然发展成这样的,算是一场非典型的推书营销。白丁和家人朋友看到一堆购买忽然冒出来,看到众多读者的好评,真的非常开心。

传统发行渠道可能没注意,个人淘宝店卖书其实不麻烦,可以很高效。白丁的书订单上来了,有时一天好几百,但并不需要自己打包填地址找快递寄给全国各地的读者。淘宝产业链已经很成熟了,有专门的第三方“云仓”负责这些事。书出厂就直接放到云仓存放,订单系统和淘宝店微店直接连着的,白丁的人只要负责和买家聊天下订就行了,云仓自动发货,一切都很省心。这种服务业的专门化程度,是远超发展中国家的。

传统发行渠道也可能有误解,以为做网络营销要花很多钱。但是我和其它微博上帮忙推荐《云球》的人,都是不要钱的。编辑欣赏作品,过不了选题会也没办法。但我们作为读者,如果自己欣赏一本书,写些推荐的话是完全自主的,真不用提钱。有些大V或者渠道是收钱推荐的,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至少我和一些朋友推书是不收钱的。作者送书,真喜欢的人免费帮推应该是常见行为,这类人群是大量存在的。本来口碑传播就是一个群众行为,网络时代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也是群众的一部分,基本行为逻辑是一样的,而且应该是缺省值。当然如果作品本身不够出色,就需要花钱做营销,而有些人收钱推荐也不愿意。

四.给新人作者的建议

最近科幻题材明显转热,出版社收到的稿件增多了不少。中国肯定会有很多新人作者,在各领域积极创作,投稿到出版社。网上连载得到关注后,爱邀出版的书也不少。本文介绍的出版与发行的逻辑,可以参考。

如果得到编辑的欣赏,但卡在选题会上,可以考虑自己出些钱,把这关也闯过去。如果不想自己包销,可以出个3万元赞助出版社,还是由出版社负责发行,自己省事。如果资金充足,也有足够信心,也可以再多掏点钱,出七八万自己包销。

以前包销是很难搞的,但是现在可能也有办法了。申请零售资格建网店卖书,只是自己建了一个渠道,不能解决问题。作品出色,就可以想办法找人帮推荐。可以广撒网,去联系别人又不用什么成本。花钱直接让人营销是个办法,但是也可能白花了更多的钱。

找人帮推,目前还没什么一定的套路,没有象出版行业那样形成产业链。作品出色,找到愿意免费帮推又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应该是存在机会的。这是具体的人做出来的事,我个人会帮推喜欢的书,也希望朋友们帮推,作者送书就可以了。如果有一个群体,坚持原则,免费推自己喜欢的书,规模大到一程度,会对整个出版行业都有正面的影响。因此,也可以呼吁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有一定影响力的大V,以及吃瓜群众,出于本心推书,帮助行业繁荣与健康发展。

新人作者还是应该尽量把作品写得出色,不要太过分自信。如果有了好的作品,又碰到出版社对市场前景有顾虑,可以考虑自己营销。这样的投入并不用太多,风险自担,卖火了收益也归自己。也不要稀里糊涂就包销了,在了解行业原理和流程的情况下,多和出版社商量沟通,会有更合适的办法。

以上是个人推书的经历和相对片面的调研分析,错谬在所难免,希望能对理解出版行业有贡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754521988155315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6 10: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是宁愿找新成立的文学网站合作,这个时期他们的签约作品不多,能真正大力推广的概率较大。对于成熟网站,大部分都是形式化的推广,加上网络文学发展也走入瓶颈期,需要脱胎换骨的改革,所以网络推广的老方法已经走不通!我就曾经做过试验,签约的收藏量还不如没签约的收藏量大,换句话说,都是地摊摆书式旧运作模式,不改革,网络文学运营模式也将离衰败不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6 10: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跪求帮我也推荐一下【天行战队】[祈祷],感觉现在的人都喜欢看都市文,科幻好冷[我想静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6 1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推荐一下《汉逆之吕布新传》,书旗小说连载,已经350万字。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6 10: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也算是全面科普了一下我们出版行业。另,今天还真在kindle上看到了这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6 10: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书籍出版好繁琐,国外比如日本美国是怎么操作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6 10: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深,垂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6 10: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也算推广吧 我看到一半就淘宝下了单
作者还是要感谢那句和三体并驾齐驱的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6 10: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是只限于传统类型的文字,类似于那些标准的快餐式网文还是走起点类平台比较靠谱。所以,上面有些求推的作者可以洗洗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6 10: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看了前面三分之一,后面没看了。。。。。感觉网络平台虽然剥削严重,但实际上是"面对对象写作",与"群众/消费者"联系紧密,假如能处理好平台剥削作者这方面的事情,我想网络平台一定更适合发展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3 23:37 , Processed in 0.12436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