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早的时候,墓葬制度非常简陋,例如石葬,就是搭几块石头,将人埋在里面,连基本的棺椁都没有,陪葬品更是寥寥,那时人们盗掘陵墓的原因都很特殊。可是慢慢随着厚葬制度的风靡,江湖上逐渐出现了一批专门以财物为目的的盗墓贼,随着时间的演变,他们还拥有了一套自己的专业技术,使得盗墓也成为了有门有派的技术工种。那么他们是怎么盗墓的呢?在我国历史上有位声名显赫的大盗墓贼,他就可以凭借一双耳朵来寻找墓葬地点。
在电闪雷鸣的时候,他带着数十人来到山上,然后将这些人分散到可能有墓葬的山体周围,然后在暴风骤雨里,通过“望闻问切”四大 绝技来寻找墓穴的位置,如果山体之中有回音出现,或者是有特殊的震动声,那么八九不离十。这位盗墓贼通过人们反馈回来的消息,一一分析对比之后,很快就确定了 古墓的位置,而且最后真的挖掘到了许多的财物。
还有的能人,可以通过鼻子来寻找古墓的位置,他们可以根据泥土的气味来判断古墓的大体朝代,还有是否已经被人盗掘过,更有甚者还能降汉唐和明清两种古墓,通过鼻子区分出来。汉唐时期的古墓封闭性一般,所以地下里面处于半开放状态,没有什么气味沉积,而后者则是用砖石结构建成的,封闭性较好,自然会有浓重的气味存在。据说在解放前的时候,长沙就有这么一位神通广大的盗墓贼,他擅长盗掘汉唐时期的古墓,而且那些出土的文物,他只需要放在鼻尖下面闻一闻,就能够判断出大体的朝代时间。
有个年轻人不相信,他将一个放在尿水中泡过七个月左右的漆器拿到此人面前,结果对方只是轻轻一嗅,不仅轻松的判断出这是件赝品,还将他沤泡的时间也才了出来,可见其本事之大,而那个年轻人也是对他心服口服。每一位有经验的盗墓贼,都能够算是一位 考古学家,只要能够确定古墓的年代,他就已经基本对墓中的结构了解的八九不离十了。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规矩,这期间是有规律的,盗墓贼就是通过这些规律来判断墓室的大体结构,以及陪葬品主要摆放的地点位置,甚至可以清楚地知道主墓室和耳室中都摆放了些哪些物品。
通常来说,西周的墓葬都比较深,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盗掘是不现实的,对于盗墓贼的水平要求也很高。汉代古墓的结构强度比较低,一般有十几米深,十个有九个都处于塌陷状态,墓室内全都落满了土。除却非常豪华的大型墓穴,一般不会是砖石结构的,那些之前的随葬品就摆放在墓主的左肩处和右脚处。西汉时不流行建造耳室,而东汉时则出现了两个耳室,是专门用来存放陪葬品的。至于唐朝时期的古墓则基本上都是用石砖搭建起来的,不过砖与砖之间仍有缝隙,只是搭成了一个穹顶的模样。而明清时期虽然也用石砖,但是砖与砖之间全都用石灰与铁片紧紧粘合在一起了,不过这个时期的古墓深度较浅,通常情况下不会超过六米深。
盗墓贼所要掌握的专业技术比较多,例如最主要的打盗洞,就是一门非常精深的学问。既然盗掘,光明正大肯定是不可以的,为了突出隐蔽这个特点,打盗洞的位置选择非常关键,一个好的位置不仅不容易被别人 发现,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墓室中,很多没有经验的盗墓贼,往往会因为挖到坚硬的阻碍物而无功而返或是重新返工。盗洞的位置必须选择的尽量接近棺椁,可以保证他们拿了东西就走,这就对盗墓者对墓室中棺椁的摆放位置一定要了如指掌。
很多大型古墓的防御工事做的都特别牢固,既是为了防止塌方,也是为了打消这些盗墓贼不轨的图谋,但是这些墓葬也难避免尤其薄弱的地方,那就是古墓的墙壁和墓底。盗墓贼在摸到这一规律之后,就开始往墓底等位置打盗洞,使用的方法就是两个竖井加一个横井的方法。两竖井不是同时打的,而是先打一段长的达到墓穴的底部,然后再顺着墓穴底部横向打一段盗洞,等到距离合适的时候,再向上打一段盗洞,然后径直进入墓穴之中,获取里面的珍贵文物。通过这种方式盗掘的古墓,表面上看还是完好如初,但里面其实什么都没剩下了。
文|峰揽山川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236863517955277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