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相机厂商谁没个看家的35mm镜头呢?作为标镜,甚至许多爱好者的摄影之路都是由35mm开始的。35mm 常被称为“人文之眼”,它就如同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高手,真正达到至臻境界的都是“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乍看平凡,实则最难掌控。
Leica M 中35mm的取景框线
拍人文为何要近距离?
在拍摄这种题材时,人们往往不会选择长焦,为什么呢?躲在远处拍、不打扰拍摄对象不是更好?
说到拍人文,什么是人文?我所理解的,大致就是在环境中、场景中有人的摄影,能够体现人与环境的关系,能够讲出故事,能够反映一定文化;而长焦镜头,所能包含的环境较少,所以拍出来的照片偏“人像”,而非“人文”。再者,走得更近,也能够与拍摄对象进行交流,使照片增加温度。
Leica M9+35/1.4,1/2000s ISO160
Leica M240+35/1.4
35mm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在0.7米,有利于跟主体靠近一点,方便摄影师以某种方式与场景进行互动。换了使用长焦镜头,再好的人物特写,也只是特写,根本挖掘不出故事。
Leica MM+35/2,by Junichi Hakoyama
为何35mm是经典人文焦段?
35mm焦段相对28mm要平实自然些,28mm空间张力要大些。而和50mm相比,视野宽阔,包容更丰富。
Leica M7+35/2 ASPH,by Yannick
35mm 够近,也够广。够近,就能够比较清楚地表现人的主体;而够广,就能够很好地容纳环境,表现人文中的“文”。当然并不是说35mm是唯一的选择,因为每个人的拍摄特点与表达方式也都是不同的。
Leica M262+35/2
35mm和50mm谁更好?
关于35mm和50mm谁更好用,这大概是个永恒的话题。在一些玩家的眼里,50mm代表的是实用主义,35mm却不太好控制;50mm专一、有特写、缺环境,35有细节、有环境、不够专;50mm拍出来的画面表达过于直接,而35mm能够做到“所见即所得”。
Leica M3+50/2,by Edoardo Lovato
Leica 35/2 ASPH v1
35mm也是纪实摄影大师的最爱之一
法国纪实摄影大师马克·吕布是35mm的忠实拥趸之一,为大家所熟知的估计就是这张经典的《枪炮与鲜花》了。
直到去世前,他都还在用着那台1984年产的 Leica M6 相机和35mm焦段镜头。
著名人文摄影大师布列松,可能你对他的50mm焦段更熟悉,但其实布列松也经常使用35mm的镜头拍摄。
抱酒瓶的小男孩
罗伯特·卡帕的《诺曼底登陆》你一定也见过,拍摄时,他正躲在一辆被德军炸毁的美军坦克后面,颤抖着双手拍下了这一瞬间。而他当时所用的,也正是 35mm 焦段的镜头。
D-Day (Robert Capa, 1944)
35mm的用途非常广泛
在全画幅上,其实35mm算是“广角镜头的开端”,也能算作一个小广角。除了街拍纪实之外,风景、人像都可以涉猎,虽然没有20mm或16mm那样的冲击力,但在比较开阔的户外,其实反而更适合,因为你可以从不同角度找到惊喜,它受角度、高度因素制约会比较少,可以更加灵活组合小视角内的风景。
Leica M9+35/1.4,by Tong Long
Leica 35/2 ASPH v1
徕卡的35mm镜头
用过徕卡镜头的朋友都知道,徕卡镜头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巧轻便,更好的光学质数,更优美散景,更轻便小巧,会是你爱上使用35mm定焦镜头的原因。
要知道35mm焦段是众多徕卡使用者喜爱的一机一镜搭配,从1930年至今,在世代演变下,M 口的 35mm 镜头总数多达十多颗。
“八枚玉”、“七枚玉” 等等镜皇都是无数徕卡迷和摄影迷的梦幻逸品,现役的 35mm 镜头更是许多徕卡玩家的首选:35/1.4 ASPH,35/2 ASPH,他们的轻便小巧,优异的成像素质,无与伦比的做工,美轮美奂的焦外,和“刚刚好”的视角,都是那样让人痴迷。
我们在这里
徕卡奥森公园体验中心
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西门
▼
关注微信公众号“君峰徕卡”获取更多专业徕卡评测、徕卡资讯、摄影技巧,更有专业相机知识一对一咨询服务。还能免费领取徕卡中文说明书和最新官方固件,挑选百种徕卡相机、配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448740635544388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