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449|回复: 0

民俗文化:今日冬至,想起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7 0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众号:小一时空 编辑)

民俗文化:今日冬至,想起中国的“第五大发明”-1.jpg






今日冬至。
冬至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民间称为“冬节”。
古言: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为“大吉之日”。



民俗文化:今日冬至,想起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jpg




说起冬至,便想到这二十四节气......
曾看到报道说: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号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真是可喜可贺!

民俗文化:今日冬至,想起中国的“第五大发明”-3.jpg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民俗文化:今日冬至,想起中国的“第五大发明”-4.jpg




立春花开 雨水来淋
惊蛰春雷 蛙叫春分
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
立夏耕田 小满灌水
芒种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 种完番豆
处暑莳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结
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 等过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团圆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
她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

民俗文化:今日冬至,想起中国的“第五大发明”-5.jpg




据资料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用于指导农业耕种。
东亚传统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分别根据日、月的运行制定:
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岁是以回归年(太阳年)为基准确定的。阳历每回归年约365.2422天,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
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即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民俗文化:今日冬至,想起中国的“第五大发明”-6.jpg




(图片,资料源自网络)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376684266114421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4-22 17:35 , Processed in 0.79907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