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396|回复: 0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30 12: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河西走廊嘉峪关、酒泉、敦煌市的地下,埋藏着数千座魏晋时代的古墓。这些魏晋古墓中有不少绘有精美壁画,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由于魏晋时期中原地区处于乱世,留存的绘画资料极为罕见,而河西走廊壁画墓的发现,恰好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魏晋时代的空白。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天,嘉峪关市新城乡一村民放羊时,通过早期的盗墓洞发现了一处内藏大量砖壁画的墓葬。共有1400多座魏晋时期的地下壁画砖墓群,后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在5号古墓中出土了“驿使图”记录了距今1600多年前邮驿情形,被认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驿使头戴黑帽,身着短衫,一手持缰,一手拿“邮件”,马四蹄腾空,信使则稳坐马背,飘起来的马尾巴衬出马跑的速度(相当于现在的特快专递)。举邮件的手和嘴持平且面部没有画出嘴,寓意守口如一 ——驿传保密的重要性。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1.jpg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2.jpg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3.jpg

1982年8月25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为纪念这一集邮文化界的盛事,选中"驿使图"为邮票图案专门单独发行纪念小型张一枚,一面世就受到集邮者的喜爱,一般公众也争相购藏。正是从那时开始,"驿使图"悄然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后来,中国邮政储蓄存折和中国邮政绿卡上的图案也都来自这幅驿使图。这一魏晋壁画墓里出土的壁画砖,真正成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国家宝藏,经常出现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极具亲和力。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4.jpg

为何数目众多的魏晋墓群会在河西走廊出现?这还得从汉武帝时期说起。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遣大将霍去病西征匈奴,河西走廊始为汉朝所有,汉武帝设凉州,开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为了充实河西广袤的领土,汉朝先后数次迁徙移民中,有不少因罪流放的官吏。这些官吏在河西仍能保持强大的社会势力,这些豪族大姓把持着郡县军政大权,拥有大片庄园土地。伴随着他们的到来,故土的文化、风俗如影随形,给古老的河西走廊注入了一股中原之风。

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中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空间上遥远的距离,使得河西走廊得以远离战火,如同一方净土,游离于战争之外,“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依柱观”,这首流传在河西走廊的歌谣便是对此最好的注脚。魏晋时期,曹魏政权提倡薄葬,禁止在墓前竖碑立阙,中国墓葬文化走向了衰落。而河西走廊属于“天高皇帝远”,豪族大姓聚族而居,代代繁衍,他们在戈壁滩的地下营造恢弘、华丽的墓茔,早已将朝廷薄葬的传统抛到了脑后。我们发现,越是偏安一隅的酒泉郡、敦煌郡,壁画墓的分布范围越广泛、越集中——距离的遥远,权力的真空,地域的封闭,是河西走廊壁画墓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5.jpg

1972年~1979年期间,先后发掘了18座墓葬,其中9座为画像砖墓,9座为素砖墓。上文提到的5号墓于1973年5月整体搬迁到甘肃省博物馆。目前正式对外开放2座,我们将要参观的6号墓便是其中之一。壁画墓由墓室与博物馆两部分构成,我们先去博物馆了解一番此地的风物历史,再下墓穴。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6.jpg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7.jpg

一进入博物馆,看到的就是这幅挂在墙上的立体图示。上面有许多突出地表的土包,每一个土包都是一座墓葬,一共有1400多座。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8.jpg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9.jpg

6号墓是夫妻合葬墓,男棺由松木制成,女棺由柏木制成,因为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上面的绘画保存完好。壁画墓出土的棺木内饰有伏羲、女娲图,一手持规,一手持矩,人首蛇身。画面细腻、生动,也是敦煌壁画里飞天的前身。其余出土的壁画内容多取材于当时社会现实生活,为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史料。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10.jpg

博物馆展柜里展出的是壁画墓里出土的陪葬品,这把骨尺是国家一级文物,为兽骨做成,确切是什么动物的骨头已经无从考证。当时的一尺长度为23.8厘米,魏晋时的一尺与我们现在的一尺存在出入,这也证实了古代“堂堂七尺男儿”说法,并非夸张。它的出土,为研究魏晋时期的度量衡,以及丝路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史实依据。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11.jpg

碳精豚为墓主人下葬时的手握之物,在墓主人大腿两侧被发现。豚在古时是财富的象征,手握猪,代表手握财富。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12.jpg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13.jpg

这便是6号墓的内部模型,从中可见,墓室内干砖顶形成大小不等的等腰三角形,砖与砖之间没有粘合剂,却接得严丝合缝。顶端正好成一方形,呈覆斗型,用料计算精巧。我们后来在真正的墓室覆斗上惊讶地发现了盜洞。讲解员说这个盜洞,少一块都会坍塌,洞打在拱角位置,定位之准简直匪夷所思,因此不排除墓室的建造者自盜的可能性。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14.jpg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15.jpg

出博物馆,2分钟的车程便来到真正的古墓群。和文字介绍的一致,我们要参观的6号墓,便藏在这个隆起的土包底下,墓室的地面的入口就是眼前这座不起眼的小平房。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16.jpg

6号墓道墓葬为前、中、后三室夫妻合葬墓。其建筑构造是墓门朝东,入门迅即转向南方,以45度坡度挖一长20米,宽2米的斜坡形墓道和三座墓室,再以干砖垒砌而成。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17.jpg

内部严禁拍照,图片来自网络


进入平房,穿过长长的甬道,便来到6号墓的前室。这里没有《鬼吹灯》、《盗墓笔记》里那些豪华挑高的大墓室,地下空间反而非常局促。前、中、后墓室通过拱廊链接,想要穿过那个拱廊,必须要蹲下弯腰才能通过,身形高大的男士参观此地会比较费力。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18.jpg

内部严禁拍照,图片来自网络


墓室的地面铺有各式花纹砖。墓门墙照高11米,镶嵌有托梁赤帻力士、雷公、托梁兽、鸡首人身及牛首人身等建筑造型砖,上面彩绘或雕刻有象征天门的星云纹饰阙门、镇墓的兵卒和青龙、白虎、朱雀、麒麟等仙灵异兽。表现了墓主人对“天堂”生活的向往,给人以雄伟、森严之感。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19.jpg

内部严禁拍照,图片来自网络


墓室象征墓主人生活的宅院,前、中室以砖砌出阁门、突檐等多层楼阁式建筑;两侧耳室表示牛羊圈、车庑、炊房和仓舍;后室为主人的“寝室”,发掘时曾较好保存有两幅棺材和尸体;各室中共有壁画136块,民俗生活题材广泛,涉及古代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应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缩影。彩绘画像砖反映了墓主人从一个勤奋的游牧主逐渐耕种、经商至发迹而终致富,步入仁途而晋升为官的一生。

6号墓是西晋一个有代表性的文官墓葬,虽经1600多年的历史,却依然保持原样。原来在中室顶部有一小洞,一条铜丝自上垂下,原为悬挂油灯之用。掘墓人在封墓前先点上油灯,再砌以七层砖封死,油灯燃烧尽墓中氧气后,使墓穴自然形成真空状态,以至于壁画和古物未被氧化,得以完好保存。

讲解员说,《鬼吹灯》里提到的下墓就要点蜡烛这件事,也不完全是忽悠。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20.jpg

内部严禁拍照,图片来自网络

不是每次下墓都像《鬼吹灯》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国家宝藏人人都见过-21.jpg

6号墓的出口有墓砖的微缩纪念品售卖,我仔细浏览了全部内容,发现大部分砖壁画描绘的都是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类表现了大量的生产劳动场面; 第二类画像砖描绘了奴婢们从事的屠宰、炊庖等各种杂役和主人们宴饮美食的场面; 第三类画像砖描绘了墓主人身为达官显贵时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画风都非常写实,贴近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魏晋时期达官贵人们的生活状态。

6号墓砖画内容庞杂,由于墓主人生前都比较富有,他们请画师在墓室墙上将自己所经历的生产生活场景描绘出来,体现出了古人视死如生的美好愿望。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60428599325496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8 17:00 , Processed in 0.06611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