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336|回复: 1

趣说玉蝉:汉代敛葬风俗管窥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7 12: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古人有意识地将人的尸体进行处理和掩埋时,最初的丧葬习俗便已出现,相继而来的,则是最原始的丧葬之礼。早在旧石器时代,敛葬的行为便已出现。在我国的山顶洞遗址中,便发现有已知最早的埋葬。其一大特点是,在尸骨周围放置有兽牙、石珠等物品,表明当时已经产生了随葬器物的习俗。
趣说玉蝉:汉代敛葬风俗管窥之一-1.jpg

墓葬中的随葬现象


在之后的新石器时代,随着玉器的出现和普及,在墓葬遗存中,玉器的使用也逐渐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制作也日益精美,成为古代陪葬品中的重要内容。其中,用于死者口中的,称之为玉琀,亦称含玉。玉琀在汉代实现了一个发展高峰,并常雕刻成蝉形,故又称为玉蝉。汉代的玉蝉,是当时敛葬文化的重要内容。

汉代以前的玉琀


至迟在新石器时代,玉琀便已出现。据先秦典籍《周礼》记载:“大丧共饭玉,含玉。”按照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称“琀,送死口中玉也。”由此可见,“琀”,是含于死者口中的随葬品。

但是,最初的玉琀形制比较多样,差异很大。比如在上海青浦县崧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便曾出土有圆饼形、鸡心形和环壁形的玉琀,其玉料和规制也不尽相同。
趣说玉蝉:汉代敛葬风俗管窥之一-2.jpg

玉狗


到商代时,因将贝作为流通货币,所以还一度流行过以贝为琀的葬俗,但入周以后,玉琀彻底取代贝琀,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葬玉之一。两周时期的玉琀形式多样,有龙形、鱼形和蚕形,还有做成牛、羊、猪、狗、鸭、鱼等形状的。

直至汉代以前,“琀”的形制和材质都不是很固定,既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又有时代发展上的变化。这是早期口含的一大特点。
趣说玉蝉:汉代敛葬风俗管窥之一-3.jpg

馆藏贝币


汉代的葬玉习俗

汉代盛行厚葬,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在敛葬时运用大量玉器。比如大家所熟悉的金缕玉衣,便是汉代最为重要的葬玉之一。除了金缕玉衣,与墓主紧密相关的,还有玉枕、玉握和玉塞等。这些玉器我在之前的介绍中提到过,都是汉代高级墓葬中的核心葬玉。
趣说玉蝉:汉代敛葬风俗管窥之一-4.jpg

玉握


顾名思义,玉枕即为用玉石制作的枕头,是垫衬在尸体头部的器具,而玉握则是握在墓主手中的玉器。要理解玉塞,先需要了解七窍和九窍。七窍,指的是双眼、双耳、鼻孔和口,九窍则是在七窍的基础上多了生殖器与肛门两窍。七窍塞和九窍塞,是指用于遮盖尸体七窍或九窍的玉塞。

在汉代葬玉习俗中,其玉琀基本雕成蝉形,故有称为玉蝉。两汉时期,玉蝉称为主要的口含,且形制基本稳定下来,在造型和表现技法上均出现了极大的进步。这是汉代敛葬风俗的一大特点。
趣说玉蝉:汉代敛葬风俗管窥之一-5.jpg

满城汉墓金缕玉衣(复原)


汉代的玉蝉

玉蝉并非始于汉代,史前时期有明确出土地点的玉蝉,已有五十件左右。而尽管商代出土玉琀较少,但也出土有一些玉蝉,其中藁城台西遗址中的玉蝉已雕刻的十分形象。由此可见,玉蝉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但毫无疑问的是,汉代玉蝉是我国古代玉琀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趣说玉蝉:汉代敛葬风俗管窥之一-6.jpg

玉蝉


汉代玉蝉主要发现于陕西关中和江淮两地,在河北与河南两省也有一定数量的出土。从加工精细程度来看,基本可分为精美、普通和简略三种情况,而且主要为雕刻精美的圆雕玉蝉。可以说,汉代玉蝉的形象十分精妙,其头部、胸部甚至双翼的细节都有很好表现,是古代玉琀中的集大成者。

趣说玉蝉:汉代敛葬风俗管窥之一-7.jpg

玉蝉


与前代不同,汉代的玉蝉材质比较固定,多为新疆和田白玉,玉质温润且富有光泽。另外,汉代玉蝉在制作上多不穿孔,即为单纯用于敛葬中的口含,不做生前佩戴之用。同时,在雕刻技法上更为娴熟,讲究对称,刀工遒劲,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总体来看,汉代玉蝉的体型较小,多为扁平状,中间稍厚,两边略薄,呈流线型,十分舒畅。
趣说玉蝉:汉代敛葬风俗管窥之一-8.jpg

玉蝉


玉蝉的文化内涵

汉代玉蝉基本用于敛葬,即剔除了佩戴功用,属丧葬用品。在墓主口中填塞玉蝉,是一种丧葬风俗。据学者分析,主要是具有“灵魂不灭”和“蜕变重生”之义,是希望死者能够像蝉一样蜕化重生。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等级墓葬中,墓主使用的玉衣,亦有象征蝉蜕之义。二者相结合,自有其深刻的丧葬理念。
趣说玉蝉:汉代敛葬风俗管窥之一-9.jpg

蝉蜕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64588174656148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7 12: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玫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4-22 03:09 , Processed in 0.07644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