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929|回复: 0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31 07: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1.jpg

中国柴达木旅游

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全景海西

复杂的地质构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加上神秘的昆仑神话,昆仑山如一部永恒的史诗,记录着近300万年的地质变迁历程,它以独特的演化史形成了全球最丰富、最广博、最珍贵的地质遗产。

昆仑山地质公园以闻名中外的地震遗迹,冰川地貌为主旋律,辅以历史悠久神秘莫测的道教文化景观和昆仑神话,兼有秀丽的高原风光和珍贵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是一个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登山探险、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科学内涵丰富、地方特色浓郁、文化气息浓厚、极具观赏价值的综合性自然公园。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2.jpg

依托这些地质遗迹所建的青海格尔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以青藏线为主线,北起纳赤台,南至昆仑山口。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3.jpg

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格尔木市境内,这里不仅有众多的古冰川遗址,还有玉珠峰、玉虚峰等晶莹的现代冰川和被称为蠕动的河流的昆仑山石冰川;

不仅有西大滩古地震鼓包遗迹,还有长达426公里、宽数百米的现代地震大裂缝;不仅有柔润光洁的昆仑玉,还有清澈甘甜的纳赤台昆仑神泉……地震震出世界最长断裂带。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4.jpg

格尔木昆仑山地势高峻,平均海拔5000米至6000米,是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和长江外流水系的分水岭,有世界第三极之称。2001年11月14日,在东昆仑构造带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刹那间,山崩地裂,地震地表破裂带长达426公里,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新的断裂带。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遗迹,已被国际地质学界公认为研究地球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强地震机理的天然课堂,昆仑山断裂地震遗迹的典型性和稀有性已成共识。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5.jpg

西王母瑶池

西王母瑶池原名黑海,距格尔木市区250 km,海拔4 300 m,东西长约12 000 m,南北宽约5 000 m,湖水最深度处达107 m,面积约38.74km2。它是一座天然高原湖泊,属构造断陷湖,湖水主要由冰雪融水通过地下径流补给,水体中泥沙含量低,形成透明度很高的清澈湖水,成为昆仑河的源头。在湖上游的西岸可见古湖岸线,湖的西岸、南岸可见大面积出露地表的湖相沉积物,表明湖的面积在逐渐缩小。相传瑶池是西王母所居之地,位于昆仑山之上,分布有多处,而神秘且海拔最高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因此黑海又名“西王母瑶池”。湖畔西王母庙常年吸引着信徒来此烧香祈祷,西王母像端庄屹立,使西王母瑶池成为一片吉祥圣湖。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6.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7.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8.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9.jpg

野牛沟岩画

岩画所处的四道沟山梁呈东南——西北走向,岩画出现在志留系(距今约4.4亿年)赛什腾组的灰绿色变质砂岩上。按岩画在自然空间上的分布位置,可分为两组,第一组散布在四道沟山梁南坡的变质细砂岩上,共45幅图,约250个左右的个体形象,每幅岩画根据具体的岩面面向而施,一般面向为正南和正东。第二组位于第一组南部约4km,两组之间有一座小山丘相隔,这组共有7幅岩画。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10.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11.jpg

野牛沟岩画系用铁制工具打凿而成,多为垂直通体打击,其创作手法带有浓厚的模式化色彩。经测定岩画作于约3 200年前,十分古老珍贵。野牛沟岩画有反映早期居民生产、生活的,也有反映动植物的,牛的形象在岩画中占很大的比例,是早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生活画卷的生动、形象、真实再现,具有较高考古价值。

昆仑神泉

昆仑神泉又称纳赤台清泉,位于昆仑河北岸青藏公路旁。该泉是由海拔4 000 m以上冰雪融水补给,经长时间地下径流,至昆仑河北岸受东西向压扭性断层阻隔,上升而形成,地下水循环周期长,水质清澈。此清泉虽处在海拔3 540 m,却四季不冻。泉水量大而稳定,可达224.7 L/s,矿化度小于0.5 g/L,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被誉为“冰山甘露”。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12.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13.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14.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15.jpg

昆仑神泉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为出名的是藏族传说:文成公主进藏驻扎于纳赤台处,无水饮用,虔诚的文成公主每晚都将觉惹佛像安放在营地最高处,点燃香炉,膜拜供奉,几日后在文成公主供奉佛像的山脚下突然涌出一眼清泉,清洌甘美。纳赤台之名由此而得,即“佛台”之意。

直立岩层

老道沟口的志留系(距今约4.4亿年)地层,是公园内年龄较老的地层之一,其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及板岩,产状近于直立,倾角达到70~80°,走向约为290°,与其周边的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且岩层局部有弯曲变形现象,说明直立岩层的形成主要是受构造运动影响。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16.jpg

由于直立的岩层层厚均匀,基岩出露良好,远远看去好像是整齐排列的书本,叙述着地质历史的变迁,记载着昆仑山的沧桑。

龙出海

群龙出海为西王母瑶池畔的雅丹地貌,“雅丹”原是我国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它是由西王母瑶池半胶结的湖相沉积物,经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组成的地貌组合。单个土墩高度约为30cm-40cm,高度较矮,属于雅丹地貌的初级阶段;土墩间间隔约为2m-4m。该处雅丹地貌出露面积约为5km,如一群盘踞在瑶池湖畔的小白龙,正跃跃欲试,腾出水面。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17.jpg

西大滩古地震鼓包

地震鼓包是地震破裂过程中,在地表松散堆积或风化残坡积层上,因局部压扭形成的长度远大于宽度的隆起条带。西大滩地震鼓包沿主断裂方向(295°)呈串珠状分布,地震鼓包长轴方向近于南北向。此处有地震科考队挖出的鼓包探槽,槽长21m,宽约3m,深约2.5m。由槽探剖面可清晰观察到次级断层错动和褶皱等地质变形特征,经识别曾经出现5次地表破裂型地震事件,从新到老分别表示为A、B、C、D和E。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18.jpg

1-3号冰川

该点可清晰观赏玉珠峰1、2、3号冰川,其中1号冰舌由两相邻冰谷里的冰川汇集而成,又称“双子冰川”,长2100米,两冰谷宽2100米。2号冰川延伸1700米,冰谷宽800米,前端如圆润舌尖上翘,最为典型。3号冰川具有巨大的冰谷,宽2500米,延伸2000米。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19.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20.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21.jpg

刃脊、U型谷

该处为一典型刃脊,其岩性组合主要为志留系(距今约4.4亿年)赛什腾组的变质砂岩、板岩夹碳酸盐岩,刃脊锋利,山脊走向约为186°。东西两相邻冰U谷不断扩大、后退,使槽谷间的山脊变成刀刃状,便形成了此处的刃脊。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22.jpg

刃脊西北有一处U型谷,谷底海拔4190m,谷宽约1100m,U型谷又称冰蚀谷,它是由山谷冰川剥蚀而形成的宽阔、平直、横剖面呈“U”字形的谷地,一般起源于冰期前的河谷或山谷。当冰川占据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后,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进行剥蚀和磨蚀,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并崩落后退,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这样能更有效地排泄冰体,这种形状的谷地称U形谷或槽谷。

玉虚峰

玉虚峰是玉珠峰的姊妹峰,位于昆仑山口的西侧,海拔5 980 m。玉虚峰因昆仑神话中的玉虚仙女传说而得名,是道教朝觐中心之一,道教昆仑派的主道场。玉虚峰以群山为座,矗立云霄,终年积雪,现代冰川活动剧烈,冰川覆盖面积达80km,共有30余条冰川分列南北坡,其中最长的冰舌位于南坡,长约1.3km,宽约500m。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23.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24.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25.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26.jpg

玉虚峰古冰川地貌特别是冰蚀地貌也十分典型,在野牛沟内可见多个冰斗、角峰、刃脊、U型谷等,反映了地质历史上多次强烈活动的冰川作用。

昆仑河

昆仑河,又称格尔木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麓,自南向北流经格尔木市区。格尔木正是以此河为界,分河东、河西。正是这条河,才有将军建城,才使得千军万马聚集于此,并使其逐渐发展成为青海省的第二大城市。显然,昆仑河是格尔木的生命之河。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27.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28.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29.jpg

昆仑河源于昆仑山及其支脉的雪山融水、泉水、雨水。上游分东、西两支:东支叫修沟郭勒河,夹在巴颜喀拉山和布尔汗布达山之间的山谷中;西支叫奈齐郭勒河,夹在昆仑山和西南山之间的山谷中。东、西两支为什么都叫“郭勒”?据说“郭勒”是蒙古语“河”的意思。下游叫格尔木河,流入柴达木盆地,是其第二大河。

野牦牛出没地

野牦牛又叫野牛,藏名音译亚归,为偶蹄目,牛科,牛亚科、牦牛属。它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牛种,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牦牛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种环境中。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30.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31.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32.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33.jpg

野牦牛通常20~30只在草原上游荡、觅食,有时也会结成200~300头结成大群活动,据说为了保护牛犊。有人亲眼见到十三头母野牛一律头朝外围成圆圈,保护圈内一群小牛,对抗圈外的四头恶狼。野牦牛一般不主动进攻人,它硕大的体格、从容不迫的风度,显示一副端庄、憨厚的模样。

千层崖

千层崖位于野牛沟口昆仑河右岸,为构造抬升和河流冲积切割形成的陡崖,沿北东-南西向延伸,延伸长度约500 m,高度达8 m。千层崖由倾角近水平的第四系早更新世(距今约260万年)冲-湖积物砂、砾石层层层堆叠而成,构成大型平行层理,层理清晰,规模较大,平行层理一般形成于急流及高能量的水动力环境中,说明该地点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为湍急的河流。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34.jpg

远观千层崖,犹如层层叠叠的岩层被齐刀劈下,细密的纹理犹如大地的皮肤,向人们静静诉说地质时代沧海桑田的变化。

风成交错层理

该交错层理为风成板状交错层理,出露范围长约30 m,高约10 m,地质时代为距今约12.6万年~1.1万年的第四系晚更新世。交错层理规模大,层系厚度最厚可达2.5m,构成层系的细层倾角较大,一般为22~25°,最大可达30°,细层倾向变化较大,指示了不同的古代风向。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沙粒“沙漠漆”等现象,表明该交错层理是风成而非流水成因。砂层顶部被约20cm厚的河流冲积物覆盖,在层间可见清晰的波痕,波长为15cm,波高为2cm,说明后期沙丘又被水流淹没。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35.jpg

风成交错层理的出现,揭示了该地区冰期-间冰期交替形成的局部古气候变化。

香炉峰

野牛沟内的香炉峰属冰缘地貌中的岩屑坡。山体总体呈土黄色,却在山峰顶部突兀露出了志留系纯黑色的岩层。由于山顶雪蚀风化作用和寒冻风化特别强烈,岩屑丰富,在冻融作用和融水冲刷作用的参与下,岩屑坡发生蠕流运动,布满山顶,好像给山峰盖上了黑色的面纱,又好像是铺上了黑色的炉灰,故名香炉峰。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36.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37.jpg

公园内有四座香炉峰,分别是:东香炉峰、大香炉峰、中香炉峰、小香炉峰。

黑刺滩

黑刺滩位于黑刺沟南部,生长着大片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绵延数十公里,当地人称黑刺。骆驼刺属豆科、落叶灌木,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它是骆驼的牧草,所以又称骆驼草,是一种低矮的地表植物。骆驼刺具有抗寒、抗旱、耐盐和抗风沙的特性,并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面积大的特点,在防止土地遭受风沙侵蚀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38.jpg

骆驼刺主要生长在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分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黑刺滩南面有一悬冰川,海拔5197米,宽约900米。

温泉沟沙丘

温泉沟沙丘是位于温泉沟口的小型沙丘,分布面积约1km,东西延伸约860 m,是由全新世(距今约1万年以来)风力作用下的沙粒堆积而成。该沙丘规模较小,表面基本无植被发育,其形态时常改变,时而变为饼状,时而变为盾状、新月状,但沙丘的地理位置基本不变,属于半固定沙丘。沙粒粒度均匀,磨圆极好,在阳光下呈耀眼的金黄,映衬着远处青黑色的山峰显得极为灵动。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39.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40.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41.jpg

相约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地质历史-42.jpg

这些宝贵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共同组成了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独特的魅力。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839720037686973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8 09:16 , Processed in 0.07757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