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418|回复: 0

沂蒙民俗 (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3 06: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沂蒙民俗 (1)-1.jpg

作家邵长虹

邵长虹简介:山东平邑人,企业家、词作家,著名草根诗人。为人恪守“人道酬善”;经商崇尚“商道酬信”;为文奉行“以文化人、以文化心”的信条,彰显靓丽的律己育人的人文关怀,意象唯美。著有《长虹文集》、诗集《望海》、沂蒙故事(系列)、沂蒙民俗(系列)、《沂蒙童谣》、中篇小说、电影剧本《月光下的女神》等佳作,词作《天下第一情》获“沂蒙文艺奖”二等奖,由著名歌唱家于文华,歌星刘静倾情演唱,影响巨大,赞声如潮……
沂蒙民俗 (1)-2.jpg

民俗民情,是源于古代传承的一种民俗具象,烙有明显的古代民俗印记,是由一代代中华儿女薪火相传而来。如何把古时的民俗民情传承并完整地保护下来?为民俗民情的继承、演变、发展作岀客观、科学论证,在崇尚传统文化的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说到家,沂蒙民俗民情与中华民俗民情同源同宗,一脉相传,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沂蒙民俗 (1)-3.jpg

以农历“七月十五”为例,每年这一天,沂蒙人只说是过“七月十五”,也知晓是祭奠先祖的日子,并不知晓“七月十五”是因何而来。事实上,“七月十五”是道教中最为盛行“中元节”,而在佛教中,“七月十五”则被称作“盂兰节”,与春季的 “清明节”、“冬至”的“送寒衣节”并称一年中的三大鬼节,是中华民族焚香祭祖的传统节日。
沂蒙民俗 (1)-4.jpg

1、 除夕

在沂蒙人看来,过年就是过除夕,实际上初一才是真正的农历大年。

由于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尽量争取全家团圆,真的争取不上的话,就是另一回事儿,全家人围着一个大火炉相向而聚,在桌子上摆上一些白酒或果酒,再做一桌正宗可口的十个碟子、八个碗,一起举杯相庆、以辞旧岁,同时也有迎新年之意。只听户外爆竹声声,烟火通明,到处都是一片喜庆的景象。 一家人就这么相聚在一起,一起度过一年中最温馨、最后面的一个夜晚,值得纪念。
沂蒙民俗 (1)-5.jpg

吃罢年夜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任务:就是守岁。所以,大家都不忙着去睡觉,既便困得磕头打盹的、眼皮子开始打架了,也要般正地坐在那儿,一个劲地硬撑着,一直熬至大年初一早上,而且要做到通宵达旦、一夜不眠,才能算作是守岁,也叫作“守五更”,目的是为了守祖德、守岁月,说来也是一种孝行。
沂蒙民俗 (1)-6.jpg

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最早大约始于宋代。有苏轼词:“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庆华”的诗文作证,是苏轼对当时的守岁场面的真实写照。孩子们从年头一直盼到年尾,如今终于盼到了,自然不愿意放弃一年中最欢乐的时刻,到这时,谁还想去睡觉呢?家中的大人、长者们则天南地北,古今中外,一个劲的神侃闲啦,新鲜、有趣的呱,也是一嘟噜接着一嘟噜,听来有滋有味、有鼻子有眼的。
沂蒙民俗 (1)-7.jpg

尤其是那些从外地回到家中的游子们,由于他们一年到头都不着家,他们天天想家,都攒了一肚子、两肋叉的闲呱,如今赶上一起过大年了,全家人有幸聚集在一起,要不啦个透彻咋行?都想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全部啦出来,让大家都听听,也好与大家一块儿分享,得有多恣?所以,啦得一嘴头子、两嘴角沫了,也不愿意住腔。
沂蒙民俗 (1)-8.jpg

到这时,家庭主妇也闲不着,正忙着蒸、煮、煎、炸各类食品,有各种造形、各种花祥,多是12生肖。赶上哪个生肖年,也就以哪个生肖为主。总之,大家都在一个劲地忙伙着,谁也不想睡觉,一定要守住一年中最后的一夜,在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中一起度过,再一起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每逢守岁之夜,家家户户、屋里屋外,甚至连灶旁都点着明晃晃的油灯,意思是把各个角落的所有不吉祥之物都照掉、照光,以此祈求来年大吉大利,保佑全家人平安。
沂蒙民俗 (1)-9.jpg

除夕之夜,人们虽然留恋过去,但更向往的却是未来。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喜庆之时,朋友们也都忙着相互祝福,按照行辈,给诸位长者磕头拜年。
沂蒙民俗 (1)-10.jpg

拜年是很有讲究的:大致是先拜长者、二拜亲戚、三拜朋友,还有一种拜年显得非常特殊:他们专拜那些与自己感情不睦的人:由于过去的一年中发生了一些误会和冲突,如今就要过新年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么一拜,彼此也就达成一种谅解,大家心照不喧,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一张纸也就从此掀过,谁也不提过去的不愉快了。通过这样一次拜年,可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何乐而不为之?
沂蒙民俗 (1)-11.jpg

2、正月初一

春节是最热闹、最古老的民族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的农历说来,正月初一正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更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有很多,从除夕之夜就拉开序幕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合家欢聚,坐在一起般正地吃上一顿年夜饭,俗称为“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开始叙旧话新,互相祝贺。当新的一年来临之时,响亮绚丽的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沂蒙民俗 (1)-12.jpg

沂蒙人的年夜饭有吃素馅饺子的习俗,春节称“过大年”。而腊月的最后一天,白天称作“除日”,晚上被称作“除夕”,或“大年夜。“除夕”从零点到子时,为两年之间的分隔点。“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最为生动、形象的比喻。“除日”的活动有很多讲究,概括而言,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响: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二是红:家家户户的大门、屋门、灶门上,包括墙上都要贴上鲜艳的红春联;三是亮:为了点灯守岁,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都挂着大红灯笼,孩子的手里也拿着各式各样的小灯笼。
沂蒙民俗 (1)-13.jpg

春节也是展示民俗的综合性节日,既有迎喜纳福、合家团聚、娱乐社交的习俗活动,也有祭祀神佛祖先、驱邪免灾的民俗万象。人们都忙着贴年画、贴福字、挂门钱、贴窗花、点上香、祭祀天地万物、诸神和祖先。接着是包饺子、放鞭炮、拜年的民俗事象。贴春联也很有讲究,内容非常丰富,大凡贴春联的地方,都会挂上贴门签,俗称“纸挂子”,是古代人祈福求财的习俗。铜钱象征着财运亨通。在古代,人们用五色彩纸镂刻成一串串铜钱的样式,依序贴挂于门楣之上,以祈求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如今在乡村贴的一些门钱,已经变成一种祈福求财的装饰,花花绿绿的剪纸花样翻新,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沂蒙民俗 (1)-14.jpg

早年间,每逢除夕傍晚,家家都举行请祖先回家过年的仪式,非常隆重:第一项是燃放鞭炮,表明年夜庆典活动开始了。合家人围着一个大火炉子相向而坐,把炉火烧得旺旺的,整个屋里立时变得温暖如春;这时,所有的油灯也要点得亮亮的,意为前景光明。全家人一边包饺子,一边开始叙旧话新,只准说一些吉利祝福的话,称作“啦过年呱”,不准说些不吉利的字眼儿。到了半夜,天上的八路神开始降临人间,享爱人间的祭祀。年夜祭祀的神主要有天地、灶王、财神、门神、井神等。子夜吃饺子(又叫元宝),也要鸣放鞭炮。饺子一定要多煮,而且必须有余。煮好后要先敬天地,再敬灶王,财神等。上饺子的时候要做到每人一碗,家中有多少人,就盛多少碗,即便有外出未归的人,也要为他摆上一双筷子、一碗水饺。饺子一定是素馅的,以取“素静”之意,有豆腐馅的,意为都福。有的也在饺子中还包上铜钱、糖、枣、栗子、花生米等,谁若吃到了,表示新的一年里一准会交好运。
沂蒙民俗 (1)-15.jpg

过年从除夕开始,到或晚上圆年为止,天天都过得很讲究。

进入腊月之后,沂蒙民间的街头、集市上就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旮旮旯旯都热闹起来,从村落到街上、从乡间到城里,到处都有一股浓浓的年味了,人们先过“腊八节”(腊月初八),再过“小年”(腊月二十三),从这一天往后,人们就开始天天脚不粘地的忙年了。
沂蒙民俗 (1)-16.jpg

俗话说:忙年忙年、老老少少不得闲,忙得快没三十了。人们都忙着置办东西、购买年货,所有该买的、该卖的、都要在年前筹备完毕;一回到自己的家中,立马窜上跳下地扫天刮地,打扫卫生,把房前屋上、门里门外、床前桌后、旮旮旯旯都仔细地清理一遍。孝顺的儿女,往往先把父母家的活儿干好,回头再干自己家里的活儿。做罢这些才总算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换上三裱子新的棉袄棉裤,一个个都打扮得般般正正、头紧脚紧的,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早上,还要般正地迎来送往,款待客人,不穿得讲究点咋行?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谁也不能含糊,可不是闹着玩呀!
沂蒙民俗 (1)-17.jpg

初一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拜年,拜年的习俗既隆重、又讲究,非常重要。顺序由内到外,由近到远。首先进行的是家拜、或族拜。 他们先把晚辈组织下来,按辈份、长幼顺序排好队,开始挨家逐户地为长辈、老人们行叩拜之礼,俗称磕头,也称作拜年。磕头也很有讲究,要按辈份,一定要先长后幼,绝不能随便乱磕。赶上家族大、长辈多的家族,晚辈们一排就是一拉溜,从天明磕到天黑也磕不完,累是累了一些,他们的心情却特别舒畅:因为磕的头越多,得到的磕头钱就越多。一个个都恣得俩眼放光,没有一个嫌累的,一年就这么一回,也是一个创收的好机会。
沂蒙民俗 (1)-18.jpg

这时,小贩们开始起早贪黑,忙三伙四的,谁也不会偷懒,都把攒了一年的劲儿都使犟了出来,没有一个闲得往的,天刚一放亮,他们就挑着担子、或推上一架独轮车,开始匆匆忙忙地走乡串户、赶集逛市,听来叫卖声声,热热闹闹,因为赶上了大年前,这可是一年中最难得的销货旺季,只要是件东西,就能卖上一个好价钱,到这时,谁还闲得住呢?这时学生们也要放假,亲人们也要团聚,商人们也要盘账,游子们也要归家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回到老家图个热闹,也好痛痛快快戏耍一番。
沂蒙民俗 (1)-19.jpg

从前的日子穷,穷人家过年可就犯难了,这时,他们却在想着法儿去躲债,也是一天到晚不得安生,所以说:穷人过年如过关,没有一个盼过年的。
沂蒙民俗 (1)-20.jpg

一个初夕之夜,一位官员,一位地主,一位讨饭人,被一场大雪堵在了一座山神庙里,眼瞅着那雪下得正紧,一时半会的怕是回不了家了,唉!这可怎么办呢?地主的肚子里有粮,心里当然不慌,而且穿着厚实,浑身不冷不热的,一点儿也不着急,望着那越来越大的风雪,非常惬意地笑道:“哈!真是瑞雪兆丰年啊!”
沂蒙民俗 (1)-21.jpg

一旁的官员穿着官服,既排场又暖和,听到这话,立即随声随和道:“嗯!皇恩浩荡、我皇万岁,这都是皇家的瑞气啊!”
沂蒙民俗 (1)-22.jpg

一旁的讨饭人穿着褴褛,真是饥寒交迫,这时正冻得浑身颤颤抖抖的,一听这话,简直气不打一处来,立马把俩眼睛瞪得溜圆溜圆的:呸!大过年的、咋听着有狗叫唤……(未完待叙)
沂蒙民俗 (1)-23.jpg

版权属于作家邵长虹女士,转载请注明出处。
沂蒙民俗 (1)-24.jpg

图片来自网络
沂蒙民俗 (1)-25.jpg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43920408700125709/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5-7 21:41 , Processed in 0.13820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