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熟悉天文学知识的朋友可能对柯伊伯带这个词比较陌生,实际上这个词出现的时间也并不长,柯伊伯带是指太阳系在海王星轨道外侧的黄道面附近的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区域。虽然天文学家柯伊伯和埃吉沃斯在20世纪50年代就预言了它的存在,但是那个时候的天文观测根本无法触及到海王星之外那么远的地方,所以直到20世纪90年代天文学家陆续发现一些柯伊伯带天体之后,才认识到在海王星之外这一区域真的还有很多的太阳系天体,于是柯伊伯带的叫法才出现了。
我们都知道小行星带是太阳系中小天体聚集的地方,其实柯伊伯带也是这样,当初提出柯伊伯带概念的柯伊伯等人认为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太阳系边缘地带有着很多的微小冰封物体,它们是原始太阳星云的残留物,也是太阳系中短周期彗星的来源地,这里形成了许多的微小天体,不过由于轨道上物质质量不足,所以未能成功的结合成较大的行星。
如今人类已经在柯伊伯带中发现了上千个天体。比较知名的柯伊伯带天体有冥王星,阋神星,鸟神星、妊神星等等,这里的天体最大的直径也小于3,000公里。那么由于它们数量众多,如果将这些天体加起来,它的质量会有多大呢?说出来可能让人很失望,其实只是地球质量的1/10左右,相当于火星的质量。不过即便如此,柯伊伯带天体的质量也比小行星带天体的质量大了一百倍,因为小行星带所有的小行星和矮行星加到一起,也只有地球的1‰左右。
由于这里的物质分布极为稀少,天文学家们认为这里的天体不可能成长到直径1000公里以上,那么这里众多的直径一千公里以上的天体是怎么来的呢?他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其实柯伊伯带天体大都曾受到木星和海王星引力的极大影响,原来这里的很多天体最初应该是在离木星较近的地区形成的,但在太阳系早期演化的期间,它们形成不久就被木星、土星和海王星抛到了外面,所以才成为了柯伊伯带天体。
由于它们的质量都不大,相加起来的总质量大约只为地球的1/10,就好像一大把沙子加起来也没有一块石头沉一样。不过近几年科学家们认为柯伊伯带的外侧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这颗行星的质量又有两个可能,一是相当于地球质量的十倍大,另一个可能是像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10)那么大,如果这颗行星被发现的话,那么柯伊伯带天体的总质量就得改写一下了。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598044659630740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