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838|回复: 1

“SB6、SK5、SK6、SB250”病毒不存在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2 03: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几日,以“XX市某医院XX感染XX病毒死亡”作为开头的谣言模板又在各地微博、微信朋友圈开始传播了。
“SB6、SK5、SK6、SB250”病毒不存在的!-1.jpg

“SB6、SK5、SK6、SB250”病毒不存在的!-2.jpg

对此,各地网警也都进行了辟谣。
“SB6、SK5、SK6、SB250”病毒不存在的!-3.jpg

“SB6、SK5、SK6、SB250”病毒不存在的!-4.jpg

类似此类谣言涉及“SB6、SK5、SK6、SB250”等并不存在的病毒,内容高度雷同。死者死亡时间都是“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一分”,感染原因有“食用草莓、李子、柚子、杨梅、水产品等食物”,最后都以“要转发、帮别人也是帮自己”作为结尾。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老套的谣言。早在2016年就有一则“有3名男女感染SK5病毒死亡”、“3名男女吃猪肉感染H7N9病毒死亡”、“3名男女感染SB250病毒死亡”等多个版本的病毒传言在网上传播,多地卫生部门已证实,此类消息均为谣言。

通过搜索发现,青岛网络平台早已也对此类各种“改头换面”的谣言进行了辟谣,然而,时隔一年,这些谣言信息又被不明真相的网民再次转发,造成二次传播。
“SB6、SK5、SK6、SB250”病毒不存在的!-5.jpg

疾控专家表示,从疫情报告程序上说,对法定报告的传染疾病,任何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后必须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进行报告,并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来通报。市民获取健康信息还是从疾控或医疗机构、权威网站等媒介,以免受到误导。

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志英表示,朋友圈里的食品安全谣言有几大特征。一是应季,夏天说西瓜有问题,春天说草莓有问题,秋天又说螃蟹不能吃。二是“标题党”,喜欢用“千万不要吃”“100%致癌”“一家三口死亡”等恐慌词语来吸引眼球,增加点击量。三是视频谣言越来越多,市民觉得“眼见为实”,容易被忽悠转发。

在此提醒广大网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传谣言属违法,请切勿传播此类谣言,更不要杜撰改编、添枝加叶。对故意散布、传播网络谣言的,省卫生计生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追究造谣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541621838092702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2 03: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发谣言的是不是闲的?多抓几个以儆效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4-24 09:43 , Processed in 0.06983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