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988|回复: 1

两种现象背后的青少年体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7 15: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二岁陡崖”“高一最强”,两种现象道出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症结。当这两种现象远离青少年,远离校园,“少年强”和“体育强”的底气,自然就在其中

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青少年体育是“少年强”“体育强”不可或缺的基石型支撑。对青少年体育的重视,近年来得到了从政策层面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支持。而青少年体育目前仍存在的两个现象,也值得探讨深思。

一个是“十二岁陡崖”现象。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业余体育活动和训练的孩子们,总体数量在12岁会大幅减少,出现一个“陡崖”式下降的现象。究其原因,12岁正是孩子们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年龄,学业的压力是一个方面,青少年体育尚未形成完善的向上通道和发展体系也是一个方面。以北京市的冰球运动为例,这些年打冰球的少年大幅增加,但12岁后就渐渐疏远和“告别赛场”的不在少数。好消息是,北京市正在规划从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校园冰球赛事体系。无疑,这是值得期待的尝试。

另一个现象是“高一最强”。简言之,就是高一学生的体质水平在高中3年处于一个最佳阶段,甚至超过大学生。这个现象的成因也不难解释——体育纳入中考后,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必须拿下这个分数。于是初三的孩子也不至于因为升学的压力远离操场。有消息说,针对初三学生的体育课外辅导班也颇为红火,甚至不逊于数学、英语等科目。中考体育杠杆所带来的正向效应,自然在高一展现出来。遗憾的是,高中3年重又进入下降通道的学生体质也在提醒人们,以考试的杠杆去改变学生体质并非治本之策。体育之于青少年成长乃至伴随一生的意义,都不仅是考试所能赋予的。

某种程度上,这两种现象也道出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症结。体育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用什么样的形式去推进,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都需要仔细推敲,并能从身心成长的规律、教育的规律、体育的规律等几方面去叠加探讨,最终形成有效的路径和模式;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甚或手段和目标南辕北辙。这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下滑的青少年体质已足够反思。

值得庆幸的是,青少年体质已渐有止跌之势,青少年体育在校园中的位置和形式也呈上升和多元的态势。当上述两种现象远离青少年,远离校园,“少年强”和“体育强”的底气,自然就在其中。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30日 23 版)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385833393333212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17 15: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我们学校的体育课被要求必须整整齐齐,全班学生做一个动作,因为那样看上去不乱。别问我什么原因,因为是领导的想法。哦忘记说了,我是乡村教师,欢迎大家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2-3 10:16 , Processed in 0.05747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