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830|回复: 0

李白与道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9 02: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李白,“飘逸”一词便闪过脑海,不知何时起,李白的标志性人格就这样深深地烙在人们的脑海里。或许是因为他放荡不羁的个性,或许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大气夸张,总而言之,李白飘逸的独立人格与他所写的游仙诗和对道教的信仰追求是分不开的。无论是诗歌的内容题材或者语言形式上,都与道教密不可分。

李白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明青莲乡,而蜀地具有浓郁的道教氛围,李白生长在这充满道教色彩的环境中,多少回耳濡目染;“李白二十五岁。春,出三峡,在江陵谒道教大师司马承祯。司马谓白“有仙风道骨”,因作《大鹏赋》言志抒怀。”李白的游仙诗,题材的选取上大都是描写虚无缥缈的仙境,把仙境美化,想象奇特。“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梦到自己到了一趟吴越的天姥山,眼前的仙境宏伟奇特,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神仙们穿着云彩做成的衣服,纷纷而来,密密麻麻。李白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把仙境更仙境化了,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感和宽广的想象空间。
李白与道教-1.jpg
在诗歌的语言上,李白喜欢把道家的哲学与个人的人生追求相融合。虽说李白是放荡不羁的,但对于政治仕途的追求也是积极地,所以才会出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而他的妻子,是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但是浪漫派的诗人终归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力留给诗歌创作,在这勾心斗角的官场上,李白的政治主张并未受到青睐。政治上的受挫,使他转向追求与现实相反的仙境,通过描写仙境的各种奇幻现象来寄托他政治仕途失意的苦闷在诗句中,追求道家中个体的精神自由。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游泰山六首》,“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诗中出现了描写仙境常用的词汇:“蓬流、金银台,天门”,还有仙人形象:“玉女、青童”等。李白登上了泰山,看到了它的陡峭与险奇,放眼望去,东海蓬莱三岛就出现在眼前,仿佛看到了四五个仙女手捧璀璨的酒杯要送给自己,突然就感叹“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李白以一种豁然的人生态度来看待这一切。“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与当时社会上礼教种种条规不同,李白只愿与自然的美景——山花与雪度过,如果可以遇到仙人安此生,一同炼长生不老的丹药那就再好不过了。李白追求的就是这种精神上的自由,他幻想着自己就是生活在这样的自由世界,没有政治上的烦恼。
李白与道教-2.jpg

李白甚至还积极地寻求长生不老药和仙丹,渴望自己能长存与这个世界。“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李白向往的是仙境,追求长生不老仙药,将政治上的失意寄托在幻想的仙境中。

李白的渴望精神上的个体自由,在生命上追求长生不老,在诗歌的创作上也融入了道家的哲学,或许充出生开始,就注定他的一生都与道家密切联系着。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420876163579909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4-20 16:28 , Processed in 0.06782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