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茶道现在人们经常提起的话题,常与禅、道、儒、相连,被赋予太多的意义,往小了说关乎礼节,往大了说关乎品味、学识、悟性,茶道被弄得神乎其神,普通人都不敢妄加评论,就怕一不小心露了怯,落人笑柄。茶道有那么神么?是否远离了劳苦大众,只成为庙堂之上谈论的玄学了吗?——“智录于思·先生”
茶道就是倒茶。
生活中,三五好友常会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那么作为主人,自然要给客人倒茶。这时候,主人不会问客人是否喝茶,总要给他倒上一杯,这是一种真诚与谦恭的体现。喝与不喝是客人自己的习惯,倒与不倒,就是主人的态度了。倒茶敬人,既是敬客人,也是敬自己。
喝茶时,我们总要一边泡茶,一边喝茶,一边倒茶,壶中茶不能空,座上客人的茶杯也不能空。除了表示尊重,也有“留客”的态度。试想一下,若你与朋友喝茶时,发现自己的茶杯已经空了,而主人却迟迟没有添茶,那你是否会觉得这是主人对你的不尊重,又或是想让你离开的一种暗示呢?所以,人未走,茶便要倒。正所谓“座上客常有,樽中茶不空”。
曾经有位朋友说过一件事情,一次他跟着另一个朋友去找某人聊天,那人很是热情,亲自泡茶招待他们。可是,当那人知道这位朋友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小职员时,他的态度也就变了,不仅冷淡,而且还把他的茶倒得满满的。三杯茶过后也不再添了。我们的这位朋友又能说什么呢,只有离开。
那人的做法是很不对的,俗话说"茶满欺客,酒满敬人"。既然能坐在一起,就该不问身份、不问地位。大家相识并一起喝茶,应该一视同仁,不存在谁比谁高贵,谁又比谁卑微。人如此,茶也如此。几块钱一碗的大碗茶会受到欢迎,茶艺馆中百元以上的一杯茶,同样为人喜爱。环境不同,待客的茶也自然不同,若条件允许,且真心与人交好,那以拿绝顶的好茶相待,那自是表达尊重与情感的方式,但若条件有限,但我心真诚,普普通通的一杯清茶又怎会显得失礼。喝茶注重更多的应该是真诚与感情,我们不能把它变成攀比炫耀的手段,否则也会糟蹋了老祖宗传承千年的文化了吧。所谓“情到浓时,清水亦如好茶”,我们既有缘结识,喝茶畅谈相聚甚欢,即使茶会越泡越淡,可大家话题与情感却越来越浓,这时,喝什么茶又有什么好计较的。更何况,好茶次茶,也在于烹茶人的手艺和情感,一位好的烹茶人即是次茶也能烹煮出好茶的味道,反之,即便再好的茶都会被糟蹋。而这也不仅仅取决于烹茶人的技艺,更多的应该是心性与心境吧。
我们在与他人一起喝茶时,除了对待客人的态度与烹茶人的手艺,茶具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无论名贵或是普通,首先要保证的必须是干净!这也是一种尊重。说到这人让我想起了一位好友同我说起的一件事。他说,自己曾招呼几个朋友一起喝茶聊天,倒茶时,其中一人却不愿用好友的茶杯,而是拿出了自己的茶杯。好友不解,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人有些洁癖,他很怕别人的茶杯不干净。好友哈哈一笑,对他说自己的茶杯每次在刷洗后,都会用沸水再煮过一遍。因为这是共用的杯子,自己要保证保证每一个杯子在使用前都是绝对的清洁。
其实,茶具是很重要的,如果连基本清洁都不能保证,那它所影响的就不只是茶的味道,更是失了礼节。试想一下,若有人邀你去喝茶,主人的杯子都没有清洁干净,那你还会想要与他喝茶谈天吗?
一句“茶道”看似深奥晦涩,却又浅显明了。不过是倒茶时,两个“不问”,一个“不失”而已。
“不问”喝与不喝,先为他倒上一杯茶,敬客亦敬自己。“不问”何种地位,何种身份,我们平等相处,一视同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谈笑间“不失”礼节,谨守德行。
茶道,即倒茶。倒茶也为“茶倒”。这小小的动作,蕴含了真诚、谦恭、尊重、守礼。而“道”与“倒”之间,也有着必然的关系。我们的想法是,“道”为自然,而“倒”亦并非“倾倒”一层意义,它也有“倒过来”思考的含义。主人会“倒过来”为客人着想,而客人亦会替主人去考虑,这是“礼节”,更是“理解”。
——引 言:智录于思·先生
文章作者:智录于思·大贵贵
本篇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一些观点与看法,欢迎各位小伙伴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若是喜欢,可以点赞关注,谢谢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419730976317117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