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龙简,是道教帝仪式中的一个环节。道教的投龙简仪式源于天、地、水三官信仰。封建帝王在举行黄大、金大之后,为了翻谢三官神灵,把写有祈请者愿望、皇帝年号以及时间的文简分别和玉璧、金龙、金钮用青丝捆扎起来,并取名为山简、土简、水简,将简投入洞穴、峡谷或泉水中,向神祈愿,以求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南朝刘宋时期,投龙条把仪式已经初步形成。唐代以后,祭天、地、水的投龙仪式正式成为国家祭大典的一部分。1982年5月,嵩山峻极峰发现一枚武则天时期举行投龙仪式留下来的金简,反映了武则天对投龙仪式的重视。唐玄宗尊祟道教对奇仪式非常感兴趣,据《旧唐书礼仪志》记载,他在开元天宝年间举行的投龙仪式。和武则天相比毫不逊色。当时茅山的华阳洞、天台山的玉京洞、王屋山的玉阳洞、青城山的天师洞、南岳的朱陵洞等名山洞府,每年都举行醮祭投龙仪式唐代道教斋醮中的投龙仪式,一般要举行金箓斋会,设一千二百星位的罗天大熊举行地点大多在道教的洞天福地。唐代斋醮中的投龙仪式,在唐诗中也有反映。如刘禹锡的“白鹌迎来天乐动,金龙掷下海神惊”,就是描写投龙简仪式的。宋代以后,投龙简仪式更加盛行,宋代诗文中也有很多相关的记载。如如孙何《桐祠柏观》“玉坛三级接秋空,此是仙家第几重。羽客有时来驾鹤,王人无岁不投龙。”投龙仪式的盛行,和和皇室的重视密切相关。北宋仁宗天圣皇太后受茅山上清法箓时,就举行了投龙仪式。据据说,当时设玉箓道场七天七夜,然后投送金龙玉简、金环玉鱼到华阳洞、燕洞和金山水府三个地方。南宋嘉熙元年(1237),宋理宗为了延长国祚、祈求子關,也曾在茅山万宁宫建灵宝道场,并在金箓斋会之后,向上清宗坛、华阳洞天投送金龙玉简。
注: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411513329322562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