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294|回复: 1

运城临猗:清明节风俗,蒸子福蒸馒头,上坟给老先人烧纸,讲究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4 03: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守忠:清明思故
运城临猗:清明节风俗,蒸子福蒸馒头,上坟给老先人烧纸,讲究大-1.jpg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日渐临近,儿时清明蒸子福、吃鸡蛋、跟上大人上坟踏青的记忆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家住临猗坡上卓里乡,清明上坟祭祖是民间传统习俗,记得那时每到清明前几天,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先要准备好烧纸和票子,那时没有像现在街头巷尾到处都有卖的各种冥币和纸扎,母亲总是拿出几张白纸,从抽屉底翻出每年仅用一次的那个木头上刻着票子图案的模子,让我和妹在白纸上挨个按压,按一下就一张冥币,毎张都是一千元的面额,那时我常常在想:唉~,如果这要是真钱该有多好,可以买好多好多粮食,再也不用吃这干硬难咽的包谷面馍了……等纸上的墨迹干了再用剪刀一张张剪开,按坟头的多少分成几份,母亲则在旁边剪上几幅长长的纸幡,以供上坟所用。

  随着清明的临近,母亲还要准备清明的上坟馍,头天晚上先发好酵面,第二天再掺和一些生面,用棉被盖住,等面发虛了就开始捏馍馍了。清明上坟的馍不像平时吃的馍,一般有两种:一种叫“子福馍”,馍里包着核桃,馍上还插着一个鸡蛋;另一种叫“馒头馍”,馒头馍上则贴着母亲用面精心捏的莲花、燕子、小鱼等图案。那时只知道,子福馍是上完坟后男人们吃的,馒头是女人们吃的。后来才知道,“子福”馍取其谐音“多子多福”,而“馒头”馍则寓意宴宴加粮、事事如意,连连有余,其用意都是期盼家族后代人丁兴旺,子孙享福。

  其实,子福馍还真有一段历史演译:话说春秋时期,介子推追随重耳,割股奉君,功莫大焉,但重耳当上晋文公之后,论功行赏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心中郁闷,连夜背上母亲,隐居到几十里外的孤山。重耳听说后,心想“不封介子推不是忘本吗”?于是赶忙给他封官晋爵,但介子推推辞不受。后来晋文公发现不见介子推,派人寻找,找到绵山但是介子推心念已决,再不出山,为了逼迫其出山,晋文公派人将山林点燃,谁想介子推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后来为祭奠介子推,人们就制作了“子福”馍,也叫“子推”馍。

清明节到了,一大早母亲先给我们上坟的每人煎一个荷包蛋,泡上一块子福馍,吃完饭我们带上纸钱、祭品(主要还是子福馍)一大家族上先去“官坟”祭祖,然后又分别去上“私坟”,每到一处,都是先扫墓,(清理坟头的杂草、枯枝败叶)给坟头添上几铣新土,压上白纸,然后摆上祭品,焚烧纸钱,瞌头祭拜,以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之情。

  清明节又至,追宗祭祖日,远方游子纷纷回家上坟,缅怀先烈,正如现代诗人左河水在《清明日》一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402434681894343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4 03: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4-20 13:27 , Processed in 0.12147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