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419|回复: 0

推进乡村振兴 成都温江和盛镇土桥村打造紫薇田园综合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3 16: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 成都温江和盛镇土桥村打造紫薇田园综合体-1.jpg

举办的紫薇文化活动(温江区和盛镇 供图)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杨建昆):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土桥村环境优美,紫薇种植历史悠久。近日,国际在线四川频道获悉,和盛镇土桥村紧紧围绕“品质社区、活力社区、美丽社区、人文社区、和谐社区”五大社区建设,以“三个一流”的理念,提升打造紫薇田园综合体,发展以观赏紫薇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精心设计 绘“一流”蓝图

综合体建设之初,和盛镇土桥村就把发展模式、规划设计作为核心关键紧抓不放。

为加快产业转型,发展乡村旅游,和盛镇土桥村党总支引领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和社会组织发起“紫薇花开·土桥梦”大家说,多方讨论协调42次,制定园区产业发展基础规划,形成《土桥村村规民约》《土桥村院落治理长效机制》《土桥村卫生评比制度》等,为土桥田园综合体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

推进乡村振兴 成都温江和盛镇土桥村打造紫薇田园综合体-2.jpg

盛开的紫薇(摄影 杨建昆)

作为紫薇花木之乡,天然的生态环境、历史悠久的紫薇花卉、原滋原味的乡土风情是最宝贵的财富,和盛镇土桥村在充分保护利用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扩大紫薇种植面积,突出发展全域紫薇(500亩)、特色紫薇,对现有种植品种优化和科学布局,初步形成紫薇迎宾大道、紫薇观景台、紫薇长廊和寻花踏彩游道等景点。

通过“党建+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和盛镇土桥村集中整合农户闲置农房、宅基地、农用地以及现有院落、林盘等分散资源。同时,引进前山微雨文创公司,对村域水、田、林、地、路整体规划和包装开发,开展伴手礼、民宿创意、特色点位等文创设计。此外,把乡建文化作为平台,将艺术植入乡村,促进紫薇产业与文化、康养、旅游等行业深度整合。

聚焦项目 抓“一流”建设

综合体整体建设,是由多个项目建设、组合、衔接而成的。为此,和盛镇土桥村把项目建设作为中心环节紧抓不放。

推进乡村振兴 成都温江和盛镇土桥村打造紫薇田园综合体-3.jpg

紫薇综合体(温江区和盛镇 供图)

着眼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盛镇土桥村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确立“党员+群众”工作方式和“村+旅行社”发展模式,号召102名党员带头捐资捐工、参与众筹,从而带动全村950余名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花木折价入股等形式参与发展、参与共建,顺利启动“农田连片整治”、院落整治、路网打造、补绿植绿、月食河湿地打造等10余个子项目。

和盛镇土桥村依托镇“美丽和盛·先锋汇”活动,本着“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原则,与高校建立文创合创基地,在园区沿路、村院落外墙等绘制彩绘,并融入川剧元素和本土文化底蕴,为艺校师生提供丰富的文创平台和活动载体,携手推动综合体建设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 成都温江和盛镇土桥村打造紫薇田园综合体-4.jpg

紫薇林里练太极(温江区和盛镇 供图)

以农旅结合为主题,以项目活动为抓手,和盛镇土桥村突出“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建设,举办土桥紫薇赏花音乐节,联合新媒体,推广紫薇品牌,开展紫薇摄影、紫薇瑜伽、紫薇太极、紫薇微电影等活动,近万人参与了相关活动。目前完成乡村道路改扩建23.6公里,改造生态渠系15.3公里,建造木屋树屋3间。

推进乡村振兴 成都温江和盛镇土桥村打造紫薇田园综合体-5.jpg

紫薇林里练瑜伽(温江区和盛镇 供图)

瞄准市场 创“一流”品牌

综合体建设的最终成效,是体现在是否吸引游客、方便游客、留住游客。为此,和盛镇土桥村把服务各层次“游客”作为落脚点、出发点紧抓不放。

和盛镇土桥村坚持“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在保持自然生态面貌基础上,以筹工筹劳、共建共治的方式突出加强院落整治,发起“院落整治.老屋美化”活动,动员鼓励村民在邻里之间、院落之间、房屋之间整治环境、栽花补绿,以祖辈留下的老物件、老农具、老器皿打造自身特色农家,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建设美丽文明乡村。

紧贴现代人生活特性,和盛镇土桥村积极加强树屋、民宿、帐篷露营等项目开发,在满足当代人休闲娱乐、生活度假的基础上,发展紫薇酒、紫薇饼等紫薇花卉衍生农产品。同时,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赋予一断溪流、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石碑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其更有意味且别具一格,从而为休闲农旅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和盛镇土桥村瞄准吸引、服务城市人群,因地制宜结合文化特色,发展自然农事体验项目,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习惯、乡贤事迹等挖掘出来、展示出来,让人们体验与现代城市截然不同的人文风貌,弥补城市人特别是00后、90后对“农”的缺失,让其在吃着农家菜、走着农家路、住着农家居、干着农家事中丰富社会认知,享受农家生活。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401140367788610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4-20 13:27 , Processed in 0.24289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