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539|回复: 0

雪藏七十三年后 这件文物如何面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3 03: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雪藏七十三年后 这件文物如何面世-1.jpg

木匾局部。(宜宾新闻网 旦凯 摄)

近日,在宜宾李庄镇沿江村,一块“同济大学附职校感赠罗南陔”木匾横空出世。它的存留和发现,自是意料之外;这块木匾躲过风雨重现于世,让人唏嘘感慨。

抗战时期,同济大学迁往李庄。第二年,同大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也来了。不过当时,除了同济大学,李庄四下分布着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学研究院等,李庄再也找不出一所大宅子,能够供学校之需。“士绅罗南陔以其祖集成公祠相假,且不受租金,附职师生始克絃诵不辍,谊至深厚也。”在附设高级工职校搬离之际,同济大学校长徐诵明撰文,国立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祝元青所书木匾,“附职借用罗公祠时历两稔,深感隆情,今当迁离,乞为文以资纪念。”

73年前,这承载了同大厚谊、承载学人对乡贤感激深情的木匾,是如何郑重地迎进祠堂?73年后,又是如何重新面世?

73年中,它曾被改成门板,后又被卸下,在柴房里为蜂窝煤挡雨。重见天日那天,它出现在世人面前,满身泥尘,上面堆满柴草。

2018年4月1日,我们来到李庄镇沿江村一组的罗家祠堂。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土改”时期,何家分到罗家祠堂的屋舍,一直住到今天。何祥祖、何有均兄弟俩说,住进来就看到过这块匾。

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有过“破四旧”,这块木匾竟也安然躲过?若是当年有人识得题刻印章,恐怕早已毁损不成样子,甚至劈作木柴灰飞烟灭。不过54岁的何有均当年只有两岁,记不得事,只记得这块木匾曾经“放到楼上去过”。

听着村民的叙述,看到木匾的照片,我们一次次惊心动魄。却忍不住庆幸,七十三年的岁月里,尽管有损毁,毕竟还是安安稳稳留下来了。

这么多年里,哪怕有一次嫌它的陈旧而弃之室外,它也不可能是今天的样子。也许,是乡民对文字的敬畏?虽然不识究竟,但木匾上颜风柳骨的美丽文字让人无论如何不忍丢弃?

2018年3月8日,廖建麒(民革翠屏总支副主委)和李传才(南广镇陈塘关社区书记)陪同逯弘捷(罗南陔外孙)去罗家祠旁扫墓,然后在祠堂中堂休息。

稍后的细节我们无法还原。

不过,就在一天,这块木匾面世。

何有均说,有人问有没有碑匾之类的东西?他说没什么东西。——就是,柴房有块木板,挡雨水的,上面有字。

抱开上面的柴草,一堆蜂窝煤上面,放着一块隔板——裹满泥尘的一块木板,是有字,却看不清。

“去拿张毛巾擦擦看。”

“同济”!现出来了,慢慢地,大多数字都看见了。

国立同济大学校长徐诵明……

国立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祝元青……

李庄为蜀南巨镇……播迁兹土……

士绅罗南陔以其祖集成公祠相假,且不受租金……

木匾上日期非常清晰: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

2018年3月8日,下午。时间静止在这一刻。

让人震惊。请主人将木匾从柴房里搬出,一件珍贵文物面世。识完匾上文字,逯弘捷对着木匾深深鞠躬。

听到外人的惊叹和告诫,何氏兄弟将木匾搬进内屋,并罩上红布。

得到讯息后,市博物院专家对这块木匾进行了鉴定。

3月29日,何祥祖将木匾捐献给宜宾市博物院。(记者 郎麟 旦凯)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398636220367508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9 09:50 , Processed in 0.05901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